APP下载

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质量监测对学校质量管理的正向功能

2019-09-10丁玉祥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

摘要:优化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质量监测,能加快学校质量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品质化进程,能有效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度实施与精准落地,并对学校管理者、学校质量管理与学科区域教研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数据诊断;质量监测;正向影响

加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不仅符合国际趋势,而且是提高区域教育竞争力、加强区域教育宏观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教学诊断与质量管理改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深入实施,是建立省、市、区、校四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实现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品质化发展、健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质量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应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更好地聚焦于“三个服务”,即: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质量发展服务,为师生的和谐发展服务。

一、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质量监测的实践价值

教学质量管理需要大数据的支撑。教育大数据可以为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提供客观、科学的解释、说明、描述。比如,精准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能够监测县域范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及学生学业的实际水平,对班级、个人、学校的学业质量发展变化进行持续跟踪,为学校定点、定人、定班的质量追踪提供翔实的监测数据,便于了解、分析学校的质量发展变化和取得的进步,督促纠正区域学校资源配置不当与校际差异过大的现象。有了丰富的教育大数据的支撑,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和了解基于经验的常态教学的精准性,通过基于数据的客观分析,进行教学行为的诊断,引导教师自主改善教学方式,自觉改进教学行为。因此,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数据分析,做出更加精准的教育判断,能有效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着力推进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质量监测工作,其突出的实践价值表现在“六个有利于”,即:一是有利于解放现有人力,让教师从繁杂的数据录入中解脱出来;二是有利于学生感受学业进步的幅度,提高学生学的行为灵巧性;三是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学科数据意识,促进教师教的行为精准性;四是有利于进行全面立体的自我画像,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观;五是有利于科学诊断管理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六是有利于加快学校质量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品质化进程。

二、区域质量监测对学校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通常,不少学校管理者或教师对质量评价的数据分析仅停留在数字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精准分析和问题归因,难以准确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改进始终局限于经验觉醒和行动自觉,教学改进的行动相对缓慢。所以,实施区域质量监测要突出其价值导向,侧重于诊断、指导和改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反映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从区校共建、共享、共进的角度看,学校参与区域质量监测涉及六个方面的行动实践,获得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无缝”关照:一是学校主动参加区域学科学业质量监测,区域质量监测部门能够主动提供学科质量监测反馈报告;二是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区域专业能力测试,区域质量监测部门能主动提供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分析报告;三是学校每年参与区域学生体质健康专项测试,区域质量监测部门及时提供学校体质健康分析报告;四是学校优选教师参加区域质量监测的命题工作,区域教育质量监测部门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参与质量监测命题与能力提升的机会;五是基层校长定期参加区域质量监测的结果反馈,区域教育质量监测部门能提供过程质量问题诊断建议;六是学校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数据的自我教学诊断,明确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有效举措。

三、区域质量监测对学校质量管理的正向影响

(一)对学校教学管理者的正向影响

教育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多样性、数据增长速度快、数据的价值性与数据的真实性等六个显著特性。读懂抽象的数据,理解数据背后的人情事理,找准数据背后的因素,需要专业的视角、专业的技能与专业的素质。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质量监测的海量数据,不仅帮助学校管理者基于数据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而且显著强化了其“八个意识”,即强化了数据意识、证据意识,培养了诊断意识、改进意识,增强了质量意识、品质意识,突出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

(二)对学校质量管理的正向影响

区域质量建设要从过去基于经验的判断走向基于数据的精准诊断,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精准迈向常态教学的教学精准,从常规数据通报走向基于数据的品质化管理,需要主动发挥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对学校质量管理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具体的八个正向影响表现为:一是实现了学校的质量管理从“基于经验”走向了“基于实证”;二是实现了学校的教学评价从“甄别分等”走向了“着眼改进”;三是实现了学科的常态管理从“主观判断”走向了“科学诊断”;四是实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个人经验”走向了“精准教学”;五是实现了学生的题海备考从“盲目训练”走向了“精熟练习”;六是实现了教学问题的归因从“个人以为”走向了“数据说话”;七是实现了薄弱学生的补偿从“大水漫灌”走向了“精细滴灌”;八是实现了学生个体的评价从“主观印象”走向了“数据写实”。

(三)对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正向影响

每一次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能够生成海量的监测数据。客观上说,监测数据本身是冰冷的、静态的。教师充分利用监测数据的改进、激励和导向功能,能够对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产生四个方面的正向影响,即:一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区域监测数据,有利于学科问题的归因诊断;二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推动了基于数据诊断的教学改进,保证了学科教研工作的精准靶向;三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优化了教师传统经验的学科命题,提高了监测工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四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促进了学校质量评估的公正客观,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未来基于数据诊断的质量监测发展趋势

未来基于数据诊断的智能测评将越来越普遍。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将立足于质量监测平台的常态应用,不断深化网络测评平台的监测功能,具体做好以下应用探索。一是开发基于网络测评平台分析结果的微视频的错题矫正系统。尝试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的监测结果,着手构架与学业水平诊断相对应、与视频课程资源相对接的微视频错题矫正系统,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辅导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拓展课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二是尝试基于网络测评平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块开发。基于学生学业过程性质量的评价记录,为学生提供学业发展的过程性的成长记录,为将来中、高考的录取提供写实性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丁玉祥. 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实施与推进策略研究 [J].中小学校长,2018(8):27-30.

[2]丁玉祥.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19-02-26(5).

(责任编辑:吴延甲)

作者简介:丁玉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
试论如何加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花都区秀全公园环岛湖水体环境监测
学校层面开展学生学习状况监测的实践研究
英国小学科学质量监测试题的特点及其启示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评价方法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情况及强化对策
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具体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