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丽塔:战斗女神》集体无意识原型分析

2019-09-10马越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荣格原型

摘  要:在荣格看来,文艺创作的实质是对早已存在的原型的激活,并赋予其具体的形式。现今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大受欢迎,有学者认为英雄电影是传统神话意象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置换变形。由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导演的英雄大片《阿丽塔:战斗女神》口碑、票房皆遭遇滑铁卢。据荣格原型理论分析,《阿丽塔》饱受争议的原因是对集体无意识原型在英雄电影中运用的不得当。

关键词:《阿丽塔:战斗女神》;集体无意识;精神分析美学;原型;荣格

原始神话意象经过世代遗传,凝聚了人类心理的共同因素,在人脑中形成了无意识的原型,而一切的文艺创作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重复着某几个神话故事或其片断以唤起集体无意识原型。英雄电影中最常塑造童神原型、大母神原型和撒旦原型形象,这些原型形象的塑造不仅用来诠释影片主题,更能在当代社会重压下唤醒人类集体无意识,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英雄电影就是在现代社会下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2019年上映的英雄大片《阿丽塔:战斗女神》(以下简称《阿丽塔》),在关键的三个原型塑造上却有着致命的失误,导致对电影的贬大于褒。笔者试用荣格原型论相关理论分析“《阿丽塔》除了特效外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出现的深层原因。

一、无敌的童神原型

《阿丽塔:战斗女神》改编自日本漫画《铳梦》,故事设定在改造人与人类共存的26世纪,主人公的残躯被改造人医生伊德在垃圾场捡到,经改造变成了一名少女,伊德将其命名为阿丽塔。然而,对于阿丽塔这个核心人物的外形设定却引发了众多争议。作为一部漫改电影,《阿丽塔》将所有人物都进行了实体化,但是主人公阿丽塔却保留了动漫中的那双炯炯大眼,影评人称这双违和的眼睛是“恐怖谷效应”的最佳表现。但阿丽塔的大眼无法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恐怖谷”效应,而是对童神原型的错误诠释。

童神原型是潜藏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最典型的原型之一,阿丽塔的双眸大而纯真,暗示她涉世未深的懵懂孩童身份,无父无母、记忆丧失,在世俗的锤炼中不断变形反复寻找自我,逐渐成长为救世主也就是童神。成长主题是好莱坞英雄电影惯用的套路,英雄出场的前期往往十分弱小,这是“童神原型”最重要的特征——童年的遗弃或者迫害,这样的出身意味着个人的本能有着无穷无尽的僭越之源,儿童就是潜在的未来。“童神原型”同样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悖论,那便是儿童一方面处于随时被毁灭的危险中,另一方面童神的存在又是无敌的。这一巨大矛盾几乎贯穿所有英雄电影的始终,故主人公几乎皆是“童神原型”最好的印证。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从2001年至2011年共推出八部,席卷全球近78亿美金票房,《哈利波特》的主人公便是童神的完美代言人,哈利从弱小的麻瓜逐渐成长为魔法师,成长主题呼唤人们一次次踏入影院的原因就是对“童神原型”的唤起。现代经济社会压力迫使人们选择在电影中释放,英雄电影通过童神的成长唤醒人对自然、自由、反抗等集体无意识的追寻,哈利波特甚至出身比普通人更为可怜,但在严酷的现实下逐渐成长,童神悲惨的出身引起观众对其带入与共情,后期童神的无敌让观众产生超越现实的代理满足。

阿丽塔的大眼明显诉说着她的童神身份,但是阿丽塔的“童年”却太过顺利,这便是影片在童神原型上的唤醒失败。在阿丽塔成长中并没有遭到迫害和磨难,甚至她无父无母的身份没有给她带来一丝阴影,伊德医生一开始便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去爱护,虽然压抑了她的战争天赋,但是在影片一开始这点并没有被点出。阿丽塔自出生后就过于甜蜜幸福,影片前期的基调也是暖色为主,虽然生活在破败的钢铁城中,但是钢铁城里的市井气息与人情温暖包围着阿丽塔,她甚至谈起了甜腻的恋爱,笑容与快乐充斥着整个“童年”。这样的前期氛围导致电影的发展变得莫名其妙,阿丽塔作为童神却一直处于幸福的无敌状态,观众不清楚为什么阿丽塔成长,因为这明显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相背离。阿丽塔过于温馨的“童年”使她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过程变得像青春叛逆期的离家出走,大大降低了电影的内涵与格调。

二、缺失的母神原型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男性和女性无意识的异性人格部分,通过具象化的人物,激发出对人的积极、消极双重影响。阿尼玛可以任意变形成引起人类各种强烈感情与欲望的形象。遭遇阿尼玛是杰作,与阿尼玛的关系则是对勇气的考验。阿尼玛具有独立的人格,对童神的成长起着不可磨灭的双向作用,可以说童神的成长是阿尼玛完成的。英雄电影热衷于阿尼玛的塑造,因为母神不仅是简单的异性形象,而是人最原始人格的意象,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决定主角的抉择,所以英雄电影往往会根据主角的成长创造不同形象的阿尼玛。《大黄蜂》中的查莉使大黄蜂重生充当生命给予者,但她并不限制大黄蜂人格,查莉用保护与诱惑使大黄蜂找回记忆,人格完整后的大黄蜂找回了战斗的本能却也没忘记人性中的善。为了保护阿尼玛,主角找回能力并与反派进行生死搏斗,这便是英雄电影的惯用套路。《阿丽塔》中伊德医生和雨果便是明显的母神形象,从人物设定来看伊德医生是给予阿丽塔生命与安全保护的母亲原型,虽然给了阿丽塔无穷的爱但是却压抑阿丽塔寻找自己的本性,在她的成长中无私地释放爱与保护;雨果与阿丽塔一见钟情,帶领阿丽塔走出伊德的领域认清自己的本性,他看似代表着欲望与反抗的母神原型。

但《阿丽塔》却在母神形象的设定上发生许多失误,导致阿丽塔的人格不完满。

首先,伊德医生用自己女儿的身体为阿丽塔进行改造,这说明阿丽塔人格中的生母并不是伊德医生,伊德医生的保护从根本上来说只能引起阿丽塔的反抗,因为伊德医生保护的是女儿的躯体并不是阿丽塔的灵魂,伊德医生的保护其实是给阿丽塔带上面具。分析伊德医生的形象后可知,伊德医生引起的是主角内心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背后会带来背叛感,所以伊德医生应该激发主角对面具的反抗与打破,这也是传统母亲形象的双面性。但是《阿丽塔》中的伊德医生,放弃了对阿丽塔的面具人格塑造重归保护者形象,在女儿身体被破坏之后完全变成了圣父形象,这使得伊德医生的形象没有矛盾感、缺少独立性,阿丽塔自始至终没有完全跳出伊德的保护,阿丽塔因为伊德的无限保护所以成长得顺风顺水,这明显减弱了戏剧的冲突性与剧情的合理性。

其次,雨果是阿丽塔的爱人,他代表着阿丽塔心中对战斗的渴望,是她最本真的追求,她为了雨果开始跳出伊德医生塑造的美好世界,所以雨果代表着反抗与面具的打破。在人类集体记忆中,这类原型是心中善的化身,她外形美丽但内心纯真,即使做了恶事也应该是不知道何为恶所致,这种阿尼玛是人格中善的冲动,功能便是激励人有反抗阴影的勇气,而反面作用就是会因为善良弱小无知而让人陷入一次次危险中。但是影片中的雨果身上并沒有善的存在,这就使阿丽塔对他一见钟情的情节显得无理,雨果为了进入天空之城,为坏人所利用,做尽了违反道德与法律的事。在剧情的后期雨果坏人身份暴露而被猎人追杀,主角却不遗余力去救他,甚至愿意为雨果进入天空之城而献出最宝贵的心脏,这显得十分荒谬。第一,如果雨果代表着恶的阿尼玛,那么在一开始主角就不会对他一见钟情,即使主角对他的倾心也应该建立在对战争天性的欲望追寻上,那么这类阿尼玛的作用便是诱惑主角,主角在发现受骗之后应该自我阉割以清理自己内心恶的人格。所以电影在设定雨果形象时,似乎忽略了阿尼玛对主角人格的作用,将善恶杂糅使阿丽塔形象变得非常世俗。第二,雨果的原欲与阿丽塔的原欲完全相反,甚至可以说他们站在对立面,雨果最强烈的目的是进入天空之城做人上人,而阿丽塔的使命是毁灭天空之城,这个矛盾被轻描淡写地解决也是影片的败笔。阿丽塔在找回使命后仍然愿意为雨果献出生命让他进入天空之城,这让人产生了巨大的违和感。童神在找回记忆后应该是挣扎着完成自我阉割,而不是沉浸在由欺骗编制的欲望中。

最后,影片明显缺少善的阿尼玛形象,正如前文所说,雨果是恶的阿尼玛,那么主人公缺少一个引导其走向完整人格的善的阿尼玛。在漫画《铳梦》中,阿丽塔有一个早已死去的初恋,初恋的死亡是潜藏在她心中最痛苦的阴影,使她在关键时机成长,让她不在恶的打击中软弱,这类阿尼玛也能调解主角与母亲的关系,让阿丽塔与伊德和好的理由变得充分。但是在电影改编中,删去了这一角色,让雨果兼并了善与恶的阿尼玛,使得《阿丽塔》的故事像一个无理取闹的纨绔少女,仗着自己的能力胡闹,与父亲吵嘴但父亲最终选择妥协,被恶的外表所迷惑愿意付出一切的“青春疼痛故事”,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格调与立意。综上所述,《阿丽塔》在母神形象设定上有所缺失,伊德与雨果这两个关键角色设定存在内在矛盾,导致电影的中心男性角色单薄平淡,主角阿丽塔的人格无法完满,成长缺乏说服力,剧情发展缺少冲突与张力。

三、不明的撒旦原型

撒旦在希伯来语中表示“敌对者”,是人类的敌人的象征,代表着黑暗、堕落、邪恶的强大无意识力量。英雄电影热衷于塑造强有力的大反派,影片最大的看点便是前期强大而邪恶的反派对主角魔鬼式打击,给主角带来毁灭式的冲击,但主角冲出阴影,最终通过自我能力、完满人格的找回打败恶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伏地魔便是魔鬼原型最好的代言人,他无敌而反人类,诱惑心智不坚定者为他献上生命,企图破坏魔法世界的和平,毁灭世界。《复仇者联盟》系列最新上映电影《终局之战》中灭霸也是魔鬼原型的代表。这一原型的呼唤是英雄电影的核心,因为与魔鬼相对的就是英雄主角,主角永远不会被魔鬼诱惑,最终救赎全人类,是人类集体无意识最好的圆满。

但是《阿丽塔》却没有塑造一个强大的撒旦,自始至终没有明说反派的罪大恶极,魔鬼应是人类贪欲的化身,通过能力诱惑人类展现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但在影片中只透露出撒冷残酷与不近人情,天空之城撒冷在下界钢铁城是人人向往的圣地,但撒冷封锁钢铁城通往天空城的通道,撒冷隐形掌控着钢铁城,但仅这一点并不能作为阿丽塔战斗的理由,钢铁城的暖色调显得人类生活极富色彩,阿丽塔游山玩水被爱情亲情包裹,前期在钢铁城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影片并未强烈展现底层人民被压迫的残酷,使整个电影的世界观变得模糊不清。电影中阿丽塔因受到追杀,坚决加入猎人团队,在猎人酒馆企图劝说所有猎人团结起来保护她、追随她,反抗撒冷,猎人们选择明哲保身,阿丽塔在酒馆中打败了所有的猎人。这一幕在影片中是一个小高潮,精彩的打斗场景突出了阿丽塔的强大潜力,但影评称这段戏“莫名其妙”。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意见,是因为对撒旦原型塑造得不明显。英雄是为全人类而反抗邪恶的撒旦,猎人们不愿意为了保护阿丽塔而牺牲自己,这是人性的选择。猎人们并不是撒旦的追随者而是要等待英雄救赎的可怜人,但此时英雄却选择用恶的手段对他们压迫,英雄本人就响应了魔鬼的号召。在电影的最后,撒冷的背后主导终于出面,影片也随之结束,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没有暗示出反派的强大能力与终极邪恶,没有展示出人性的极恶,撒旦原型的塑造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四、结语

原型的表现是对现实社会缺陷的一种补偿。荣格说:“艺术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此:它不断地造就时代精神,提供时代所最缺乏的形式。艺术家以不倦的努力回溯于无意识的原始意象,这恰恰为现代的畸形化和片面化提供了最好的补偿。”英雄大片通过原型的塑造唤醒潜藏在人类脑海深处的集体无意识,导演通过电影中原型唤醒受众,反抗当代社会对人性的压制,抒发对自然、自由、本性的追求,受众通过观影从原型中补全对无意识的幻想。电影《阿丽塔》导演也试图唤醒观众的集体无意识,水与火的作用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阿丽塔看到溪水时感应到了水中有属于自己的躯体,正如荣格所说,水会映照出从未向世人展示的那张脸即真实的脸,阿丽塔看见溪水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自己并不是单纯美好的乖乖女,而是需要战斗、需要打败天空之城的火联战斗女神。水让阿丽塔看清面具、直面阴影,但可惜的是导演在特效上下足了功夫,却在将漫画改编成电影时删减了关键人物,导致主角人格塑造的不完满,叙述手法的拖沓也使剧情单薄没有说服力。

《阿丽塔》的滑铁卢是对英雄大片制片人的警示,高速发达的科技带来的3D效果确实会在视觉上给予受众巨大冲击,但是过于追求技术的视觉审美,却忽略了英雄电影最本质的原型即对受众集体无意识唤醒。在观影过程中,观众看不到原型,无法实现自我的满足,也无法宣泄在现代经济社会束缚下的压力。英雄大片带来的美感并不只是视觉层面的特效冲击,对神话原型的完美置换变形才更能激发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荣格.心理类型学[M].吴康,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2]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3]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曾繁仁.容格“原型论”美学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1-5.

[5]赵士林.精神分析美学的魅力——容格美学掠影[J].哲学研究,2005(7):75-79+128.

[6]高原媛.《哈利·波特》的文化原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马越,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荣格原型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一起来探案
恰好夏风微甜
包裹的一切
荣格:神话与集体潜意识
《海王》妈妈的原型就是妮可·基德曼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荣格铸就了一部“神秘天书”
语法总结:祈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