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理论观照下的政治术语翻译

2019-09-10万石建

关键词:英译翻译策略

万石建

摘要: 随着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政治和外事上的交往日益频繁,作为反映我国政治内涵和导向的政治术语在国际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治术语的英译对于在国际上宣传我国的正面形象十分关键。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提出在政治术语英译时译者应顺应的几个方面,通过研究《邓小平文选》中政治术语的英译,总结出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和意译加注四种顺应翻译方法,以期对其他政治术语的英译能起普适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政治术语;英译;顺应理论;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 0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95X(2019)01-0017-0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9.01.003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WAN Shijian

(School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ngjiagang 2156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politics and diplomacy,political terminology,as a barometer to reflect Chinas political orientation,is playing an invaluable role.Therefore,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inology is crucial for Chinas political diplomacy.Under the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this paper is intended for the translators to follow the adaptation theory during the translating of political terms.In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olitical terms in the 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four basic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discovered:“literal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 political discourse genres.

Keywords:

political terminology;English translation;adaptation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ies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事务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政治术语也频繁地出现在官方媒体上,对我国与其他各国的交流和往来起着纽带作用。政治词汇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导向、意识形态体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其翻译具有严肃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外国读者对我国路线、方针、政策的误解,后果相当严重,这就对政治术语的翻译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我国政治术语的翻译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視,相关研究如:赵春丽的《汉语政治词语的使用特点及其英译》(2008);顾静的《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2005);贾毓玲的《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2003);况新华、潘铮的《政治术语译名的统一规范思考》(2010),等等。一些学术刊物及媒体,如《中国翻译》杂志、《中国日报》网站、China Daily网站都开辟了“新词新译”板块,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政治术语。许多词典如《新华新词语词典》《报刊新词英译词典》《汉英新词新译词典》等的编撰也颇有成就,收录了许多新时代新涌现的政治术语。虽然这些研究对政治术语的翻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主要是采用规定性而非描述性的、静态而非动态的方法或视角来探讨这些术语的所谓“正确译法”,而没有充分意识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交际性,最终使得译文的可接受性蒙受损失。然而,理论指导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注定有一定的盲目性、尝试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政治术语翻译,在理论上做出与时俱进、高屋建瓴的探讨不可或缺。故本文不揣简陋,拟在前人较为规定性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动态、描述的方法从顺应理论的视角探索我国政治术语的英译策略。

一、顺应理论与翻译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源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目的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1]13。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翻译强调的是翻译过程。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译者在原语的基础上根据认知语境、译文体裁、翻译目的不断选择译入语的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不仅是语码转换的过程,更是双语间转换活动中多层次的更复杂的活动过程。通过这个关键的过程,最终使译文能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尽量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顺应理论由维索尔伦(Verschueren)于1999年在他的《语用学新解》中提出。在Verschueren的理论框架中,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特性。分别从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意识凸显四个角度完成。在翻译中,语境对于译入语词汇的选择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语境即语言环境或交际行为产生的具体环境。如果说未进入特定交际环境的语言呈现多义和相对稳定的特点,那么在具体语境制约下的言语意义便多显单义特指性并相对多变[2]47-48。在顺应理论里,语境成分包括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其中,物质世界包括时间和空间,社交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依存关系、权利关系和平等关系等,心理世界涉及交际双方的个性、情感、信仰、欲望、希望等心理状态[3]。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语用学及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而独特的视角,全面细致地解释了人们使用语言的动态过程。

二、我国政治术语在翻译过程中的顺应

政治术语是指党和政府在处理内政外交的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含义、特定形式的专业词汇。政治术语不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国防、科技、教育、民生等多方面的国家事务。术语与普通词语的区别在于,术语的语义外延是根据所指的关系确定的,换言之,它与能指没有直接的附属关系[4]2。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自己特定的政策、法令、法规。因此中国的政治术语因受到特殊文化背景、认知环境、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其翻译也更具有独特性和挑战性。一切翻译的过程都是动态顺应的过程,政治术语的翻译也不例外。于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不断进行动态顺应去适应翻译目的、西方的认知环境、原语国家与译入语国家间的文化差异、表达习惯等其他因素,最终制定合理的翻译策略,做到能够准确还原原语的信息,为交流起到桥梁作用。

(一)对中西方认知环境的顺应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政治体系。与世界上政治制度不同的其他国家相比,双方有着不同的认知环境。语言上的差异体现在中国的许多政治术语在外国出现了词语空缺现象。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那么对于认知环境不同的译入语读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例1

第一,党要细心地研究政策,正确地决定政策,并经过行政机关或民意机关中的党团,使党决定的政策成为政府的法令和施政方针[5]13。

译文

First,it should carefully study policies,formulate correct ones and,through the leading Party members groups i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peoples representative bodies,turn its policies into the decrees and administrative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6].

“党团”(the leading Party members groups)附录解释为“the leading Party members group was a leading body set up in government and mass organizations by the Chinese Community Party.”党团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和群众组织中建立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而“党团”作为其发展产物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在翻译时只单纯地按字面意思翻译为“Party Group”,这就会让不熟悉中国共产党成长历史的外国读者摸不着头脑,如若没有附录,读者或许只会了解党团是个组织,但具体什么样的组织还是不太清楚。

例2

他们早已不拿定息了,只要没有继续剥削,资本家的帽子为什么不摘掉?[7]157

译文

These people stopped receiving a fixed rate of interest long ago.As long as they no longer exploit others,we have no reason to continue to label them “capitalists”[8].

文中“定息”(a fixed rate of interest),从字面上看是“固定利息”的意思,但对当时文化背景不了解的外国读者或许会停留在这个词的表面意思,或许会问:“为什么会拿固定的利息?那这个利息是多少呢?”为了让读者有更深入、更准确的理解,译者在书后做了附录:“The payment of a fixed rate of interest was strategy used by China in order to redeem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wned by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After the convention of capitalist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to joint state private enterprises on a trade by trade basis,the state paid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 a fixed annual rate of interest(general 5 percent) on the monetary value of their shares,regardless of their enterprises profits or losses.”附錄的解释能更好地帮助外国读者深入理解这个词。因此译者通过顺应中西方在认知环境上的差异,同时运用释义法和注释法,就很清晰而准确地向译入语读者解释了“党团”“定息”。所以在政治术语的翻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到中西方认知环境的不同,并做出合理的动态顺应,以达到翻译的目的。

(二)对英汉表达习惯的顺应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在音、形、义等方面存在差异。缩略语是现代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些术语性的专有名称,往往都是词的固定组合。汉语中的政治术语,人们偏好使用数字总结语、程式缩略语等,如“三三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要三不要”“三大作风”“两学一做”等。

我国的政治术语常使用“主义”表示某种观点、理论和主张,如“主观主义”“关门主义”“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宗派主义”和“爬行主义”(trail behind at a snails pace)。另外,中国政治术语还经常使用“化”来构成程式语,表示使某事物具有某种特点。如“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再如,“现代化”“自动化”“扩大化”“民主化”等。总之,中国政治术语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对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进行动态顺应,最终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让西方读者既能把握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又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例3

前些日子,中央办公厅两位负责同志来看我,我对他们讲,“两个凡是”不行[7]38。

译文

A few days ago,when two leading comrades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came to see me,I told them that the “two whatevers” are unacceptable[8].

例4

当然还有“五讲四美”,军队叫“四有、三讲、两不怕”[7]408。

译文

Of course,there are also “the five things to stress and the four things to beautify”,and in the army the “four haves,three stresses and two defys”[8].

例5

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7]326。

译文

With this as a prerequisite,he added,we should see to it that our cadres are younger on the average,better educated and better qualified professionally.Comrade Chen Yun said,moreover,that the employment and promotion of such cadres should be institutionalized[8].

例6

过去的事情不用谈它,单以最近五年来说,奉命坚持敌后抗战,遵行三民主义、抗战建国纲领和党的政策,未尝逾越一步[5]31。

译文

I shall mention only some examples from the last five years,since there is no need to repeat the earlier ones.He has persevered as ordered behind enemy lines in the anti Japanese war.He has always acte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the Programme of Armed Resistance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Partys policies,never going a step beyond[6].

对于“化”的英译,不少情况下可以通过形容词加后缀“ ize”实现,但也有不少情况下难以实现这种对号入座式的对应。在翻译中如果不能实现直接的对应,那就要根据语境进行变通处理了。在以上译例中,例3采用了直译法;例4中前部分“五讲四美”采用了意译法(即五件要强调的事和四件要美化的事),后部分“四有”“三讲”和“两不怕”则采用了直译;例5中由“化”构成的程式语全部为意译;例6“三民主义”采用了直译加意译(“三民”为直译,“主义”意译为“原则”)。

(三)对翻译目的的顺应

政治术语翻译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我国的政治方针政策与政治文化以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如果稍有纰漏,就有可能引起误解,阻碍交流,甚至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形象。政治术语的翻译与其他术语的翻译的显著区别在于政治术语具有强烈的政治严肃性和准确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以顺应政治术语的翻译目的为根本出发点,准确地传达术语的内在含义。如,在以下几例中,“新局面”的内涵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译文英译实现原文的交际目的为要求,切忌追求字面的机械对应。

例7

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9]1

译文

There are three main items on our agenda:1) to consider the report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and decide on the Partys programme for opening up new prospects in all fiel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10]

例8

扎扎實实抓他几年,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9]122。

译文

If we do solid work for a few years,we shall surely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which education flourishes as never before[10].

例9

铁托同志打开了两党关系的新局面,是他首先到中国来访问的[9]236。

译文

It was Comrade Tito who visited China first and turned a new page in the hi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10].

例7中,“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译为“open up new prospects in all fiel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单从字面上分析,“新局面”对应的英文翻译为“a new situation”,而且在原词语中是没有“各个方面”这个词的。但为了顺应政治术语翻译的目的——准确地传达术语的内在含义,译者将词语放在政治术语的语境中考虑,“新局面”的内在含义是“新的繁荣局面”,而且是要在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取得这样的繁荣。于是通过采用释义法和增益法,“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这一结构简单但含义丰富的政治术语就被解释得非常完整透彻,让读者能够很容易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是要建设一个怎样的社会主义繁荣景象。例8把新局面翻译为“a new situation”,例9把打开新局面翻译为“turn a new page”,都不失为变通之举,以实现原文的交际目的为要。

以上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还是加强集中统一”中的“加强集中统一”(to strengthen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strengthen the centralization and unity”,这句话的重心就落在了“集中”和“统一”上,而这句话的正确语境是“一种集中的、统一的领导力”。因此译者通过采用增译法,把词语的深层意思“leadership”准确地译出,使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

三、基于顺应的中国政治术语的英译方法

在顺应理论中,维索尔伦(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顺应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政治术语的翻译,不仅要顺应东西方读者的认知环境,还要顺应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政治术语翻译的目的。这些顺应将会贯穿整个翻译过程且非常复杂和微妙。我们必须经过综合考虑,权衡上下,才能最终选择政治术语的英译策略,选出词的正确译法。通过研究《邓小平文选》中政治术语的翻译,总结出以下几种政治术语的英译策略。

(一)直译法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让译文既忠于原文词义又保留原文形式。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色彩等,补充或丰富汉语词汇,使译文新鲜有力[2]。因为政治术语的英译主要是为了传播中国的政治文化,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顺应这一目的,尽量保存和反映中国的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使读者向作者靠拢。如“特别行政区”(a special admini strative region),其设置是中国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解决澳门和香港问题的产物,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存在的。采用直译法,可以保留原词语的概念意义,便于外国读者形象地了解和接受这项中国特有的事物。相同的例子還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人民民主专政”(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吃大锅饭”(eat from the same big pot),“抗日民族政权”(an anti Japanese democratic government),“最高当局”(the supreme authority),“反共顽固派”(the anti Communist diehards),“以华治华,以战养战” 政策(the policy of using Chinese to subdue Chinese and sustaining the war by means of war),等等。这些翻译用概念意义就可以表达内在含义,符合中国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表达,也易于被外国读者接受。所以在顺应传播中国文化时,直译法应该为首选的翻译策略。

(二)直译加注法

有些词语仅使用直译法不能完整有效地表达其内在含义,这样会让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知之甚少的西方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泰特勒曾说过:“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如此完备地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11]120于是为了顺应中西方在认知环境上的差异,让读者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词义,译者可以在直译的基础上附加解释性的说明,这样就可以使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译者先采用了直译,然后又在书后加上了注释,进一步阐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The Five Principles are:mutual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mutual non aggression,non interfer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and peace ful coexistence.”再如:“两个凡是”(two what evers),加注“A reference to the statement that we shall resolutely uphold whatever policy decisions Chair man Mao made and unswervingly follow whatever instructions he gave”;“三民主义”(three people principles),加注“Three people principles were the principles and programme put forward by Sun Yat sen during Chinas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on the question of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整风运动”(recti fication movement),加注“Rectification movement was a party wide Mar xist Leninist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vement launch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1942”。这些译例均采用直译加注法,既保留了原词的概念意义,又为外国读者提供了背景信息,顺应了中西方认知环境的差异,对用法固定但内涵意义丰富的政治术语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翻译策略。这种方法往往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直译加注法,为了避免重复,下文再次出现时直接用直译的名称即可。

(三)意译法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有矛盾而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12]13。在翻译政治术语时,有些术语的民族特色过于强烈,直译无法使译入语读者明白其中的内在含义,而使用加注法又会使译文感到太罗嗦,这时为了顺应翻译的目的之一,即准确传达词义,实现交流目的,译者可以采用释义法的翻译策略。如,“民主政治斗争”(struggle for democ racy),译者没有按照字面意思译成“democratically political struggle”传递“这是个民主的政治方面的斗争”之意,与其真正的内涵意义“为了得到民主而进行斗争”大相径庭,因此采用释义法可以避免因词义不明而造成的误解和麻烦,达到顺应翻译目的的效果。再如,“左的错误”(leftists errors)的内在含义是指具有“左倾”思想的人的错误,所以正确的译法是leftists errors 而非left errors。类似的例子还有:“二五减租,分半减息”(if rent can be reduced by 25 percent and interest rates by 15 percent);“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formalistic and bureaucratic ways of doing things);“社会主义精神文明”(a socialist society that is culturally and ideologically advanced);“科技队伍的管理”(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work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建立经济协作区”(establish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等等。总之为了顺应翻译目的,对概念意义和内在含义不同的政治术语,采用释义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意译加注法

释义加注法指将原文意译后再加上解释性注释,这样就使得原语的深层含义更表面化,更清晰更准确。对于概念意义与深层含义相差很大的,即使采用了释义法还不足以将意思表达完整的词语,为了顺应翻译目的和认知环境,可以再加上解释性注释,这样对于没有该文化背景的读者就容易接受了。如“合作化”(a movement for the cooper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如果单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使什么事物具有合作的特点。但其真正的意思是“建国后,在农村实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所以,为了避免词义混乱,译者采用了释义的翻译策略,解释了合作化是“一项具有合作性质的农业改革运动”。然后又在文后加上了注释:“It wa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economy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a collective economy through such forms as 1)mutual aid teams,2)elementary producers cooperatives and 3) advanced producers cooperatives.”在注釋中,译者简单介绍了合作化的内容,使没有背景知识的读者也对合作化有了简单的认识,对理解文章上下文有很大帮助。再如“治安肃正”(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and conducting mopping up operations),后附注释“The brutal pla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forces to strengthen their occupation of north China.the plan included the launching of military attacks to destroy the anti Japanese base areas,establishment of puppet organizations,building up of pro Japanese armed groups,practice of “self defense” and “self government” to bring the masses under their control,and a policy of mollification to deceive the people.”在翻译此类政治术语时,为了顺应翻译目的和认知环境,可以采用释义加注法将术语的深层含义清楚地表达出来。

四、结束语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政治术语的有效翻译不仅有助于汉语语言的传播与发展,而且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政治文化,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但由于中国政治术语产生于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并且具有时代性,涉及面广,给翻译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从语用学角度看,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政治术语的翻译过程,为政治术语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笔者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一领域更多的重视,也期待在我国政治术语的翻译上有更大的突破。同时为了做好我国政治术语的翻译工作,译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翻译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外,还需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政治敏感度,同时要适应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与时俱进,将翻译工作当作一项跨文化的交际工作来看待。唯有如此,才能做好政治术语的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明.英汉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增订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 李宏鹤,纪墨芳.翻译语境顺应模式再思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50-52.

[4] 吴国良.英语术语翻译与译名规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Deng X P.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Volume Ⅰ)[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Deng X P.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Volume Ⅱ)[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Deng X P.Selected Works of Deng Xiaoping(Volume Ⅲ)[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4.

[11] 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编辑: 朱渭波)

猜你喜欢

英译翻译策略
中国传统音乐曲名英译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探析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小”的英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