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的结合发展

2019-09-10许诺刘晓云

体育风尚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体育课程

许诺 刘晓云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自由度大,组织形式丰富,是高校大学生自愿加入的体育锻炼组织,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具有较强的娱乐性。高校体育课程是学生必须参加的基本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指导,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体育课程是学校的公共必修课。面对体育课程和体育社团发展各自的局限性,将二者结合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拓宽新思路。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社团;结合发展

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性,如果不能合理把握,很容易陷入发展形式主义至上的桎梏。高校的體育社团是大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运动组织,具有灵活性和集体性的特点,但是存在社团管理不能规范,社团场地和设备不能配备等发展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制约因素,以下分析了我国高校目前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参与人员特点

体育社团是有校园内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并通过学校专门社团管理部门承认批准的集体性组织,具有广泛性,自由性的特点。作为高校内的民间组织,其对参与人员的要求和限制都很低,参与人员只要对该运动项目有爱好都可参加,且社团成员随时都可以退出体育社团,对于体育社团的集体性活动没有硬性的参与要求。

(二)组织形式特点

常见的高校体育社团的日常管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若社团内有责任心,行动力较强的学生干部,会加大社团管理的严格程度,对社员参加社团内部活动的出勤率提出要求,广泛举办和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社团的活动审批项目过多,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该管理的抵触情绪。还有一种是过松管理的模式,由于社团内部缺乏有一定能力的领导者,社员参加社团活动的自由度高,有关社团监管部门也放任自流,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低下,这样会出现体育社团形同虚设的状态。

无论是过严管理还是过松管理,我们会发现高校的体育社团缺少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一个团体性组织而言,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规范的管理,学生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丰富规范的体育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体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指导教师特点

目前高校中,基本所有的体育社团都有指导老师,但是指导老师的专业程度有待考究。对于一部分体育社团而言,其指导老师大都是学校非体育专业的导员或其他课程代课老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缺乏自己的理解,更不能有效的进行相关指导;同时一部分体育社团,其指导老师选自本校的体育老师,在某项专项运动方面有自己的运动特长,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现在高校内上还有一部分体育社团,其邀请到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培训指导,传递社会实践经验。我们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其实不仅限于专业技能方面,更希望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带动体育社团规范发展。

二、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硬件设备的限制因素

高校体育社团的正常发展需要多样且丰富的社团活动做支撑,这就需要运动场地,运动设备等硬件设施。有些体育社团如西安交大的赛艇社,其对运动场地的要求极高,且相比其他社团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故该类体育社团的开展有较大的局限性。还有一些体育社团的场地限制很大程度来自于学校的基础建设不够,场地设施紧缺,领导观念滞后,忽视学生体育运动社团的场地需求。

(二)软件设备的限制因素

高校体育社团的需要推进学生干部团队的建设工作,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主力军,学校要通过健全完善的选拔机制,通过严格的审查和考核,选拔出作风优良,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干部,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的体育社团发展需要有专业技能且具备管理能力的指导老师,这是高校体育社团的灵魂人物,通过给指导老师一定的工作报酬,促进社团内部的软件建设工作积极发展。

三、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结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体育课程项目化

体育课程可以以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为基础,开发体育课项目教学化模式。具体说明即学校官方可以将体育课程分专项进行授课,如开展篮球课,瑜伽课,健美操课,足球课等,学生在学期前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和体育老师并报名参加,对不同的模块进行由简到难的模块学习,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角色,打破原有体育课程的桎梏。

(二)体育社团学分化

体育社团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和规范的管理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在入社团后的一段时间内遭到打击,现多高校加入体育社团学分化的管理模式,使体育社团不仅可以作为课余时间的缓解娱乐活动,还计入正常的学分,同时通过举办区级市级等学校体育联赛拓宽学生视野。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社团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探讨了如何将体育社团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提高大学生体育社团质量,改善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真正的融合起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兰,刘苏,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社团的融入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 (4):10-11.

[2]潘涛,浅析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 (35):35-35.

[3]王良宇,试述大学生体育社团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6 (9):176-176.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体育课程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研究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试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