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评性研究

2019-09-10张玲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1期

张玲

摘要: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研究即通过分析新闻中的转述引语,来探讨文章背后的真正含义。本文以批评性转述引语分析概述为开篇,着重研究新闻语篇中转述引语的三大组成部分,旨在分析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的真实含义。

关键词:新闻语篇;转述引语;批评性话语

一、批评性转述引语分析概述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最初开始的时候,对其研究仅仅局限于文学语篇内,但是随着近年来不断深入研究与探讨,研究者们开始将转述引语的分析应用在具体语篇中的语境上,再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意义。现今的转述引语分析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相较传统的分析方法,着重点在于通过语法的角度来分析转述引语的结构,尤其是对从句法直接转换来的间接转述。而另一种则是当下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转述引语放在不同语篇中分析其不同的语用功能。

二、批评性转述引语分析研究

(一)消息来源与转述形式

报道人所引用的话语发出者即为消息来源,通常新闻报道中需要在交代信息来源的来历之后才可进行引述其言论、意见、观点等。交代方式通常为三种:第一,具体的、确切的消息来源,交代真实姓名、真实身份等;第二,含蓄的消息来源,对真实来历不进行明确交代,而是进行间接性、暗示性的指代;第三,模糊的消息来源,这种情况大多代表报道人对信息来源真实来历并不清楚,或是觉得消息来源不要紧无需说明,还可能是故作姿态用来显示自身权威、公正的形象。

为满足不同的报道需要,转述引语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式。首先是直接性话语,即用原话直接引用的形式,通常加双引号来进行标记;其次是蜕变式直接话语,是直接性话语与间接性话语的混合的一种形式;最后是间接性话语,即原话中融合了报道人观点、态度、意识,再进行转述的一种话语形式。通过使用三种不同的转述形式,对新闻报道进行不同程度的润色,同时添加一定可信度。

(二)转述动词

转述动词就是构成转述引语的重点动词词汇,同时也是连接消息来源与转述引语内容的桥梁,因而需要依据其语篇中的具体语境才能确定转述动词的表面意义与内在意义。

转述动词依据不同特征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语义内涵类,就是形容被转述者的行为动词(声明、陈述、认为、打算、证明、发现等),或是形容转述者行为动词(对比、预想、说明、阐述、支持等);评价潜势类,通常包含被转述者立场(同意、认可、强调、抨击、质疑、评价等)与转述者立场(承认、说出、夸张、胡说、请求、主张、断言等);感情色彩类,包括积极动词(感谢、赞赏、倡议、安慰等)、消极动词(抱怨、反对、嘲笑、诬陷等)、中性动词(回答、介绍、讨论、表示等);动词活性类,是指常用、标准的且维持于中性、积极形容的低活性动词(询问、说明、提出等)与偏离中性转向负面形容的高活性动词(宣称、断言、争论等)。

(三)案例浅析

以《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围绕朝核六方第六轮会谈为主题的两篇新闻为例。《中国日报》报道共计569字,直接引语3句,间接引用11句。转述动词多为积极动词,着重对朝鲜作出的保证与表态进行正面的肯定,对于朝鲜的让步报以积极认可态度,同时认为朝鲜作出的努力是前所未有的一步,并在朝韩双方领导人的描写上,突出表述的是达成共识后举行晚宴的喜悦。

反观《纽约时报》报道共计857字,直接引语6句,间接引语7句。通过大量的直接引语来引导阅读者认为其报道的真实性,报道内容传达的是朝鲜方面只是“表面”诚意,认为朝方作出的努力比较有限,虽然有一定重要性,但并非是很了不起的举动。在朝韩双方领导人描写上更易误导阅读者,使之认为朝鲜领导人对改革是不情愿、不信任的,较为害怕政治改变问题,并对经济的自由化持焦虑态度,并在描写韩国领导人时带有明显的人身攻击的意味,指责其政治能力不足。

三、强化重点关注的内容

两篇报道是同样的主题,且都是评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的新闻媒介,二者虽然都是在通过有目的地、有选择地进行转述不同方向、不同本质的消息来源,进行自身观点的表达,并对阅讀者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将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强化,弱化“不紧要”的部分,是典型的新闻语篇转述引语,但二者本质却截然不同。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对比分析、引用他人话语等直接或间接的转述引语手段,看似是为论证语篇中所谓的客观公正,而实际上报道人是通过运用不同影响力度的转述引语对阅读者的思维进行引导或操纵。因此,阅读者应时刻保持批判精神,清楚辨别语言背后真正的“真实”。

(作者单位: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龙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