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9-09-10参美吉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分析

参美吉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2011-2014年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当地制定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11-2014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据,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 年海北州共报告传染病病例 5188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448.94/10万,死亡 3 例,报告死亡率为 57.83/10 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共报告18种51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8.94/10万,报告死亡率为57.83/10 万;发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占52.5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33.46%、肠道传染病,占10.76%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3.20%。发病率居前3顺位的病种依次为肝炎、肺结核和梅毒;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2.24/10 万,较2013年上升702.89%。结论 乙肝、梅毒和结核病等传染病是当前及今后全州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应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R51   文献标志码:A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自治州,全州共辖4个县,301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新农村建设实施等,很多农牧区牧民放弃牧场辗转城镇定居,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加,成为潜在的传染病流行因素。为掌握海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分析和预测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为当地有针对性的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本论述对2011-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資料来源

传染病报告数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分别下载截至2011-2014年底海北藏族自治州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数据库。按下列条件进行病例筛选:①已终审卡、②病例选择“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③地区类别为本县区、本市其它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其它省以排除“港澳台”和“外籍”,④终审日期为各年度,⑤现住址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海北藏族自治州。

1.2方法

用 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对海北藏族自治州2011-2014年报告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SS21.0软件进行率的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平为a=0.05。

2  结果

2.1传染病报告概况

海北藏族自治州2011-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51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448.94/10万,死亡3例,报告死亡率为57.83/10 万。其中甲类传染病0例,乙类传染病45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6.85/10万,死亡3例,报告死亡率为65.42/10万、丙类传染病6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2.09/10万,死亡 0 例,报告死亡率为 0.00/10 万。

2.2发病趋势

海北藏族自治州2011-2014年历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 375.96/10 万、406.53/10 万、425.65/10 万、和379.17/10 万,2014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2013年下降46.48/10万,其中以肝炎发病率(150.91/10 万)、肺结核发病率(115.67/10 万)下降最多,较2013年肝炎发病率(182.72/10 万)、肺结核发病率(146.04/10 万)分别下降32.01/10 万和30.37/10 万。2011-2014年历年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 36.12/10 万、45.98/10 万、53.29/10 万、和72.55/10 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37.80, P<0.05)。其中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率(22.24/10 万)上升最多,较2013年(2.77/10万)上升19.47/10 万。见表1.

2.3不同传播途径分布情况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报告传染病中所占比例最高,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36.09/10万,呼吸道传染病次之,报告发病率平均为150.19/10万,肠道传染病排位第三,报告发病率平均为48.19/10万,且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最低,报告发病率平均为14.34/10万,且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以上不同类型传播途径的传染病每年均有报病,详见表2。

2.4历年报告传染病发病顺位

2011-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和梅毒,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3.26%(4277/4586)。丙类传染病除2011年(风疹上升至第三位、流行性腮腺炎下降至第四位)及2014年(手足口病上升至第二位、包虫病下降至第四位)外,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包虫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78.90%(475/602),见表3。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主要还是乙类传染病为主,与其他报道一致[1-3];历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2014年本地区手足口病爆发所致,进一步分析得知2014年海北州西海寄宿制学校牧区儿童数量较往年增多,儿童存在卫生习惯差,存在公用生活物品等原因致手足口病在该校发生爆发。提示当地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针对寄宿制学校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卫生健康意识,在疫情流行期间,加强学校晨检制度,密切监测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及时研判疫情,果断采取预防措施,遏制疫情进一步扩散。

研究结果显示,海北藏族自治州不同传播途径报告的传染病主要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其中肝炎和梅毒历年均在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占据第一、第三顺位。从传播模式上分析肝炎和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而当前我国已经规范了所有血源和血液制品的规范管理,全面推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所以说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肝炎和梅毒传播的风险较低。结合藏区和牧区居民的生活习性,本地区母亲很少进行孕前和孕期检查,甚至分娩时很少选择到县级以上医院,而是选择了在家自行分娩或去卫生所或卫生院,由于牧区医疗条件的落后和牧民医疗卫生意识较差等原因通过母婴传播的风险较大。研究结果显示肝炎中的乙肝为最主要的报告病种,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流行区, 据资料统计, 我国人群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为10% ~ 15%, 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4-5] 。 这也是本地区肝炎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界还显示,本地区梅毒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乙类传染病的第三顺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藏区牧民的行为方式有关,牧区存在很多的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多性伴的比例较高,且牧民对性传播疾病的知识缺乏,造成了对其安全性行为的意识缺乏,从而具备了性传播疾病的扩散。同时还存在藏区医疗机构对梅毒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能力不足,造成梅毒的感染者不能很好的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成为一个传染源继续传播给他人,另外当地针对牧民的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不到位,引导牧民健康的行为方式不到位,都是本地区性传播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第二大报告病种,主要是以肺结核为主。主要原因还是藏区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落后,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造成。综上所述,肝炎、肺结核和梅毒是海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重点关注的传染病,通过历年资料的分析,针对重点关注的傳染病提出如下建议措施,第一,加大藏区牧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干预能力,提高牧民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二,加大当地医疗条件、医疗服务能力,预防宣传队伍的建设;第三,加大当地医疗卫生和教育机构的协作能力,做好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遏制传染病的蔓延;第四,以学校为突破点,通过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小手拉大手,不断扩大全州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知晓,以及对不健康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有效控制全州传染病的流行,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承炎,刘松涛,谭发文,等. 2005—2009 年重庆市巫山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10,36( 6) : 36-40.

[2]吴海明,买发亮,等. 2006—2010年河南省修武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 (2):34-35.

[3]崔策,张燕,宋静,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 预防医学,2018, 30(1) : 89-93.

[4]孟伟,顾玉兰,2014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法定传染病疫情调查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2016, 46( 8) : 74-76.

[5]张宏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7(1):79.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012~2013年新疆鄯善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