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及教师的教学策略

2019-09-10李晓冰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级新生儿童思维

李晓冰

一年级新生处于从幼儿到童年过渡的关键时期。探讨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思维和心理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很有意义的。

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及应对策略

观察力的特点 一年级新生观察事物时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老师要根据上述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如《遥远的恐龙世界》这篇课文的内容恰好在男孩子们的兴趣范围之内,他们特别喜欢,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特别活跃,而女孩子则兴趣稍差些。另外一些课文如写景的小散文,语言优美,更得女孩子喜欢,男孩子则兴趣不大,在课堂上不如女孩子那样集中精力。一年级新生观察事物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观察任务时,就要把握好时间的长短。比如课堂上让孩子观察一幅图画,看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孩子就不耐烦了。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也是从孩子的这个特点出发的。

注意力的特点 首先,一年级新生注意力方面是是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印象鲜明而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手段的直观性,使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编写教材时在音节下标注上汉字,目的就是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孩子们经常与这些汉字见面,久而久之就会认了。幼儿在刚刚认字时,聪明的家长会把字卡贴在实物上,门上贴上“门”字,冰箱贴上“冰箱”,时间长了,孩子对这些字词就会非常熟悉。如果老师试图采用生硬的办法下硬指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认多少字,恐怕孩子们很难完成任务。其次,一年级新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由于一年级新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易被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从而转移注意力。六岁左右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十五分钟左右。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把一节课中最重点的内容、最需要夯实的内容放在孩子们精力最集中的十五分钟里,就可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时会看到这种现象:老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闹,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放在这最宝贵的十五分钟里,等孩子们玩累了、精力无法集中时,才开始讲重点内容,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违背孩子注意力特点的行为。再次,一年级新生的注意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因为孩子们神经系统还发育得不太成熟,同时让孩子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是违背其注意力特点的,结果就是哪样也做不好。在语文教学中对朗读课文的要求,是先让孩子们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再达到流利朗读,最后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分层次、递进式的目标设置就是遵循了孩子这方面的特点。最后,一年级新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读懂了一篇课文呢?并非是从语言文字出发,而是要从个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要看他的个体的生活经验与课文文字中蕴涵的内容是否相通。

认知中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首先,一年级新生的机械记忆占记忆的主要地位。比如记拼音字母时,孩子按顺序能记得特别准,但是单独拿出一个,他们得想半天,还得放回字母顺序里去回想。识字的过程也是如此,孩子并不是通过领会字义而记住字。在识字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把书本上的字的原有顺序打乱,让学生去认。只有把字放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孩子也会认,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这个字。其次,孩子们的形象记忆高于抽象记忆,这要求孩子们背诵的段落最好配上相应的画面或音乐,变平面的记忆为立体的记忆,这样记忆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建议家长也采用这样的记忆方法,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

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一年级新生的想象仍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想入非非”。因为孩子们不受固有生活经验的束缚,想象力远高于成年人,甚至有不着边际的空想。老师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不要向孩子输入过多模式化的东西,还要宽容地接纳孩子这些“想入非非”的内容。

一年级新生的思维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而非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一个孩子看到闹钟每天嘀嗒地走,就猜想可能有小人在推着它走,甚至会拆开去看个究竟。孩子们普遍喜欢童话画册和动画片,也与他们要凭借那些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才能理解故事有关。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还派生出他们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一些直观的实物教学,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孩子们更直观、更形象地去理解课文内容。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孩子们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孩子进行抽象的、概括性強的总结,不要设计高度概括的中心问题让孩子讨论。新课标降低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也是依照了孩子们的这一思维特点。

思维缺乏批判性 一年级新生会依照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做事,以老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思维方式属于顺向思维,易被同化,而且受暗示性强。针对这些特点,老师要能够用孩子的眼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要珍视孩子独特的、真实的感受。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孩子的这些思维特点,不要为了得出某个结论,预先设计好一个暗示性极强的环节,让孩子得出统一答案。

思维缺乏灵活性 一年级新生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是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丰富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让孩子们多实践,多读,多写,多想,做到举一反三;让孩子多积累,如成果日记积累、优美语句积累、阅读记录、古诗朗读录音等,都是提高孩子灵活性的好做法。

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学习动机 孩子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考取一个好分数,不落人后或得到表扬和奖励。当孩子学习动机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讲大道理,比如学习是为个人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等,不努力学习会有什么后果等。讲这些对孩子们不会起作用,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直接相关。

学习态度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态度和对作业的态度的影响。由于孩子们还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且他们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所以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一年级新生还不能把写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教师不妨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具体做法是:1.学生写作业时,老师要巡回指导,对于那些做作业不认真的孩子更要给予特别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2.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上的作业要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等——关注每一个孩子;4.作业量要适中,负荷太重会引发学生厌烦心理;5.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有趣。

自我评价的特点 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孩子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孩子的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孩子有害。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着胆小、不自信的特点,家长多要求老师多表扬孩子,让喜欢上课、喜欢学习。殊不知,表扬也应适度,要分时间场合,讲究技巧。关于表扬,第一,表扬要具体,表扬越具体,孩子越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易找准努力的方向。老师不应笼统地对学生说“真棒”“你真聪明”,而应针对学生所做的具体事件提出表扬,例如:“某某同学今天把生字写得又整齐、又漂亮,真让老师高兴!”第二,表扬要及时,在幼小孩子的心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对学生应受到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否则,学生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表扬。第三,表扬要注意个性,教师对性格内向、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应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应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阻碍他们的进步。第四,表扬要适度,过多的表扬易使学生骄做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老师应用鼓励和爱抚让学生在自信、快乐中成长。第五,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教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即便结果不是那么理想,教师也应表扬孩子,然后再帮他分析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告诉孩子如何改进。教师最好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之后再表扬,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第六,教师不要吝啬于表扬。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低龄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能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是很不容易了。只要是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老师都应不吝啬于表扬。

高侵犯儿童的相应策略 高侵犯儿童即平常所说的“爱找同学事儿”、有明显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孩子,首先应从他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中尋求原因。第一,高侵犯儿童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属于放任型的,他们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的约束和控制力度不够,当孩子的侵犯行为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时才给予惩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当父母两人对孩子的惩罚意见不一致,或用反复无常的惩罚进行规范时,这种行为很难矫正。第二,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样板:家长不高兴时自己会挨打,那么当同伴让他门生气时,他也会以同样方式“教训”同伴。第三,高侵犯儿童大多成长于不正常的家庭,如家庭成员间经常起冲突,即“高压传统家庭”。所以说对于高侵犯儿童而言,需对其整个家庭实施“治疗”。

师生关系 几乎每一个学生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威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更是无可置疑的。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对孩子都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尽量做到公正、客观。调查还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的、喜欢体育运动的、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学生着想的。在教师的期望方面,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我们知道教师的期望对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教师的期望是如何传递给学生的呢?当教师对学生有高期望时,就会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的态度;更经常表现友好的行动,比如微笑、点头;多注视学生,与学生多谈话,多提问,并提供较多的学习资料,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对学生给予密切关注,更经常赞扬学生。所以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心存期望,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一书的封底写着这么几句话: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现代教育应当理解和发掘出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在灿烂的阳光中。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北苑小学)

猜你喜欢

级新生儿童思维
迷彩青春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2017级新生体育素质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
图说
熊猫宝宝贺中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