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心浇灌 静待姹紫嫣红

2019-09-10吴立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吴立云

摘要:三年级开始,学生正式接触作文,学生在这一阶段对待作文的情感态度将会影响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消除学生们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指导,必要时“下水”示范。学生习作完成后,在批改时要努力发现文章的闪光点,表扬为主,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写出好文章的技巧,品尝作文的乐趣,要充分利用课文,寻找教材与学生作文的契合点,读写结合。

关键词:精心指导 表扬为主 读写结合 倾心浇灌 爱上作文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经历过课堂上的“热闹”之后,笔者开始思考:语文该教些什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渐渐地,笔者将视线转向了作文教学,开始关注作文课。

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作文。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对待作文的情感态度将会影响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此时,学生作文的结构、文采及主旨思想等方面并不需严格要求,只要学生能文从句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及想法就行,关键是要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有写作文的兴趣。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作文目标之一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还愁写不好作文吗?

一、 精心指导,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

作文指导课是专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间,教师应该在这一段时间里,让学生们感受到作文的魅力。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他们看到文题无从下笔,主要是不知写什么,或无话可说,或有话写不出来;“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使之文思泉涌。在作文指导课备课环节,我会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写“下水作文”。

小学阶段,特别是中年级,写景类的文章是个难点,学生们往往觉得无话可说,三言两语就结束。其实,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学生观察事物时,粗枝大叶,不够细心。所以,这时教师适时的指导尤为重要,能及时扫除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障碍,增加他们作文的信心。

例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们写一处喜欢的景物,他们一看到这个要求,个个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我问谁先来说说,他们个个都把头埋得低低的。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让他们都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小院。此时的小院空空的,只在西北角有一棵野樟树。我引导学生们:如果就写这个小院,你们该如何下手呢?有的学生明白了我的用意,说:“我会重点描写那棵樟树!”“对呀!”我借机说,“因为那棵樟树点缀了整个小院,它让小院有了生机。谁来说几句?”他们又被难住了。那一棵普通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野樟树,该如何描写它的美呢?于是,我从远到近,先描述其静态美,再描述其动态美,把一棵不起眼的野樟树描述得栩栩如生,宛如一位漂亮的仙子降落人间。此时的学生们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有的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我顺势引导:我刚才用了哪些方法?他们在思考的同时,也会领悟这些方法,并把它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经过这样的细致指导,再让他们动笔去写。这时,他们就会发现写作文其实并不难。

二、表扬为主,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很快乐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这强调了表扬的功能。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夸张的话正体现了“表扬”的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肯定其成功之处,树起学生自信的旗帜,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很快乐,让学生在写作文中找到自己成功的价值。教师鼓励学生习作的方法多样,可以是一个夸张的批改符号,一次微笑,一句神秘的悄悄话,一次作文展示。总之,教师一个小小的赞美举动,可以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班的孩子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发作文本。每次作文本发下去时,班上立刻鸦雀无声,每个同学都会满脸幸福地看老师写给他们的评语,因为他们从那儿能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会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对他们文中的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甚至一个用得恰当的标点,都会用五角星标明,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觉得得到老师的赞扬并不难;对于作文中不足的地方,在评语最后,我会善意地指出。我常常会用上“老师觉得”“如果你能”等商量的字样,这样既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慢慢引导他们写出符合要求的好作文。

当然,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总有一些孩子的作文写得语无伦次,错别字连篇。对于他们,我会像呵护花朵一样倾心保护着他们刚刚萌发的对作文的“喜欢”。

例如批改我们班上一个成绩非常不理想的同学的作文时,我发现她的作文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更别说文章的结构层次了。可我不能让她拿到自己的作文本时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啊!有一次作文是写一个小动物,她写的是小白兔,我看到她作文中有这样一句:小白兔有一身雪白的毛。我赶忙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真聪明,已经学会恰当地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词语了,老师为你高兴!这篇作文有明显的进步,继续努力!如果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小白兔,那就更棒了!”当发下作文本时,我观察到她脸上有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我知道此时的她很快乐!渐渐地,我发现她的日记写得认真多了,她的习作中完整、通顺的句子也越来越多。

三、读写结合,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有乐趣

小学语文课程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真正落实这一目标,让学生们仅仅对作文产生好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及时为他们输送写出好文章的营养,让这颗“兴趣”的种子茁壮成长,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畅快表达的乐趣,将“喜欢”升华为“喜爱”,将写作文变成他们的倾泻情感的内心需要。

《燕子》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小燕子,但是文中第一部分对燕子外形的描写,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它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呢?通过分析,学生们明白了,这些是燕子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最明显的特点,作者也就是利用“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写出它们的与众不同。课后,我让他们利用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的外形,效果非常好,以前习作里描写外形时“面面俱到”的现象大为改观了。

夏一新,四年级学生,一个特别斯文的小男孩,写作文一向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一次研学征文的开头却让我眼前一亮:文章用歌词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快乐的心声随着歌声一齐飞扬,为文章奠定了快乐的基调。我知道这是他在模仿《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学习到的“倒叙”的写作方法,他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当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们听时,他腼腆地笑了,可以看出那是他发自内心的笑。

经过几年的努力,量变的积累促成了质变,到了五、六年级,我班学生人人爱写作文,而且还出现了一批作文“高手”,经常在各类竞赛中拿奖。他们手捧奖状,笑得是那么灿烂,犹如一朵朵姹紫嫣红的花儿!真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責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