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研究

2019-09-10赵继辉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教师素养

赵继辉

摘要:随着高考新方案的实施,选课走班制教学因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逐渐得到认可,目前在国内部分省市已开展试点工作并推行。本文根据我校选课走班试点工作实际,全面分析走班选课制特点,研究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相应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 教师能力 教师素养

一、引言

随着高考新方案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选学选考”的难题立即摆在教育者的面前,应该以何种态度以及如何改进提升现有的教学模式准确应对教育变革,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安徽省将在2020年进入新高考改革阶段,新的高考模式将会带来新的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是应对高考改革的必要措施。为此,对高中选课走班制进行研究,提前谋划做好充足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在国内外走班制研究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系统研究高中选课走班制的特点及教师应该具备的各自能力及素养,以期为我校乃至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二、选课走班制的概念

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以及对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兴趣、潜质和未来发展方向,分学科到各自对应的班级上课的学习模式,同时保持行政班级,便于管理。国家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科的必修课程和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各学校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设置各类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制定具体的学分管理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为此选课就成为走班制实施的前提条件。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分类设置各种班级及各自评价和管理标准,确保选课走班制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应对高考。

三、选课走班制的现状

美国最早进行选课走班制教学的尝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选课走班制教学起步较晚,目前基本上还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上海、浙江等先期进入课改的省份学校虽已实施选课制走班教学,但仍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其他省份包括安徽在内的学校只是在艺术、体育等非高考学科上进行选课走班尝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位置。

为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我国先后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分层教学、选课走班教学都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确保选课有效推进,避免发生盲从现象。

四、选课走班制的特点

根据国内外针对选课走班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真正意义上的走班选课制呈现如下特点。

1.学生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语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其他七种智能,分别代表每个个体身上的九种潜能,进而形成个体智能和潜能差异。为此,学校走班选课制的推行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科学系统的走班选课教学唤醒每位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位学生发展的内驱力,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进而培养多样化人才。这是实施走班选课制必须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2.课程多样性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载体。在走班选课制模式下,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是构建课程的出发点。为此,学校要根据教学要求、学校情况及学生需求开发设置一套丰富多样的分层、分类、综合及特需课程体系,进而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使走班选课成为可能。

3.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

在构建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前提下,走班上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走班选课制教学模式变成现实。通过选课,每位同学形成自己的课程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统一课程表不复存在,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课表去不同的教室上课,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级功能逐渐弱化,学科教室将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

4.管理过程性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否则走班上课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管理专家明茨伯格在其“分布式领导”概念中指出,在管理中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在走班选课制模式下,学校可以安排具有不同特长的教师或年级部管理者承担具体的任务,明确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实行导师制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学习方法及心理疏导等方面一对一的专业化指导。在选课走班制的模式下,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角色被弱化,每位任课教师都肩负教育管理的重任,人人管理,全员参与成为常態。

5.评价体系化

在选课走班制模式下,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形成性准确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学校要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做好评价设计,规定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富有差异性地学习和发展;认真做好评价实施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做好学生学业评价、素养评定和特长认定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要运用好评价结果反馈,让学生在多方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选课走班制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教师素养与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它是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其身上所体现出的从事教育教学的涵养,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所具备的必要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将变得尤为关键。

1.职业道德素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提出的思想道德和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在选课走班制模式下,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晓教育规律的同时,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在教学上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的道德潜移默化作用于学生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在新的教育道路上不断成长。

2.知识素养

在选课走班制模式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师要具备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为此,教师在完善和加强自身专业化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做到学科间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形成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胜任教学工作。

3.能力素养

选课走班制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专家,更要是学科教学专家。这既是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标准。为此,教师要具备如下能力素养。

①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合作等方式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②科研能力。選课走班制教学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做到研究性地学习、研究性地工作,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第一生产力,进而以更高的专业水平指导教学,真正做到教研和教学相辅相成。

③创新能力。《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时代创新型人才。为此,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性地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创生者。同时,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编写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④管理能力。在选课走班制模式下,传统的行政班级功能将不断弱化,学科教室的地位日益突出,教学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管理模式将从班主任管理转变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双重管理,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在进行日常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要做好学生“导师”和“咨询师”工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心理疏导等,并做好对学生的各项过程性评价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走班教学将是大势所趋,做好各项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和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志明.走班制教学与学能诊断测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08).

[2]车言勇.走班制下的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J].中国德育,2016(11).

[3]李希贵,秦建云,郭学军.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教育学报,2014(01).

[4]晏传友.台州一中走班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16(12).

[5]王立.谈新课程语境下的教师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0(09).

[6]方丙丽.论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7]田玉萍,范会敏.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培训课程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0).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教师素养
对中职物理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美术教学中的随堂欣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