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 应遵循的规则

2019-09-10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论点大桥驱动

【编者按】

带有一定情景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之一,那么如何体现命题情景,带着任务去驱动写作是我们在写此类作文必须思考的问题,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根据作文材料展开分析论证,既要就事论事,又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实在是颇有难度,因而我们将以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為例,谈谈写任务驱动型作文应遵循的规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提出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构想!西方建筑师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压根就没在海洋上进行大型工程施工的经验,要想建成这样的跨海大桥,再过一百年,也绝对不能成功!

(摘自“搜狐网”2017年6月28日)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经过1年多的风险测量,以及大自然的重重考验,在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建设者依靠自主攻关,破解多个世界难题,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摘自《深圳卫视“正午30分”》)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离不开诸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中国航发航材院与大桥管理局合作,共同努力为大桥提供了性能先进的钢结构防腐涂料及涂装。

(摘自“中国航空新闻网”2018年10月24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精神

◎林惠萍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傲立在伶仃洋上,让人豪情满怀,壮哉!中国!

【任务驱动型作文以及其他的新材料作文开篇一定要联系材料,切记不要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本文开篇切题,并洋溢着作者的情感波澜,初步贯彻了任务“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付出,展现了中华民族浩瀚博大的精神。

【本段作为一个过渡文段,由所提供的材料引入对材料背后所蕴涵的中国精神的思考,使文章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精神是无私奉献,勇于付出,家国情怀。

【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段至关重要,由现象到本质,简明扼要、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港珠澳大桥建成所蕴涵的中国精神,确立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准确、显豁,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并为下文张目。】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无私奉献、勇于付出的家国情怀的体现。

【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这一作文材料,照应中心论点,提出第一个分论点,使行文结构特别严谨、清晰。】

中国的民族复兴梦要实现,必须有人去付出,而他们,那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们,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建筑工地一待就是好几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拿破仑说:“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正是有无数乐于奉献、具有家国情怀的建设者们,才让港珠澳大桥屹立在汪洋大海之上。

【此段是对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证,作者由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想到了奉献于伟大祖国的人们,并引用拿破仑的话,指出这就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最后又回到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这一中心事件,既紧扣作文材料就事论事,又合理地引申,使论证充实、丰富,有说服力。】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勇于创新、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的滚滚流淌。

【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这一中心材料,在第一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勇于创新、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分论点由浅入深,很有层次感。】

1983年,当港珠澳大桥设想提出的时候,西方建筑师一致认为,中国过一百年,也绝对不能成功。然而,我国经过短短三四十年就建成这座大桥。中国人凭借实力打破了100年的预言,用事实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民族。巍巍长城屹立于群山之巅,浩瀚都江堰泽被于天府之国,无数条高铁线连接祖国的大江南北,神舟飞船遨游于广袤的宇宙,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工匠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奇迹,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必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海大桥,工程难度是难以想象的。突破每一项技术都需要有创新思维。不但如此,在建造过程中,每一步都不能大意。因为,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若无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港珠澳大桥就只能是一个设想,成为西方人口中的笑谈。

【这两段为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民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港珠澳大桥联想到都江堰、高铁、神舟飞船等中华人民所创新的伟大奇迹,语言有气势,思维有广度,论证有逻辑,既证明了分论点,又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储备,表明了自己对中国精神的深入理解。】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彰显了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中华民族为什么有奉献精神,有工匠精神,其实是对自己,对民族,对人类的那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本段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这一中心事件,提出第三个分论点,既紧扣作文材料,又显示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任务意识清楚。】

“工程的进步,既有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有我们责任感增强的一种内在的追求和动力。否则光有技术,没有责任心,还是做不好的。”港珠澳大桥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如是说。因为责任,所以担当,是每一个建设者内心的准则,把建设连接三地桥梁的时代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共同完成建设祖国大业的任务。

【针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功,进一步指出其中所蕴涵的中国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文章紧紧围绕中心事件展开,由表象到实质,由物质到精神,使文章论证有针对性,有深度。】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无私奉献,追求极致,勇于担当应是时代的风向标。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要学习这样的中国精神,担负起时代使命。

【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以呼吁的方式指出当代青年应怎样做,在传承中华精神的同时也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召同龄人,表明了自己的认识与感触。】

【作者系廣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文章立意准确、深刻。作者针对三则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归结出三个方面的要点“无私奉献,勇于付出,家国情怀”,并赋予它们较具体的内涵:创新、担当、责任。紧扣材料表明了作者独特而深入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点评二:

行文结构严谨,思维缜密。文章开头不故弄玄虚,不绕圈子,干净利落,直截了当,针对三则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议论文段,前后照应,规整中有变化,严谨中有摇曳,纵横跌宕,气韵流动,对我们构篇成文有借鉴意义。

点评三:

本文论证材料丰富,事例典型。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既就事论事,大量引用有关港珠澳大桥相关的材料,又旁征博引,引用名言,引用蕴涵中国精神的典型事例,不仅使论证有说服力,而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驾驭材料的能力。

点评四:

本文所洋溢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激情,所体现的担当意识与历史使命感,可能是最值得我辈学习的。开头作者就对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充满了自豪之情,字里行间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取向,最后还向同龄人发出呼告。文章中洋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实令人动容。

教师点评

本文针对三则材料作了三个方面的解读,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中国精神:无私奉献,追求极致,勇于担当。并以此作为分论点展开,立意准确,行文层次感很强。为了深入解读中国精神,作者还由港珠澳大桥想到了“巍巍长城”“浩瀚都江堰”“高铁”“神舟飞船”,例证丰富,行文很有时空感。当然最后指出“我们”应怎样做,显示了自己的思考,这是很多同学所缺乏的。因而可以说,这是一篇符合题意、能充分体现命题意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值得同学们学习与效仿。

《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精神》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情景明确,任务贯彻到位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点就是要注意命题的任务驱动,这篇习作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建成”这一命题材料展开论证,并处处明确表明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完全贯彻了命题任务。

2.立意深刻,中国精神阐述到位

本篇文章立意明确而深刻,通过对作文命题材料的审读,提出“港珠澳大桥建成”所蕴涵的“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中国精神,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3.结构合理,思路十分严谨

本文是一篇十分严谨的议论文佳作,开篇切题,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三个分论点构成主体论证部分,观点明,思路清,论证有章法,有力量。

猜你喜欢

论点大桥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相关论
逃跑的大桥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