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2019-09-10凌焕新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病根私心小聪明

凌焕新

头脑迟钝,不聪明,欠伶俐,谓之愚钝。很多时候,愚钝必多失。但有些时候,愚钝未必不好。面对利益得失时,尤其如此。

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漫漫人生路,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谁都难免碰到。其得其失,称不出准确斤两、量不出具体尺寸,要想把账算精细,实属不易。而且算法不一样,结果也往往不同。其实,得或失可以相互转化,这头失那头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小九九”打多了,不仅劳心累人,而且无助无益。

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拐弯抹角、钻天打洞,不见“贵人”不罢休,不“找一找”就总觉得不踏实、不甘心。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遇到一点不称心,便按捺不住、“激动”不已,立马找领导要说法、讨结果,甚至三句话没说完,便拍桌子摔杯子。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于是乎“告”。揭发坏人坏事、检举违法违纪,是权利也是责任,但有的人却捕风捉影、恶意造谣,四处告状。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

愚钝一些,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这样既省心省力又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事实上,正道才是最顺的道,小路、近道常常是弯道险道,很容易滑倒踩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难安,这样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难受。遇有不公不正,讨要公道无可非议,但即便如此,也要“有理不在声高”。公平只能是相对的,何况许多情况下,只因自己期望太多。跳出自我,才能够真正看清自我。

小聪明、大糊涂,盖因私心过重。私心重则心眼小,心眼小则糊涂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心不在焉地混,不顾岗位责任,只当和尚不撞钟;有些人挖空心思去捞,到处占、要,拿党纪国法当儿戏;有些人心怀鬼胎地“作”,使阴招、下损棋,搞两面三刀,全然不顾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些人自以为聪明之至,实际上愚不可及。真正的聪明之人,理应顾大局、想长远,甘愿舍小我,吃得眼前亏。面对利益纠葛,需要用好“聪明”与“糊涂”的辩证法,学会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切忌单纯从个体与局部角度看得失、论成败。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历史上,苏轼以此明志,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鲁一些。今天,很多时候存有一份愚钝,或许也非坏事。

(选自《人民日报》)

技法借鉴

本文给我们四点启示:

1.诠释概念,精准立论

“愚钝”本用作贬义,为何文章标题却说“何妨‘愚钝些”?为消除读者疑虑,作者落笔就运用辩证思维诠释概念,并指出“愚钝”是“多失”之因,然后用“但”一转,道明“愚钝未必不好”的适合条件——“有些时候”,“尤其”是“面对利益得失时”。开篇50多字就精准地亮出论点,言简意赅,体现出作者的新视角和新思维。

2.着眼人生,诊断现实

作者引用哲人名言揭示有些人“小聪明,大糊涂”的实质,并站到人生观的高度,阐述“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的辩证转化关系,指出看待“这头”与“那头”、“今日”与“明日”,都须具有得失转化观。这些具有哲思含量的论述为下文“诊断现实”部分提供了理性基础,第三自然段对现实中种种“案例”的“把脉”也就顺理成章——四次用“有的人”领起的“病灶”,关乎做人为官、处事立世等多个方面,现实针对性强,以新词“精致利己”揭露“病灶”之“初衷”,一针见血。

3.思辨明理,深挖“病根”

第四自然段运用多种手法明“有时愚钝”之理。说行路,说“靠”,分别属于比喻论证、类比论证;说旁人与自己的感受,是从“心理”层面剖析,退一步说“讨要公道”,用的是道理论证;段末“但即便……也要……”“何况……只因……”“……才……”包含人生哲思,说服力强。第五自然段在明理基础上自然进入“挖病根、开药方”部分,针对病根“私心过重”,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小聪明、大糊涂”者必须割除“自以為”的思维痼疾,立“基本的道德良知”,在处理关乎大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等问题上,必须以辩证法统领得失观、“算账”法。如此,“病灶”尽现,“病根”见光,“药方”开出,完成了一次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辨明理过程,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令人信服。

4.借古说今,深化论点

在针对现实问题思辨明理后,作者意犹未尽,笔锋一转,回溯历史,借古说今。所引诗句出自苏轼《洗儿》诗,前面两句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结尾中“或许也非坏事”照应开篇“愚钝未必不好”,古为今用的委婉笔法深化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辩证说理的厚重感。

猜你喜欢

病根私心小聪明
智慧与小聪明
智慧与小聪明
“谁也比不上我聪明!”
小聪明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找准“病根” 对症下药 精准帮扶结对贫困村
素质教育下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病根”在哪里?
大公无私
文化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