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探析

2019-09-10杜韦李丽赵敏云戴必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杜韦 李丽 赵敏云 戴必辉

摘  要:以西南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以学生视角从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及毕业设计等方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为培养出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出解决方案,也可为其它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属于传统工科专业。作为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高校偏少,工科类学校更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云南起步较晚,且该专业历年培养人数有限,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本科院校内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仅有4所,每年毕业生不足200人,供不应求现象明显,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主动融入市场积极性不足,缺乏创新活力。本文从该专业在本省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云南省的现状

迄今为止,云南省共有四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工津桥学院)开办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足200人。经调查,约28.7%的学生毕业后意向进入事业单位,15.6%的学生读研深造,12.9%的学生选择进施工单位,42.8%的学生选择其他行业工作。经过对西南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1-2019级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行业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8.6%的学生认为本科专业的吸引力不够强,就业面临“院校歧视,不如改行”的困境。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原因:

(1)招生生源主要为云南籍考生,因云南省地方发展受限,地州不断引进高校本科生发展地方经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考入地州相关专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因此外省企业在云南省招收该专业学生较困难。

(2)招生人数较少,云南省平均每年招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不足200人,据不完全统计,真正参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的人数不足30%,另外这30%人中有一半人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仅局限于一个方面,或是给水工程、或是排水工程、或是建筑给排水工程。

(3)以上2个原因虽决定了云南省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去向,但最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够热爱,认为该专业的吸引力不够强,更加偏爱易就业的专业等等,所以毕业时也就酌情考虑是否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

2西南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及现状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旨在紧密围绕校训“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办学理念和方法,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二本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独立招生,结合土木工程、森林工程、消防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开设了四大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水处理实验技术等课程,是一门交叉性极大的工科学科。

自办学以来,按照学校办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院实际,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制定了2012版及2018版培养方案。两个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情况见表1、2。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保留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课程体系,新增了双创教育和素质教育,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及各个课程所占比例也有所改变。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新的培养方案更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的需求,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2)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实习场地有限。

(3)专业竞赛缺乏,没有很好的对外交流学习平台。

(4)外语水平普遍較差,双语教学课程开设不够。

(5)创新能力锻炼不够,参与的科学研究课题较少。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不强。

(7)毕业设计环节重视不足,选题单一,新技术新方法融入不够。

3 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以下改进:

(1)教学资源方面:①课程教材尽量做到选用“十三五”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教材,跟进教材改革部分,防止教学内容过时化、错误化。②为更直观的表达设计内容,展示设计成果,可以将BIM技术教学课程[1]作为必修课,便于同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模型相结合。③利用网络平台,引入雨课堂、慕课、荔枝微课等线上的教学方法[2]。④增加专业教师数量,进一步推进专业英语教学[3]。

(2)实验教学方面:①建议引入“思维导图”[4]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和谐课堂课堂氛围,最终有效提升实验的教学效果。②本校配有实验室,用于辅助理论课程教学。建议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在实验室内配套专业兴趣实验书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③为培养出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的优秀本科人才,必须利用好实验室这个平台。建议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有兴趣的学生长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研究。

(3)实习方面: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建议在校内进一步建设给排水实训基地,并按照教学进度定期带领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厂,增长实习时间和课时,尽量做到趁热打铁、活学活用。学院应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做到专业基础课、重要专业选修课及专业特色课都有对应的实习条件。

(4)创新创业训练方面:进入大学后,多鼓励学生了解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后,多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创新课题研究,利用学校提供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结合学校每年的申报项目和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操能力。

(5)毕业论文方面。本校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根据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个性化选择设计,但将其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相结合的科研类论文却很罕见。一方面缺乏专业相关的科研训练课题,另一方面研究课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大部分倾向于利用课本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最好对具体工程有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对设计成果的页数进行最低数量[5](合理排版,满足规定)的要求。

4 结语

探索并实施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体系、新方法,才能得到新质量。完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升华。云南省需要大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若想建设具有西南林业大学特色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改进。本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授课更加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和部分工程经验的学习,但其他方面(如创新创业能力)的学习仍不够完善。建议学生多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后多询问老师相关的专业知识,利用假期在相关单位实习,独立完成专业课程设计。教师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吸收新的技巧,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实验室,及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实现本科院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倪恺.浅析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优势与发展方向[J].中国金属通报,2018(11):200-201.

[2]  王燕舞,林華,李海翔,曾鸿鹄.“互联网+”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几点思考[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11):95-96+133.

[3]  高静湉,杨文焕,李卫平,于玲红,殷震育.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17-119.

[4]  陈华仕.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02):181+185.

[5]  王郑,黄新,荆肇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5):145-146.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林业大学2018年教育科学研究面上课题(YB20181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