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课程教学探索

2019-09-10梁晶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学过程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视角,分析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现阶段国内高校经济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着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割裂,学生对单纯的思政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提出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思政思想的有效融入,要从教学全过程中逐步渗透立德树人思想,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思政课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我们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经济学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育德意识

党中央提出“大思政”教育,其实就是要强化教师“教书育人”功能,教师无论教授什么性质的课程,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仅在课堂上要有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结合课堂实际,所有课程都要引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二)有利于发挥多学科优势,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社会多元价值渗透和交织的复杂背景下,社会需要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的局限性已日益凸显,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将课程思政渗透于专业课中,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

二、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现状

(一)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部分经济学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其华而不实,没有理解其深层含义。事實上,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既需要培养其专业素养又需要培养其思想素质,忽视了品德素质教育,学生将失去为社会发愤图强的动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提高,更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经济学专业人才。

(二)学生本身对思政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都是“95 后”甚至“00 后”,接受了大量新鲜事物,正处于心理全面发展时期,个性比较突出,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三、经济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该严格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转变为价值引领。教师要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等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的讲授中,成为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领路人。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要将课程的培养目标充分与思政元素融合,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出课程思政,在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同时通过引入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确立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思政元素融入点

主讲教师要从经济学课程本身特色出发,从单纯讲授经济学理论,转变到深入思考如何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最终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在讲述经济学导论中有关资源稀缺性、资源有效配置等知识点时,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讲解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时,其中的“棘轮效应”,也就是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讲解这一理论时可以引入司马光《训俭示康》一文,使学生懂得“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鼓励学生养成节俭节约的品德;在讲述政治经济学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讲授中,可以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政点映射,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信念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讲授中,可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思政点映射。

(三)丰富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还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加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讲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课余通过案例讨论、探索辩论、翻转课堂、分组讨论,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在多媒体课件中课余适当增加能引起更多情感共鸣的微视频和照片,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主讲教师还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学习平台开展学生签到点名,课程预习,作业提交,师生互动交流等活动,提高效率,增进交流,促进和谐。此外,主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将经济学课程思政方法与思想在互联网络上传播与展现。比如利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在平台上推送有关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等,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增加体现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考核只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加课程思政后,在课程考核环节,应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性考核。例如,可以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论文考核方式,让学生撰写一定字数的学术论文,并以此来衡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尽早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引导;还可采取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讨论考核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给予相应的成绩;课外阅读考核也是一种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性考核,主讲教师给学生推荐有利于自身素质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进行课后读书,把学生成绩的评定延伸到平时,这样考核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五)教师提高个人修为和综合素养

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之路能否顺利推进,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育人意识、素养和能力。政治合格是教师资格合格的前提,教师决不能只看业务水平而不看政治素质,学生决不能只看学业成绩而不重政治表现。高职高校教师要不忘初心,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综上所述,实施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根据程的特点,在原有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每一门课都应该求真、触情,并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要促进其“精神成人”。

作者简介:梁晶,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学过程
浅谈独立学院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