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思考

2019-09-10常肖晶孟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德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常肖晶 孟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发展进步,就要走出国门,向其他国家学习,即便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也能够收获到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中德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对比,来探究双方的异同,从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本文发现,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过度重视灌输式教育,缺乏灵活性;与时代现实结合不紧密,缺乏现实性;和跨学科结合不紧密,缺乏应用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德;比较研究

一、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状

(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是人们对世界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观点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着他的人生观。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帮助是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有效途径。人生观教育包括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等内容,指明人生的方向。

2、政治观教育

政治观教育被列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其它内容的中心依据。我国的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等,旨在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人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3、法制观教育

“法制观是人们关于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根本看法以及对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认同意识,它包括对民主、法制和纪律的认识。” 首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主要包括:第一,要帮助人民群众认清一个本质问题——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第二,要帮助人民群众处理好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第三,要帮助人民群众认识民主权利与法律的统一性。

4、道德观教育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有组织有计划地道德教育是使人们践行道德义务的必要途径。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其有效性,把握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是关键。

(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民主政治知识教育

在当今的德国社会,民主政治知识是公民应该获得并接受的有关民主政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公民政治认知的主要内容,为公民认识、理解、认同民主政治夯实了基础。“民主政治知识主要由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组成,即国家体制、宪法与民主政治理论;国家与公民;民主的敌人——政治极端主义;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的德国;经济制度与经济成就。”

2、政治参与技能教育

“当代德国政治认知——参与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具备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如何选择恰当地、有效地参与政治方式的政治能力,因此,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公民具备政治参与技能在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向政治参与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公民掌握政治参与的相关技能比学习相关的政治知识还重要,因此,进行政治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开展政治参与技能教育。政治参与技能教育包括智力的技能和行动的技能两方面的教育。

二、中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一)指导思想

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指导思想。因此体系比较的前提是理清指导思想的异同。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指南,不仅仅为我们提出了实践的要求,还提供了实践的理论依据。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出政党的阶级特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强调无产阶级利益。并且,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主要采用灌输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这种灌输并不是纯粹的接受,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强调有一个政治权威的出现。这是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的不同点。

德国的政治教育,或者说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下的“公民教育”,采用不同的方法,即 Building:自我的修养、自身的形成。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促进个人思想政治修养的内在成长,以形成自身的思想政治品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上。“公民教育”的称呼就揭露了其资本主义的本质。在其教育本质内容就是灌输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观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忠诚于资产阶级的合格的“资本主义公民”。

由此,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以及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异同。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忠于自身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同点则在于阶级利益本质的不同。阶级利益本质的不同会造成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以及方法论的不同,进而造就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上的不同。

(二)教育方法

上述提到,马克思主义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更加强调灌输教育。灌输教育并不是一味地你听我说,而是一种强调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我国主要有以下方法。

1、讲授讲解法,即以教育者为主,传授政治知识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原则以及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由于青少年主要时间都是在课堂里面学习,因此该方法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2、疏导教育,即针对青少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根据现实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提升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青少年属于问题多发期,在学校当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该方法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3、认识比较教育,即通过两种不用事物的对比,在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方法。通过比较,青少年可以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因此认识水平发展过程能够相对更快。

4、典型教育,即通过典型的例子为青少年作出表率,引导他们走向正确路径的方法。每年在青少年中,都会评出各种典型,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这就是典型教育。以上简述显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但是由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些方法都暗示“正确的指路人”的存在。隐藏的危机是,如果受教育者感受到这种持续的压力,很有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等以符合既定的标准。此时,个人的行为是无可挑剔的,但在思想政治的认识和能力上并不见得有所提高。

相比之下,德国的教育更具有隐蔽性。通过借鉴相关科研成果,德国认为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相对更加鼓励受教育者的成长和独立自主行为,具体方法包括:

1、心理咨询法,即根据青少年的具体问题,专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并提出意见。在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接受过专业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他们尽力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以及培养健全人格。

2、社会实践法,即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践行课堂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经受社会锻炼,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这些活动,在德国自小到大的教育当中,是十分多见的。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教育的个人主动性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民主和自由的观念之上的。通过这种方法,青少年达到知行合一,培养了较高的思想政治参与能力。

(三)课程设计

与教育方法一脉相承的是具体的课程建设。基于上述的思想,德国建立了严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中,德国开展政治课和历史课。前者强调发展青少年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后者旨在弘扬以德意志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两门课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促进。而如上面所说的,对主动性的强调使得课程开展强调学生根据时事热点自主调查、分析问题并作出解答,形成了“开题-探索-形成判断”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进入大学后,德国不再开展专门课程,而是隐藏在各个学科中,让大学生继续参与实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了,而是得到了阶段性的升华和加强。如果说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基本的能力和素质,那么大学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塑造完整的思想政治人格。相对而言,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则显得较为单一。在小学时期,通过思想品德,中国青少年初步接触了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政治意识。在中学时期,通过细分教育,以及递增向上的难度,达到了对于不同模块的了解和人事。最后,进入到大学时期,青少年通过接触原点和理论等课程,进一步加深了相关的认识。在政治生活上,通过选拔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以及共产党员,以及定期开展组织活动,让个人在学习生涯中一直参与到组织生活中,完成个人的政治参与。

三、结论以及建议

中德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在各自的目标下都发展出了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法。对于各自的优点,在此不做累述。在此,本文仅仅提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和相应的建议。

1、过度重视灌输式教育,缺乏灵活性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测试来检验个人的学习情况。这种教育方法能够最大化知识的教育效果,但阻碍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比如,我们或许知道应该维护祖国统一,但是缺乏在分裂分子前运用合理方法的能力。缺乏实践的提升,一方面降低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局限了知识的运用。

2 与时代现实结合不紧密,缺乏现实性与德国强调从现实中取题进行研究不一样,我国的灌输式教育内容局限在课本上。虽然课本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内容,但是受限于编排时间等关系,在与现实的联系具有相对滞后性,因此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3、跨學科结合不紧密,缺乏应用性在德国的大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中,跨学科的应用是宝贵的经验。他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了各个专门学科中。但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中也面临着很多的思想政治问题。同时,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考验着一个成年人的跨学科思想政治素养和参与水平,而这方面的培养是我国所缺乏的。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课程中加入实地调研的部分

首先,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可以加入参与讨论的部分。理科实验的开展证实了中小学学科实践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增加中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加深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既定课程外设计相关讨论其次,在既定课程之外,可以专门设计讨论课,来对时事热点进行讨论,或者占用班会的部分时间也是可以的。在讨论对话中,两方的思维能够碰撞和统一,从而带来共同的水平上的升华。紧扣时事热点的讨论,还能够增加所学内容的现实性。

3、大学课程教学、考核等与思想政治内容挂钩

最后,在所有大学课程中,可以适当结合我国思想政治实际进行授课和考核。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回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每一道题都会引用毛泽东语录,而是将各个学科建立在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上,让所有的课程都充满人性的灵魂和光芒,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政治人格而努力。

猜你喜欢

中德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