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下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罗志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科学课堂人物形象

罗志平

摘  要:高中小说教学能起到感悟语言、陶冶情操、涵养身心的作用。小说人物形象教学也一直作为小说教学重点存在,然而教学效果却强差人意。基于科学课堂理念指导下,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课堂趣味性。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科学课堂;高中小说教学;人物形象

一、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反思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就是高中学生现时小说鉴赏状态的真实写照!不热衷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不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小说是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中最感兴趣的文体,但是他们在阅读中往往会流于对情节的肤浅感受和对人物的简单点评,常无法用更科学的鉴赏技巧去深入分析人物把握主题从而获得自己的精神养分。

粤教版高中语文小说单元中选入的《祝福》、《项链》、《宝玉挨打》、《阿Q正传(节选)》、《变形记(节选)》等中外小说名篇。但如何真正读透这些经典的小说形象,不少学生会哀叹:“此山太高!”因此学生常常会流连于山脚,简单评价祥林嫂是个遭人嫌弃、命运多舛的农村妇女,值得同情;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遭命运玩笑也是活该……在高考这面大旗的号召下,教师不得不把高考考点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也无奈地跟着架空文本,肢解小说。不切实际的人物形象解读导致小说失去其该有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人物形象分析浅显化、公式化,解读过于套路。第二,人物形象分析功利化,缺乏文学性、极具目的性。第三,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单一化,忽略学生的阅读感悟。

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引入“科学课堂”理念的指导,通过分析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课堂趣味性。

二、科学课堂下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的依据

(一)科学课堂理念为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策略的研究指明方向和方法

科学课堂是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基础之上的课堂。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实施教学。科学课堂的“三个意识”是目标意识、策略意识、评价意识,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编写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其中“设定明确目标”可以指导小说人物形象鉴赏课教学目标的设置,“遵循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落实评价反馈”可以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因此“科学课堂”理念对高中小说人物形象鉴赏课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编写非常有帮助。

(二)文本细读法是优化高中小说人物形象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文本细读指立足文本对文章的结构、细节等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分析。在《名作细读》一书中,孙绍振从七个大角度谈了文本的解读:一、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二、艺术家心灵奥秘的多维透视;三、情趣、谐趣和智趣;四、童心、童趣和心灵宝库;五、亲子之爱的诗意和卑微;六、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七、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读人物,要读出个性,读出他的与众不同。

三、科学课堂下高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教学策略

(一)选择切入点,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审美桥梁

要想改善當下的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浅显化、公式化的课堂现状,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读,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提炼与取舍,选择切入点,由小说的文本细节品评发端,瞻前顾后,勾连情节来赏析人物形象,逐步铺展开去,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所谓选择切入点,即选,选择、裁剪、取舍;点,典型菁华的浓缩,精致玄妙的细节。对于小说的文本教学,我们不能零敲碎打、面面俱到,也不可粗枝大叶、蜻蜓点水,前者琐屑繁复,支离破碎,后者囫囵吞枣,浮光掠影。所以我们应该不论小说文本的巨细,选取一个典型的、精妙的、本质性的点来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点能直通机杼,这个点关乎审美的精髓,这个点起到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只要选择、裁剪、打磨“这一点”,便可以打通全篇,抓住要领。

例如《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选的点非常多,从“我”对祥林嫂的关注与“不能安住”,可以读出资产阶级分子的彷徨、妥协、逃避;从四叔的冷漠无情可以读出封建家长制度的腐朽与虚伪;从祥林嫂的生活抗争历程,可以读出凉薄人生与对自由、生存追求的感慨。诸如此类,纷繁复杂。但对于初涉人世的高一学生而言,他们会从中读到什么?他们会更关注哪些人物呢?“点”的选择权力,不在于教师的阅读视角,不在于文本给予我们的散点,而是应该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审美视角出发,这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所以,笔者在本课的公开课教学中选择的点是学生们一眼见底的东西,即以评论句子“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切入点,课堂围绕显“价值”,寻“毁灭”而展开。且细看其整体教学设计:

课堂第一环节是探究祥林嫂的“价值”:劳动妇女的典型——不该死。引导学生抓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品读人物显性形象。第二环节是探究相关人物,合力“毁灭”——必须死。笔者从《祝福》悲剧性质方面引出评论句子“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这篇小说“有价值的东西”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看到祥林嫂是个健康、能干、勤劳、善良、坚强的典型的劳动妇女,她是不该死的,然而最终还是“冻饿”死了。接着笔者让学生在课堂模拟的法庭里审判四叔、四婶、柳妈和“我”时,发现祥林嫂周边的人虽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凶,却都把她往死路上赶,包括祥林嫂自己的反抗也是自投罗网,因为是封建思想这张网“吞噬”祥林嫂的生命。引导学生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第三环节是从细读《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看这一人物塑造。引导学生深层体悟人物的悲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第四环节是回看文中三次对祥林嫂的眼睛的描写。螺旋上升更深层次品味人物的,揭示文章的主题。通过一个不该死的人却在祝福的年夜里悲惨死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所以,寻找一个牵一脉而动全身的切入口,一线串珠,让学生们品读出人物的一片苦、一片乐,在小说里尽情驰骋!

(二)细读文本,挖掘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乎,语语悟其神”,也就是说作者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字斟句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字字珠玑的来分析,读出其中的味道。

1、细读描写技巧,初步解读人物

对人物的直观了解往往需借助其言行,初读小说人物,就要从人物相关的描写下手了。因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体现的是主人公的情绪,更直观的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特点。而小说情节中对于动作的处理,也很能显示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喜静还是喜动,是沉稳还是耿直爽快。总之抓住文本中关键的人物描写,详细分析品读,能深刻地解读人物性格。

笔者在设计《项链》导学案时,要求学生在书上分别划出关于玛蒂尔德外貌、心理、语言及行动描写的有关语句,并用一个词简要分析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有自己的看法,笔者再设计一个表格并要求学生填写“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关于玛蒂尔德的描写中的一两处,并进行简要说明。”从学生的学案作业反馈中,发现该表格的设计让学生在初读人物时明确了自己的鉴赏切入点,学生开始对人物有话可说。比如有学生抓住“她比所有的女人都漂亮、高雅、迷人,满脸笑容,快活得几乎发狂”的外貌描写,给出了“写出了玛蒂尔德自恃容貌标致渴望过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虚荣和肤浅”的理由;有同学抓住了“她用恼怒的眼睛瞪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你叫我穿什么到那去了?’”的语言行动描写,给出了“写出玛蒂尔德的爱面子、对丈夫的颐指气使的骄横。”

2、细读环境描写,深入解读人物

恩格斯说过人永远是社会性的动物,鉴于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进一步读懂人物就需细读环境描写,尤其要联系社会背景。笔者在《项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直接联系背景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设计了该环节的问题:

⑴玛蒂尔德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找出文中的相关之处。

⑵所处环境对玛蒂尔德有什么影响?

⑶她是一个随波逐流、甘受命运摆布的人吗?请谈一下你的理由。

笔者设置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把握住要了解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才能解读人物性格产生的根源的阅读技巧。三个问题又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由文本语句慢慢地进入对人物的性格本质的分析中。学生找出了文中的“她没有陪嫁财产,没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遗产,也没有任何方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地男子来结识她”的语句,概括出了“當时社会人们金钱至上,中产阶级有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心态”的社会环境特点;又有同学找出“因为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等级和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教养、丰韵就是她们的出身和门第”的语句,得出“女色可以成为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的理解,之后的讨论最终得出了“1、以“金钱、地位、出身”为价值取向;2、社会有“视妇女仅为玩物”的畸形认识;3、小资产阶级极力想跻身于上流社会;4、虚荣的风气在资产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关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归纳,为下面学生对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进行个性解读做好了铺垫。

3、细读小说留白,深入研讨人物

一首好歌,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同样,小说中一个留白艺术也会令人回味不绝,联想翩翩。留白处是小说意犹未尽的地方。正是这些空白的存在,才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首尾彼此呼应,显得荡气回肠。对空白点的挖和鉴赏有利于跟着作者的行文思路,渐入文章佳境。例如当玛蒂尔德为自己辛苦十年终于还清债务而欣慰时,却被告之项链是假的,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了。那此时的玛蒂尔德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呢?故事将怎样发展呢?这就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代入其间,体会小说的含蓄和精妙。

(三)多元解读,提升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广度与深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解读,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的鉴赏人物形象模型概念,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的广度与深度。《课标(实验)》中明确指出:文本多元解读是指学生对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的阅读过程。在科学课堂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遵循以阅读技能为核心,重视阅读策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多角度、多主体地解读人物形象。

学生看了《平凡的世界》后,把自身生活体验与小说人物结合起来,解读出自已真实的感受。请看两位学生的例文:

“乔伯年是一个省委书记,是一个可能很多人看完这本书过后都会忘记的人。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桥段:乔伯年要带着其他的市委去挤公交,而秘书长说要找记者来报道,却被乔伯年拒绝了。这是很不起眼的桥段,却让我陷入深思:现在的干部们真的还能做到这样子吗?真的还能做到不大肆宣扬自己的工作吗?答案我不敢肯定。这是一个严肃,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官员越来越喜欢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值得让全社会都知道都赞扬的事情?我不明白。民众需要的是习主席所说的干实事的官员,而不是只会做秀的令人讨厌的过街老鼠。”

“孙少平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他可以为了看一本书,忘记吃饭,他可以完全沉醉在书里。在那样一种社会背景下,那样的家庭情况下,孙少平都能够对书如此的狂热,我是不是该比他,更加狂热一点点。我过于幸福了,起居饮食有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有老师无比的关心,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我好像都不缺。但是我,真的足够努力到感动自己吗?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人儿的背后,总有无数次的摔倒以及无数道的经已痊愈或是还未痊愈的伤口。对比起他们,我们所受到过的挫折以及磨难,根本不值得一提。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出彩的人,我们都想拥有令旁人羡慕自己的自豪人生,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终将会成为更好的人,你要比昨天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不是单说,要付出行动,以及坚持下来。”

文本细读强调从细微处入眼,只有这样小说中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和文学光芒才能体现出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的能力才能提高,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愿我们语文教师开启智慧的风帆,让小说教学同生命一起远航!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2]  袁久钻.《文本细读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5(12):72

[3]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修订版),2009

[4]  《花都教研》2015第1季总第十九期

猜你喜欢

科学课堂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小学科学绽放异彩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