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探究

2019-09-10温捷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初中德育道德与法治

温捷萍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德育教育、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塑造与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性,进一步说明了本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结合现状可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方面略有不足,要落实文化素养培育,提升课程教学有效率,是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内涵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就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文化感知的方法与途径展开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初中德育 道德与法治 文化素养培养 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022-01

0.前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学科,以学生的精神成长、观念形成、文化素养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对传统思维观念与文化观念的创新与整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文化素养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外在文化现象是内在心理活动的重要体现,学生文化素养是学生处理社会关系、个体关系、情感关系等的内在标准。传统教学中强调学科是学生知识教育的工具,未能体现学生的自主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知识能力,而在课程中导入文化素养培养,是帮助学生感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本土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文化,而文化素养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与主体地位,只有构建科学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文化素养培育氛围,才能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价值体现

2.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育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必备素养为教学目标,实现本课程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强调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改造自我、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学生精神需求为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实现义务教育人文目标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情感、态度、观念为课程重点,义务教育课标对教师的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侧重指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体现出课程的人文性特征。

2.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民族发展、世界竞争的环境下,更应当加强对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体现,文化性教学有助于建设学生精神文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人才。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3.1以教师文化素养为基础,革新传统教育理念

教师是课程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与参与人,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其精神思想、道德修养等的综合展现。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内在价值,因此,要培养學生文化素养,首先就是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拓充教师内在思想,以期创设更丰富、更具人文特性的现代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文化体验与责任意识。实践证明,文化素养培养有助于构建学生综合思维框架,助力学生道德与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精神、生命情怀和审美情趣。

3.2以现代教材为主要载体,强调课程文化气息

以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将现代教材为文化教学载体,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将教学大纲与学生需求衔接在一起,实现素养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科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文化特性,建立文化素养教学的感性基础,然后在文本教学中导入生活实例,让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拓充教材教学的空间,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现实生活的文化指导价值,避免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教学、轻视人文教学的现象出现。

3.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做好文化素养导入工作

传统单一教学手段已不适用于现代教学发展,教师可以拓充教学手段,落实文化素养教学工作,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让生活充满情趣》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琴棋书画、歌舞艺术等中华文化之美,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的京剧、豫剧等唱段,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四大名著中的经典影视片段,如“湘云醉卧芍药”等,再让学生从多媒体内容导向对生活内容的思考,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与文化之美。又如学习七年级下册《感激父母》时,可以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课上分析如何表达对父母的谢意,共同制定课后实践的方法,在讨论中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家庭文化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家庭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

4.结语

综上可知,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丰富学生的自我认知,建立学生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养成良好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教学大纲,挖掘教材文本的文化素养内涵,促进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M].2016年6月版,高等教育出版,2016.

[2]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3]张训.试述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品德课高扬人文性之ABC[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100-102.

[4]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初中德育道德与法治
新时期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管理的途径探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