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探析

2019-09-10官磊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职教育应对措施

官磊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域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精准扶贫是我国发展目标。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习主席关于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在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战,将企业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围绕“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扶贫措施,鼓励职业院校扩招贫困家庭贫困子女,实现技能脱贫的目标。高职院校要遵循“扶贫先扶志,抓好教育培训是根本”的精准扶贫理念,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响应国家的号召,用实际行动为全面脱贫攻坚战奉献力量。企业与高职教育加入到脱贫队伍,可以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实现加快脱贫攻坚战的脚步。文章主要讲述了精准扶贫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194-03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and some regions are still in poverty.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earnestly implement and implement Chairman Xi's series of speeches o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realize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by 2020, combine enterprises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carry out a ser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round the strategic goal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encourag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and the enrollment of poor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kill poverty allevi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llow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concep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irst, support the wil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fundamental",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leader,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state, and devote their efforts to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through practical actions. Enterpris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oining the rank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can greatly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ermeasures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对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优势,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学生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快融入社会[1],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高职院校从招生工作开始,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招生数量,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有一技傍身,通过自己的技能劳动,摆脱贫困的窘境,实现自给自足。高职院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精准对接贫困学生,将贫困补助金送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手中,减轻贫困家庭的资金压力,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从各个角度寻找精准扶贫的方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贫困户,将温暖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民手中,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形成长期有效的互帮互助机制,呈现动态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扶贫评价制度。精准对接贫困户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我国地大人多的特点,地域复杂、环境艰苦、人口众多的因素,导致很多信息无法得到準确的落实,解决精准对接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问题[2]。精准扶贫是我国步入全面小康的根本需要,是我国扶贫道路中重要的环节,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主要矛盾在步入21世纪后,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要求必须加快贫困制度的落实。精准扶贫需要各界人士的配合,在政府的强烈号召下,企业和高校加入到扶贫的队伍中,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问题和生活问题,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村庄基础设施问题,共同携手营造相互帮助、全民奔小康的和谐氛围,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2020年是重要的一年,是我国政府向人民交答卷的一年,为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政府、企业以及高校需要联合起来,共同担负起全面脱贫的艰巨任务。我国精准扶贫为全球脱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进行了探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3]。目前而言,我国脱贫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认可,为全球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基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确保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满足人民的需求。

二、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对接贫困户的准确度不高

脱贫攻坚战工作难度进展大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精准对接贫困户的难度大,也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为了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需要精准识别我国贫苦地区的贫困人群,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偏远地区的环境、人口数量众多等,导致无法精准的对接贫困户,贫苦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相互交错,扩大了人口排查面积,增加了扶贫人员的工作力度,使得识别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使得我国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受人力因素的影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在贫困地区考察中,出现了培训人员不足,导致扶贫工作进展缓慢。人员分配缺少系统的规划,缺少高技术人才,不能合理的为人员分配工作。

(二)政府主导不足

1. 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主要要求从多角度寻找脱贫路径,招收贫困生入校接受技能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帮助贫困生免除学费,给予补助资金,减轻贫困家庭的资金压力。但是,实际工作中,扶贫人员对只注重采用见效快、实施简单、迅速的扶贫内容,忽略贫困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扶贫人员对开发认识不足[4]。

此外,扶贫工作人员注重硬性扶贫内容,忽略扶贫的实质效果,部分扶贫人员过于重视“立竿见影”的扶贫效果,从而忽视提高贫困人群人力资源的扶贫,对贫困人员扶贫认识不足,过于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扶贫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

2. 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些精准扶贫机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其管理机制及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并创新。在部分精准扶贫机机制下,其人力开发没有统筹设计及管理的科学经验支持,一些乡镇精准扶贫落实中,发现其对贫困人民的再教育、劳动技能培训等具有随意性,专业性人才普遍稀少。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的质量人才落户安家政策指导,没有给予精准扶贫一定优惠,导致优秀人才不愿意投入到精准扶贫当中去[5]。另一方面,国家重视高质量人才引进,忽视对高质量人才的开发及培养,解决及后续的就业、创业能力,导致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在人力资源转移方面,受职业技能偏低及个人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贫困地区的外出人员多从事基础建筑工作、加工工作或服务业领域,其发展空间不大,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在评估机制上,精准扶贫的机制并不完善,其评价机制不健全, 虽完成了贫困人口建档工作,但是对贫困户的界定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精准扶贫还需要进一步满足加强完善。其中,部分工作人员自身缺乏整体意识,一些基层干部处于公务员的下游体系,其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扶贫积极性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缺乏整体意识,扶贫资金使用不科学,无法突出精准扶贫的“精准”。

(三)社会参与上存在的不足

1. 脱贫技能培训不足

缺乏专业性的培训体系,一些法律法规也未对此方面内容明确规定,导致投资体系并不科学,大部分培训经费来自学员的学费支撑,导致培训的成本不足,培训质量大大下降,其存在严重的市场经济利益弊端[6]。社会化的培训并不能满足实际精准扶贫要求,一些人力资源培训内容应重视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但是实质上大部分社会的培训机构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实际培训质量各异,参与培训的人员,其自身素质水平及专业技能并不了解,在培训教师方面,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和扶贫实际要求相脱节,无法指导精准扶贫稳定开展。

2. 社会上人力资源转移不足

贫困地区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自身没有可靠的专业技能知识,导致实际就业机会较少,影响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专业数量。贫困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人力资源转移数量。研究表明,人力资源转移主要是农村地区的中等收入群体[7]。在社会化人力资源转移不断分散的大背景下,其人力资源转移并未形成合力,一些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导致人力资源转移呈现出無组织、混乱状态,不能够形成自身科学的劳务输出品牌,导致区域化扶贫落实受到一定限制。

(四)群众自身不足

1. 人力资源开发不适用社会发展需求

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一些群众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还停留在原始的阶段,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够用即可,并没有认识到合理的人力资源对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影响,这种一味守旧的思想,对教育培训及劳动技能培训落实造成严重阻碍,不利于人力资源科学转移,进而影响实质性的精准脱贫、脱贫致富[8]。

2. 先天技能培训及后天培训的差异性

实施精准扶贫,其实际的内在原因就是让贫困群众积极自主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其提高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而造成贫困群众自身文化水平提升缓慢,劳动技能严重不足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贫困群众及先天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人力资源发展需求,在精准扶贫中贫困群众人力资源还有待开发;另一方面是后天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训,但是后天培训当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果不理想,贫困地区群众能够接受的劳动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但内容是有限的,其对提高劳动技能提高人力资源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三、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应对措施

(一)加大政府领导力度

1. 增强扶贫队伍的扶贫意识

政府方面应增强扶贫队伍的扶贫意识,积极更新精准扶贫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贫困地区劳动人民发展为本,强化政府的服务性意识,开发贫困群众的人力资源,深入到贫困地区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基层配置服务体系,以扶贫人员为榜样,注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于扶贫地区积极致富、专业技能较强的人进行重点培养,将其纳入后备领导的选拔队伍中,强化基层扶贫队伍建设,政府应认识到精准扶贫对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作用,在精准扶贫中投入充分的资金、人力、财力,确保精准扶贫稳定运行。

2.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确保精准扶贫落实重要保障,应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促进管理体制创新。扶贫部门需和开发部门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管理形式,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应建立区域化人力资源创业服务系统,倡导“万众创业,大众创新”,鼓励人们创业。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上,应通过系统指导贫困群众发展,降低其创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对项目策划、评估, 落实精准扶贫。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以此为支持,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都积极的联系起来,鼓励各部门参与到人才创新中去,通过开展商业交流、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活跃区域化经济发展,间接解决扶贫问题。需落实政府不同政策,确保人力资源可以顺利转移。

3. 健全精准扶贫评估机制

应实施精准的分类管理,将各类帮扶内容分类管理,完善精准扶贫价值,健全信息系统,将科技前沿的高精端技术引入到完善精准扶贫评估机制当中去,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实际中去。针对不同的扶贫资源,不仅要求落实到村,还要求落实到各家各户,对重点扶贫对象进行培训,提高其就业收入,注重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强化及基层设施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需健全人力资源开发资金管理机制,配以正确的监督机制和使用机制,以科学的激励机制, 提高扶贫干部的待遇,让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大精力,除提高工资标准之外,还要机遇期的适当家庭生活补助、奖金等,解决精准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干部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为群众谋福利,同时也为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与职业院校加入精准扶贫队伍

1. 精准项目对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高职院校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并且深入走进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创造经济价值,比如帮助贫苦地区的人们售卖土特产,为当地便宜的土特产撰写策划书,从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地区售卖,宣传当地的特产,并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宣传土特产的同时,赋予特产人文故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贫困地区,购买当地的特产,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这要求高职院校深入贫困村庄,了解当地的特产产值,以及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推广当地的产品,用古代名人效应,增加特产的知名度,形成长期的产业链,帮助当地居民自给自足。又比如积极根据高职学院的技术特长特色,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开展提高学历的“二元制”教育、提高技能的各项技能培训。例如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作为全国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与西部多区域进行具体人员的扶贫计划,船员技能上岗培训等并为其安排高薪就业企业,用具体行动帮助扶贫对象改善生活,用具体行动帮扶扶贫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2. 完善国民教育培训规划

对精准扶贫而言,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扶贫不仅要看到解决当下贫困人员生活问题,还要考虑到贫困人员更好的发展。应坚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贫困人员提供基本教育支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水平。教师了解贫困区实际状况的之后,为发展义务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强化对贫困地区困难学生的资助,重视留守儿童、搬迁子女的教育,解决困难学生的教育实际问题,选择多渠道多方面综合方法,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政府在教育中发挥指导性优势,结合当地情况,选择实用性、高技术性的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福建省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探析,在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之后,着重分析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準扶贫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不足;对接贫困户的准确度不高;群众自身不足;社会参与上存在的不足。之后,提出高职教育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应对措施:增强扶贫队伍的扶贫意识;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精准扶贫评估机制;精准项目对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完善国民教育培训规划。

参考文献:

[1]俞力.高职院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616(33):160+162.

[2]谭政华.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对贵阳市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学生的问卷调查[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3(2):26-30.

[3]游国斌.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6):90-95.

[4]张育松,金满文,常忠志.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农业高职院校优势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4):112-114.

[5]佚名.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研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896(10):67-71.

[6]陈晓凤.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及具体实践——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2(05):114-116.

[7]刘娟.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以滇西片区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9(3):25-28.

[8]谭政华.教育精准扶贫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对贵阳市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学生的问卷调查[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03(2):26-30.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高职教育应对措施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