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适应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9-09-10金银银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适应力心理剧实证研究

金银银

摘  要:心理剧是团体治疗的一种形式,对大学生的适应力培养同样具有效果。文章通过设计符合大学生适应力发展的训练方案,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大学生适应性问卷、小组满意度调查、效果反馈访谈等方法对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适应力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心理剧小组结束后,学生反馈自己的适应能力有所提升,对心理剧小组的内容、设计等均比较满意。

关键词:心理剧;大学生;适应力;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184-04

Abstract: Psychodrama is a form of group therapy, which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adaptation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sign conform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daptation development training plan, enhanc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daptation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questionnaire, group satisfaction survey, effect feedback 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sychodrama technology on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and found that after the end of the psychodrama group, students reported that their adaptability improved, 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e content and design of the psychodrama group.

Keywords: psychodrama; college students; resilience; empirical research

一、心理剧及心理剧技术

心理剧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团体治疗方法。它是一种戏剧形式的团体心理治疗,运用动作技巧将生命带进房间来,并运用团体成员来扮演戏剧中的演员。心理剧团体成员通过他/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场景,演出他/她的思想、感受、人际关系或者梦想。在演出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增强洞察力、自发性和创造性,从而帮助他们度过困境,趋于个体整合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心理剧中主要组成要素有主角、舞台导演、辅角、观众以及纱巾、纸牌等道具。其中主角是心理剧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经由导演暖身活动之后,被团体或者导演选出来的最需要处理议题的成员。在导演的帮助和成员的合作下,主角探索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可能是主角过去或者现在的生活,也可能是现实的或者想像的。导演是团体带领者,是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导演必须具备深厚的心理学和心理剧知识,其功能是一个共同创造者,运用一系列的专业技能来为主角服务,推动主角行动。导演同时要对整个团体负责,关注主角之外,也要必须持续注意屋子中还有其他什么事情正在发生,同时准备好为这些人做些什么。心理剧中的舞台是主角上演人生经历的空间,区隔主角场景与观众的空间,当主角踏入舞台空间时,将感到即将踏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舞台是生活的延伸部分,是可以用行动表现个体的现实生活,可以探索潜力和可以讲故事的地方。辅角是主角以外在心理剧中扮演角色的人,由主角在团体成员中任意挑选。辅角的演出是遵循主角的感受与意见,让主角能在他所创造的场景中去澄清他的问题或思绪。观众是团体中所有没有直接投入行动的人,他们是主角经历的见证者。在心理剧完成后,他们可以与主角分享他们的感想,可以让主角了解到自己并不孤单,帮助主角从刚刚的情境中跳出,重新回到现实,与现实产生联结。

心理剧整个过程在导演带领下完成,主要分为暖身、行动、分享三个阶段,主角对自己想要处理的议题进行暴露、陈述,并用现场的道具模拟议题场景,从现场选择辅角代替议题中可能出现的人、事、物等。通过现场场景模拟,主角可以进行情感宣泄,思考原有的认知,提升行动力来达到疗愈的效果。

心理剧中常用的技巧有角色互换、替身、独白、镜像技术和未来投射等。角色互换是心理剧种最基本的核心技术,可以帮助主角进一步认识重要他人,通过角色互换深入到对方内心,以换位的眼光去理解对方所认知的世界,感受他的感觉,并且帮助对方说出内心无法说出的真正感觉和想法。替身是辅角扮演主角并且进入到主角的内在世界的技术,辅角替主角把没有体会的感受,潜意识的内在想法表达出来。独白可以帮助主角表达未发觉的想法,进行情感体验,如主角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用自言自语方式表达出来或是想象出来,用来体验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镜像技术是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态度、演出中的言语,來反映主角的技术。未来投射是成员们通过对未来事件的构建和期望,让成员在一起憧憬和讨论未来事件的可能性结果以及对期望的事件结果的了解,并有效地采取措施,实现对未来的期望。

二、心理剧小组活动设计

本次心理剧小组根据大学生适应力要求,制定小组活动内容。本次小组活动一共是8次活动,每次活动围绕大学生适应力要求设计不同的主题,现场活动中根据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调整具体实施内容。具体设置如表1。

三、心理剧对大学生适应力影响分析

本次心理剧小组经过前期招募,共有12名同学报名,经过访谈,共有10名同学完整参加此次心理剧小组。本次活动中通过“大学生适应力”问卷、小组满意度调查、结束访谈等方式跟踪了解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适应力影响。

(一)量化分析

大学生适应性问卷共有108个问题,测试学生在学业问题、焦虑、人际关系、抑郁、职业问题、物质滥用、自尊、家庭9个方面的情况,问卷采用4级分法,得分越高者适应性越差。在小组开始之前一周,小组结束后一周对小组成员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分数下降的有7人,比例是70%,分数维持不变的有1人,比例是10%,分数上升的有2人,占20%。从整体上来说,心理剧技术对大多数同学的适应力有影响。

小组满意度分析:

本次小组在结束后一周对小组成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请小组成员反馈效果。结果如表3。

从表3小组成员的满意度来看,小组成员对小组的主题设计、环节安排、带领者的专业技能、小组成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完全满意程度在70%以上,满意程度是100%。满意度侧面反映了小组成员对心理剧技术的接受和认可,可见心理剧技术是一个符合学生需求的适应力成长的方法。

(二)质化分析

心理剧小组结束后,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应力访谈,了解心理剧对成员适应力的效果。小组成员对心理剧效果进行积极反馈,认为心理剧小组很好地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摘录部分反馈记录如下:

成员1:小组活动对我适应大学很有帮助,心理剧是一个很有趣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大学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人际交往、排解压力、怎样放松、如何对未来有一个规划,这都通过使用纱巾来表现自己,挑选卡片等形式表现出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解决方法。

成员2:作为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感到十分不适,从而非常怀念中学时与熟知的同学相处的时光,所以那时自己有一点点抑郁,不太和同学讲话。在活动开展两次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有信心了,与同学相处更多,更融洽。同时,认识了小组中的这么多人,有同届新生,也有学长学姐,感觉很好。

成员3:感觉参加完活动心情都蛮好,能释放不少压力。小组成员到后期都相互信任之后效果更好了,也交到不少朋友。

成员4:我曾一直都因为追不上她而闷闷不乐,自从第一次被拒以后,这样持续了一年,真的很难受。心理剧是我第一次真诚交流自己的内心,倾听伙伴们的困惑。······这段时间,我感觉好多了。

从成员们的反馈来看,心理剧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发展更多的生活策略。

四、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适应力影响思考

(一)心理剧为大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

大学生处于半成年状态,心理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恋爱、就业压力等。通常,他们在咨询或者辅导员谈话的时候总因为安全感不够而不敢敞开心扉。这就为心理辅导工作带来了阻力。心理剧恰好能解决这一弊端,心理剧可以显现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场景。剧中没有应该怎么做,只有喜欢怎么做,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做什么只是主角的观点。导演(老师)能够根据他们的表演清晰地看出每个人的特点和问题所在。从而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二)心理剧能够调整大学生的认知,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数有不良心理的大学生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比如:对高分和排名的过分追求、对绝对平等和民主自由的过分追求、对异性的过分追求等等。这些都与他们的认知不恰当有关。心理剧通过舞台表演,通过自我体验、角色扮演、人际互动、老师的指导等效果来使学生握造自我,改善自我。扮演者被迫去思索与搜寻能够支持角色观点的正面依据。这促进了扮演者对这种观点从不了解到认识、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转变,改变了原来的态度、接受新的态度立场,从而达到认知协调,并能让每一个参加了该活动的大学生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调整自己的认知。

(三)心理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交和沟通技能

心理剧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人际互动的环境,是一个模拟的社会。在心理剧中,主角和配角的交互活动体现各种人际关系。有些在平时不大善于社交的大学生,通过在心理剧中的表演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并且他们可以把在心理剧中形成的新行为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在社会中为锻炼新行为而受到的打击。

参考文献:

[1]A PAUL HARE,JUNE RABSON HARE. J.L.Monero_心理剧创始人[M].胡茉玲,译.台北:生命潜能文化事业公司,2004.

[2]ADAM BLATER.心理剧导论——历史、理论与实务[M].张贵僳,等,译.台北:台北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3]ANNE BANNISTER,等.心理剧入门手册(The Handbook ofPsych

odrama)[M].陈镜如,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4]余常红,李怀敏.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04):354-355.

[5]周玉萍,唐文忠.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0.

[6]周玉萍,高晓翠.心理剧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特质焦虑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

[7]余江.在行动中治疗伤痛——论心理剧方法对创伤性事件的治疗作用[C].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回忆论文选编.

[8]耿刘娜,刘金秀.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7.

[9]蒋伯钧,赵立明,马立芳,等.上海市黄浦区某社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障,2005.

[10]沈之菲.角色扮演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1(7).

[11]王爾东.通过心理剧提高大学生自信水平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12]苏慧丽.心理剧对心理问题筛查中筛出学生的预防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09.

[13]刘巧.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14]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6.

[15]朱少蓁.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AS)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适应力心理剧实证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谈谈怎样的数学教学更能适应现在的高考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适应力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理念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