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平台构建

2019-09-10洪家芬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平台产教融合

洪家芬

摘  要:产教融合平台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突破方向。以转型试点为契机,构建和完善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

关键词:转型发展;产教融合;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62-03

Abstract: The platfor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school and enterprise to educate students. It is a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breakthrough direction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 Take the transform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build and improve a platform for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hat integrates practical teach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dustry cultivation which can further deepe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latform

一、概述

產教融合平台是学校和行业、企业、政府及社会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地方普通高校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应用型科学研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之一,不断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着力提高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

二、应用型普通高校产教融合改革背景

(一)一次跃变: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

产教结合,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熟练劳动者,这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而提出的办学要求。195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教育要为无产阶段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则是指教育和生产劳动彼此融通,相互促进和发展[1],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2013年,《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这是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它要求产教双方在开展对接、集成并形成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深的交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2],构建融合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的跃变,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与生产、产业关系的发展性认识,同时也为地方应用型普通高校推进产教结合指明了途径和方向。

(二)多重制约: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一般来说,高校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而行业企业则侧重追求经济效益并承担社会责任,彼此通过产教融合平台,谋求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整合利用,实现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但是,由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无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加上地方普通高校科研能力有限,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研发要求,这就导致企业普遍不愿投入较多资源参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造成“校热企不热”,企业经营功利性与学校育人公益性难以有机结合。

2. 平台建设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产教融合平台具有的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等多项职能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产教融合平台产权的不完全性,决定了平台运行过程中必然容易出现产权界定、利益分成、风险分担等问题。例如,产教融合平台产出的培养产权是不完全的,且难以明晰界定的[3],但培养产权可能会产生价值,为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培养产权仍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界定。因此,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各方主体应当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但在现实中,有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时,校企双方仅签订一个笼统的框架协议,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必定会导致平台推动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平台建设难有实质性进展。

3. 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产教融合平台能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办学成本,地方普通高校十分重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但是,受资金、管理等因素限制,地方普通高校產教融合平台建设水平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性科学研究及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例如,产教融合平台是对异质性教育资源的非线性整合,如果对知识、技术、场地、设备、仪器、资本等要素资源的整合水平低,会导致平台难以发挥效用。再如,产教融合平台主体职责划分不明、信息能力差异,限制了产教融合平台信息化建设,导致各平台主体无法平等地掌握平台运行信息,从而诱发逆向选择。此外,产教融合平台渠道不贯通、校企合作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深度参与、协调推进。如是种种,不一而足。

三、应用型普通高校产教融合平台构建

(一)明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型人才,高职高专针对特定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作为教学型大学,处于中间层次,着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力解决职业领域的工程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势不可挡,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获得全球百余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学校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大学生,既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又落实了培育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社会责任。

(二)推进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学科建设

为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学术氛围浓厚、优势特色明显的学科梯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应用型重点学科,持续加大投入学科配套建设经费,着力打造学科优势及特色,并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转型试点以来,学校机械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学科遴选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珠海市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法学学科遴选为校级优势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梯队。

(三)促进产教资源要素的相互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资源的互相转化,一方面把学校的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产业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把业界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

1. 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积极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将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针对行业企业需求,在多个专业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和员工培训,分类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并鼓励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求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来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管理模式、制度及文化转化为教育要求、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各项技能与技术,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而实现毕业即就业。

2. 以业界需求引领人才培养。转型试点以来,学校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从OBE理念倡导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从业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出发,反向设计并确定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各环节的反馈对人才培养过程加以持续改进。这就使得业界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有效缓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的矛盾。

3.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是高校优势创新资源与区域企业、产业对接合作的桥梁。为深化产学研合作,切实解决企业各类技术问题,自2018年起,学校每年遴选十余位取得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指导方法和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进驻珠海高新区前沿企业,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完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有利把高校的创新工作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新学科建设思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四)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

学校科研工作主动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体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地方科技进步为己任。学校科研工作不求“顶天”但求“立地”,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结合地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积极为地方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积极提供技术咨询。学校还进一步深化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和对接,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广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咨询、工艺创新等应用型科研活动。同时,学校积极在实用技术开发与推广,专利技术的研发与转化等方面,促使科研创新能力转化新的生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此外,学校还倡导以应用性科研引导应用性教学,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产业发展动态带入课堂。

(五)丰富应用型协同教学资源

学校不断丰富应用型教育教学资源,改造、建设一批“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实训室,与行业企业、政府等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并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和跨专业类教学平台。2015年,学校成立创业学院,作为我校对外创新创业工作联络接口单位,研究创新创业政策,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协调创新创业事务。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新墨西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引入或共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四、结束语

2025年,我国将逐步实现由大众化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阶段到普及化高等教育(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阶段的转进。地方普通高校要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技术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顺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需要注意的是,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产业的战略规划指引及政策扶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平台构建的参与意识。此外,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就投入的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开展产权界定。

参考文献:

[1]朱新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系与区别[N].科技日报,2018-10-25.

[2]刘志敏.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24-25.

[3]李玉倩,蔡瑞林,陈万明.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8(03):38-43.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平台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