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细作思科学 千锤百炼品童味

2019-09-10章荣华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百草长廊标本

章荣华

我从中师毕业后,在农村学校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当时学校缺少科学教师,领导让我担任科学教学的工作,那时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那时的农村小学,家长认为科学课是副课,只有不会教課的老师才去教的。后来,一次次的教学经历,改变了我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及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热情,坚定了我往后从事科学教学的信心。

二十多年来,我对科学教学的追求是“满足童心,品读童味”,抱着这样的理念,我不仅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以“玩转图像”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究,而且在科学资源的建设、科学活动的设计上立足乡村资源,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还原科学探究的真实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建设“科学图景实验室”“科学百草长廊”,做学生的“科学伙伴”,精耕细作地思考科学教育的方法,陪伴每一位留守儿童进行课外探究,帮助农村孩子创设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建一个学生喜爱的“图景实验室”

科学是神秘的,科学也是抽象的。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之所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因为科学事物、科学现象离学生的直观感受太遥远、太陌生。因此,我设想给学生建一个“图景实验室”,改变以往实验室只有几张桌子、椅子,毫无趣味可言的印象。

在建设“图景实验室”之初,我和其他科学老师设计了调查问卷,认真聆听每一位学生的想法,最终在听取了全校四百多位学生的意见后,构思出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框架——除了在形式上将90平方米的实验室分隔成四个区域(听课区、操作区、资料阅读区、展示区)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外,还在内容建设上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着手开辟“自然标本博物屏风”“角落个性探秘区域”“图解农具科学墙报”等栏目,让学生身处科学图景之中,在读图、玩图、创图的过程中零距离地感受科学之美,为学生科学学习建构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可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美好愿景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自然标本博物屏风”的建设上,我们就费尽心思:首先把教材中涉及的自然标本一一罗列,然后结合农村资源,分时令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自然标本征集”活动,比如“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大搜集”“身边矿物大采集”“各种各样的纸‘过家家’”等,鼓励学生参与展示区材料的收集。

学生很投入,很快就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标本。可面对这么多标本,我们犯难了,这个屏风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道美丽的科学风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呢?我们最初的想法是用透明的盒子把这些材料装起来,然后以垒砖的方式立体存放在一起。可是这样学生不能立体地观赏到标本,而且如果一不小心碰到,标本就会散落一地。

“能不能在教室里竖立一些木桩做屏风,然后用玻璃胶将这些放标本的透明盒固定上去呢?”这是另一位科学老师提出的想法。但这个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需要近距离观察时,无法从木桩上取下标本。为了解决标本可随时取放的问题,我费尽心思,最终在一次上“磁铁”课时,想到可以用磁铁将这些标本盒吸附在铁棍上,这样学生既可随放随存,又能让这些标本成为实验室一道漂亮的屏风,节省空间。最后,我到废品站买来了5根2.5米长的铁质自来水管,固定了水管后,学生将三百多种标本以环状的形式吸附在了水管上。

“角落个性探秘区域”的建设也花费了我不少精力。我们每月都要在这个区域开展新的探究项目,其中包括“自行车中简单机械的探究”“杆秤的秘密”“砖瓦陶瓷的特性解密”“农具中的简单机械探究”“不同年龄树木的年轮拓印”等。为了使这些项目如期开展,需要收集大量的实验材料,于是我成了“捡破烂的拾荒者”,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走遍山村野地、村巷小店,采集一些被人丢弃的废品。为了存放这些材料,我还特意向学校申请了一个杂物间。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我还结合智慧教育理念完善了依托实验区角展开自由化、个性化探究的学习机制。通过多方面的筹集和政策争取,实现了实验室的无线网络全覆盖,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台平板设备,为每一个探究项目设计了学习单和微课。同时,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将学习单嵌入“56class”“教育之江”等app中,还充分发挥智慧教育中及时评价、反馈的机制来批阅学生探究的成果,并在这些平台的答案解析里嵌入“微课解读”,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基本实现了可视化信息教学。如今,我借工作室成立的东风,争取到了一些经费,准备配备数字传感器、电子显微镜、ZSPACE虚拟现实系统教学设施等,为“图景实验室”的升级换代夯实基础。

一次,外地的教师到我们学校上课,看到我们的实验室很兴奋,他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从“自然标本博物屏风”上取下标本观察完毕后,又有序地放回时,十分惊讶于这个创意对学生科学学习的价值。去年,省里举办了智慧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当地主管部门还极力推荐我们将“图景实验室”以拍摄专题片的方式参与评选。如今,“图景实验室”成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寄宿的学生,经常三三两两地利用晚自习来实验室研究各种器材,观赏屏风处的标本,他们说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地盘。

建一条生机勃勃的“百草长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如今农村的孩子对植物非常陌生,常常分不清五谷杂粮、野花百草。在《植物》单元学习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我提议在校园内种植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水生和陆生植物,同时将田地里的各类庄稼移栽到校园里,将环境、绿色、生命等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我查阅了大量关于绿化建设的资料,并在考察其他学校绿化建设的基础上,最终向学校提出在教室走廊建设“百草长廊”的建议,让学生走出教室就能零距离地接触到各种植物,在体验的过程中认识植物,感受生命。

一开始,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买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盆,然后科学老师齐动手将教材中涉及的植物种了个遍,摆放在走廊上,比如车前草、蒲公英、西红柿、茄子等。“百草长廊”很快就建好了,可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学生只借着刚开始的兴奋劲观察了植物,之后就不再关注了。生命教育、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从何谈起?我组织科学老师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把“百草长廊”建在学生心中,科学教育目标才能达成。怎么做?要让学生自己来建,老师只是辅助者。

一时间,我们结合科学教材的内容规划了一年的种植项目,同时把花盆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参与种植。可结果却让学校的走廊变成了“泥泞之地”,每天黄色的泥水流遍教室门口,班主任到校长那儿“告状”,说科学老师把教室的卫生搞砸了。怎么办?我和几位科学老师仔细观察了学生种植的过程,发现他们对待自己的植物很上心,每天都会浇一次水,这就让泥土从花盆底下流出来,造成卫生问题了。

于是,我想到是不是可以改进学生的种植盆,抬高出水孔的位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污水乱流,而且可以让花盆底部保存更多的水,减少浇水的次数。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用大可乐瓶制作花盆,把出水孔打在可乐瓶的中下部。我发动学生回家找可乐瓶,制作了八十多个花盆,并将其投入到了三年级种凤仙花的实践中,效果出奇的好。

这个办法不仅解决了之前的卫生问题,而且成本低,学生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如今,“百草长廊”种植活动已成为常态,种植的植物既包括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如辣椒、小麦等,又包括一些中草药植物。学校依托“百草长廊”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在“一粒种子的生命之旅”“油菜长成果实大揭秘”“水生、陆生植物大PK”等专题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为了展现学生的“百草”研究成果,我向校长建议在班级教室门口做一块长4米、高1.5米的软木片式科学墙报。一学期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把在植物探究活动中形成的成果以专版专栏的形式呈现,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百草长廊”的建设不仅破解了学生科学学习缺乏直观载体的难题,也解决了学校因面積小无法大规模种植绿植的现实困难。每次县里有外地学校老师来校参加教研活动,都会在“百草长廊”驻足观望,希望将这个好经验也运用到自己学校。如今,学校周边一些小规模农村学校也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百草长廊”。

做学生亲近的假日“科学伙伴”

为了让学生热爱科学,我不仅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经常利用假日时间陪伴学生学习科学。

我校的学生,留守儿童占2/3以上,他们平时放假在家学习时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把科学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并借助微信公众号,每天给学生发布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攻克学习难关。除此之外,当一些留守儿童在开展科学项目学习无从着手时,我都会亲自带领他们组成“伙伴团队”,开展岩石采集、土壤样本调查、月相观测、标本制作、科技创新等科学探索活动,甚至在活动中自己出钱帮孩子购买一定的科技器材、科学读物,帮助他们完成项目探究。

记得在一次月相观察中,一个学生想在学校月相观察记录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向我提议每周末留校观察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我舍弃了4周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陪他在学校观察月相的变化。白天,我在学校做饭给他吃,陪他做作业,午夜12点起床观看月相,并做好记录,最终帮他完成了心愿。

除此之外,为了让农村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的科学教育,我还积极开发《博物农具科学》《电子百拼》《水未来实验》《七巧板》等拓展性课程,利用双休日承担学校科学拓展性课程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深入科学学习,培育创新技能。

近三年来,我所带的学生中,有22人在市县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更可喜的是,在我的影响下,有一些曾学习落后的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毕业后选择了汽车修理等职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一次修车时,我遇到自己当年所教的学生,他对我说,之所以选择修车是受我的影响,他以前是学校科学社团的学生,跟着我玩轮轴车,探究齿轮的秘密,学习桥的制作,培养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所以初中毕业就选择了职高的汽修专业,最后成为一名专业的汽车修理工。

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付出不仅能带给学生乐趣,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我想,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不及城市学校优越,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乡村地域文化、地域资源的优势,以精耕细作的态度思考科学教育,一定能带领乡村的孩子品味到科学的童真童趣,开启他们探究科学世界的大门。

猜你喜欢

百草长廊标本
百草枯到底有多毒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农业农村部: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
神农尝百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漫画长廊
神农尝百草
漫画长廊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