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2019-09-10王海燕

天津教育·中 2019年2期
关键词:贝多芬教学方式新课改

王海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课堂创新教学方式越来越重视,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们的探究创新精神为核心,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而胡锦涛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我国打造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努力提高教学方面的创新方式,是打造创新型国家不可替代的条件,而教师要不断探究,从课堂教学开始,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创新性的教育方式的发展,以追求一个更加高效的初中语文学习课堂。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而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课堂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有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相应改变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有这几点需要进行讲述。

一、新课改创新的前提——精心的课前导语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有同一个特点——拥有很好的开头、中间以及结尾,也就是被称为“凤头”“猪肚”以及“豹尾”的三个部分,而这些解释就是旨在说明,在开头就要让人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开端就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课堂前的导入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关键就在于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开头,通过巧妙设计,使得在课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其产生疑惑感,又具有和谐的美感,能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更轻松,感到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所以,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设计出一个精美的课文导语,是让学生更好地加入课堂中的关键,如果教师可以精心准备课堂导语,就已经让这堂课的教学成功了一半,这样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为45分钟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当教学《羚羊飞渡》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美国的一个影片——《垂直大限》,影片中讲的是一家三口外出攀爬悬崖,但是发生了突发的状况,套绳索的钢钉不小心从崖缝崩落,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掉落悬崖,而在危急的时刻,为了保住儿女的生命,父亲坚决地命令儿子将自己的绳子割断,以减轻重量,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这样的一段影片对学生的感触非常大,在学生的心中必定会增添一份别样的情感,为《羚羊飞渡》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引用一段富有情感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威力》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段话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这一段话,学生心里肯定会引起一定的猜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呢?通过这段话,也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到,天气变幻莫测会给人带来福音,有时候却会给人带来灾难。从古至今,人类在认识、探索中研究自然,并利用气候的条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气候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对于人类的利弊又有哪些呢?而在南极等有极地气候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呢?对于全球的影响又有哪些?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一种疑惑感,学生带着疑惑感进入《气候的威力》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因此,课前精心设计的导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学习中,活跃课堂的气氛,进行有效学习。

二、新课改创新的条件——学习的课堂氛围。

课堂学习氛围是决定学生能否更好地融入一整节课的关键,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热情以及主动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学习中变得更加活跃,还能使学生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本中或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言听计从,能够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对学习的探究性与创新性。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下的教学导致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大大减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性。

因此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只讲解课文内的重点以及核心内容,而对于剩下的知识点,就可以采用自由学习的方法,这里所指的自由学习是指通过自己或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剩下更为简单的内容。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讲解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谈论并分享的过程中,每个讲述的學生都能把自己最深处的感悟讲出来,而听的学生也会更加认真。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加多,而学生的思考以及讨论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如,在学习初中课文《爱莲说》之时,其中有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的学生对于其中的“淤泥”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对“淤泥”持有赞赏的态度,认为“如果没有淤泥为荷叶提动充足的养料,又怎会长出如此美丽的莲花呢?而应该对淤泥有更多的赞赏,它默默奉献,造就的是莲花的美丽,从不夸耀自己,却又默默地背负着肮脏的恶名,也没有任何反驳,这是多么可敬的精神,又怎能忽略它的重要性呢?”更有对文中富贵与贫穷的争议,“富贵就代表着不好吗?难道要去追求贫穷吗?”当然从学生的角度来想,的确如此,但是这些理解难免会因为古今思想的不同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正视在思想上的不同,对思想进行创新,消除以往的思想障碍,追求自由的创新意识,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

三、 新课改创新的策略——情境的融合

(一)营造情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都是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呈献给学生,学生面对的就是呆板的教材、教师的讲解以及板书的抄写,这种单调无味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枯燥的心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降低。而在新课改理念的应用下,就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无声”的课堂转变为“有声”的课堂,赋予了课堂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新意与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了更加活跃的语文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进行《春》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春》是抒情的文章,教师注重对文章情感的渲染,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而教师在教学之前不妨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春”的感触,在交流中增加对“春”的热爱,一边朗读、带读课文一边吟唱音乐,能够为学生营造、渲染学习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在情感的氛围中,学生在这种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能够激发学习热情,能够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以“春”为主题的作文,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营造独特的教学情感氛围,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景创设,有效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情景创设等都有着不足之处,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阻碍,因此,只有将语文知识中的抽象部分转变为更加直观的形成展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体会,更容易理解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而借助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地达成这个目的,通过信息技术引出图像,能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知识不再生硬与抽象,加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对学习会感到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贝多芬》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搜索贝多芬有名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欣赏。结合课文的知识可知贝多芬在残酷的现实之下,即眼睛看不见、耳朵逐渐失聪的情况下进行音乐的创作。学生在音乐的环境感染下能够更加用心地感受、感悟贝多芬的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分享聆听后的感悟,通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能了解到贝多芬的创作历程,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以及感染,学生能够更好地走进贝多芬内心的音乐世界,体会到贝多芬从内心悲伤、痛苦到最后恢复信心,使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感受,学生对国外文学的理解将更加直观与深刻.

四、结语

综上来说,创新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来说是或不可缺的,只有加强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新,才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独立性思维与思考方面的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贝多芬教学方式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贝多芬只有一个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没良心”的贝多芬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