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9-09-10刘恭元

高考·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刘恭元

摘 要:高考大纲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明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了“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在教學中如何培养?这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一、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4、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1、政治认同的培养

目前的高中在校生都是在新世纪出生的,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培养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决不能再采用过去的强制灌输方式,一定要用事实说话,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例如:我们在讲述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内容时,讲到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不可回避的会涉及国家主席任期的修改,这里就要讲清楚修改的原因,才能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目前,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做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对于理论热点,我们一定不能回避,而要积极深入研究学习,给学生讲清楚道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过程的科学和结果的科学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何为科学?简单的讲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例如在民主决策的内容讲授时,一定要创设情境,切实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班级管理规定的决策过程,先由班主任拟定班级管理规定,再征集意见,再到模拟召开听证会并发现班级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缮。从决策过程到结果都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的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广大青年学生,所以一定要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培养首先要讲清楚法治社会的优势,要对比人治社会的弊端,让学生真正认同法治的优越性,感知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司法实践中感知公平正义。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以案说法的时效性,代表性。在今年公民权利的教学中,就可以讲清楚“浙江昆山反杀案”,既增强了学科的时效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公平正义,自觉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意识。司法实践中的判决,特别是伴随网络舆情的案例,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给学生讲解,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法律的价值,增强法治意识。借助网络舆情,并把握正确导向,是培养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切实体会我国法治进程的快速进步。

4、公共参与的培养

公共参与不仅要培养意识,更要增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求社会实践的机会,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例如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带领高三的同学参与了本区人大代表的选举,其中年满18周岁的同学还直接参与了投票选举,在参与选举的过程中他们真正明白了有序参与,珍惜手中的选举权利。再如,我还安排他们登录本市市长热线的网页,查看公民的提出的社情民意和政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获得了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真实体验,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或者指责,也不是毫无反馈的面子工程。培养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做到理性和有序参与,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真正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是紧密联系的,素养的提升也需要贯穿于学科学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牛学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