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唱法中对歌曲的三度创作

2019-09-10李小凡

大东方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吐字咬字

摘 要:民族唱法是以我国民族语言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和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以嗓音明亮,甜脆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集声、字、腔为一体,并加以舞蹈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的歌唱艺术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有机结合,所以能较好的掌握对民族歌曲的三度创作对于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内容和人物情感有很大很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民族唱法;三度创作;吐字;咬字;情感

第十五届青年歌手大赛监审组评委张晓光曾说过:一首歌曲的演唱,作词是一度创作,作曲是二度创作,演唱是三度创作,那么对于我们歌者来说就是要深入理解一度二度创作的背景及内涵,然后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投入到最重要的三度创作中去。在三度创作过程中首先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务必要遵循科学的咬字吐字方法和“十三辙”的收韵、归韵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其次要对歌曲作感情处理和二次加工创作才能使歌曲更加完整、有生命的表现出来。下面我就基于自己的理解对民族唱法中歌曲的三度创作进行一下浅谈。

一、吐字与气息

歌唱的发生动力是呼吸,声音和字的准确纯正、音质的优美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字都必须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吐发出来,所有的字都要建立在气息通道的基础上穿过和过渡以及转换,要用气形成线条把字融入到其中去。在初期学习气息吐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这两种极端情况: 要么气息吸得不足,字落声跌;要么气息太大太猛失去平衡,让字魂飞魄散。所以气息不但支撑着每个字,而且影响着字的力度感,如轻、重、断、连、缓、急等语气的表现都与气息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的呼吸是把字吐好发好的基础。

歌唱中有时候为了能将某句歌词或者某个字唱长,唱足,而且吸气动作会很笨拙很明显,甚至把脸都憋得通红,人为地让整个腹部、背部、肩部都很紧绷,气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声音听起来特别地紧,而且音量过重,拙劲大,不顺畅,舌头和舌根都会翘起来并且发硬,在声音还出来之前整个身体就已经先很不自然了,所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气息对于唱歌的咬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吐字的问题及方法

按照我国民族声乐理论来讲,歌唱中每一个字都分字头、字腹和字尾。所谓的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一定要清楚并且一下子找准着力点。我们很多人在咬字时的最大问题就是声母发音的含糊不清和找着力点的不够及时性和准确性。例如最常用的“我(wo)”字,很多人在打开口腔过后上下嘴唇没有收拢并用力,所以就使得发音含糊不清;又如“小(xiao)”字,是属于唇齿音,有些人在演唱时没有用上牙齿的力量,使得字音模糊;再如“后(hou)字”,是属于喉音,着力部位应该在舌根,部分人在演唱时则没有用到舌根,只是单纯地靠收嘴唇来控制。由此可见,字头声母的发音很关键,只有做到发音准确、短促有力、才能够做到咬字的真、切、清。

吐字中a,o,e,ai,ei,ao,ou,an,en,ang,eng,ong韵母发音时都不能将着力点放在口腔后部,在吐字时更不能在喉部用力。反之则产生不出较强的共鸣音效,例如“红(hong)”字;i或者以i开头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如“你”“四”等字一定要找准发音时的着力部位即口腔前面部分,吐字时要用上牙齿的力量。但往往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很好地运用上牙齿的作用,把这些字唱的黯淡无光;u或者以u开头的韵母都属于合口呼。如“晚”“不”等字在演唱时双唇一定要呈圆形,用力适中,感觉口腔里面是完全放松的;v或者以v开头的韵母都属于撮口呼。如“雨”“云”等字在演唱时双唇得撮出圆形,着力点应在靠前的位置。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唱者,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平常多练普通话,在朗诵的时候应注意字音的准确和字与字之间的连贯以及过度平稳性,而且还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阶段。

三、字与声的相互协调方法

清晰的吐字和科学的发声能够让歌唱者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意图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让歌声更加富于生命力和活力,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可与喜爱。

1.前长后短

即声母要短而准,而单纯韵母占时值长。如发“呀……(ya)”时,“y”很短,“a”占用时值的绝大部分,这是发声共鸣强调的重点。

2.前小后大

指咽腔打开的状态。口腔前半部主要是发声母。着力点是唇、舌、喉、鼻、牙五个位置。宋代司马迁在《辨五音例》中谓:“欲知宫、舌居中”指喉音,如哥哥的哥(ge);“欲知商,开口张”指齿音,如张开的张(zhang);“欲知角、舌缩却”指牙音,如崛起的起(qi),;“欲知徽、舌柱齿”指舌音,如算了的了(le);“欲知羽,撮口聚”指唇音,如妈妈的妈(ma)。

3.前紧后松

前松是指歌唱时,唇、牙、舌、鼻、喉等部位要放松。只有在前面放松并且一一咬准的前提下,才能使字音发的准、变得多、动得快。咽喉在歌唱时,要保持抬软腭,立起后咽壁,后咽壁只有立起来才能使肌肉从松散变成紧张状态,起到共鸣箱音板的作用,利用声波折射、传导,从而获得共鸣。比如我们在唱“开放”的时候,尤其是当它需要保持的时候,就必须保持抬软腭,立起后咽壁,使肌肉紧绷,从而使声音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获得更好的共鸣。

4.前变后不变

由于歌唱中咬字不同,因此口腔前面咬字部位要经常变化。而咽喉部位始终要保持开的状态,保持声音的圆润通畅。这就要求口咽腔后面在准确做形的基础上要尽量少变,甚至不变。在歌唱中,字头变化要快而且准确,字腹在保持圆的基础上变化,平稳过渡。

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渴望拥有漂亮的嗓音,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唱歌的技巧,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歌唱者,但是如果把诸多的技能运用到声乐之中,还是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持久的锻炼,才可以掌握好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在实际的声乐学习中,不断地为继承和光大祖国的声乐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乐记·师乙篇[M].

[2]金铁霖.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J].歌曲,1987,(2):45-47.

[3]肖然.浅谈民族唱法中的咬字与吐字[J].赤峰学院院报,2011,(3):23-24.

[4]蔡曲旦.浅谈声乐中的呼吸法[J].歌曲,2002.

[5]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潘乃宪.声乐探索之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7]郭红岩.歌唱的咬字吐字技巧[M].山西:黄河之声,2006.

[8]楊兴斌.声乐演唱技巧初探[J].成功教育,2009,(8):2-3.

作者简介:

李小凡(1985-),女,汉族,陕西省渭南市人,艺术学硕士,单位: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