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疏解

2019-09-10唐诗龙彭毅

大东方 2019年2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虚无主义

唐诗龙 彭毅

摘 要:新文化运动对文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激进主义派“打倒孔家店”是对孔子孟子的严重误解,且将文化发展之优劣归因于个人之功过,这是唯心主义。砸碎孔家店,全盘否定儒家文化,无疑是文化虚无主义。

关键词:“打倒孔家店”;唯心主义;虚无主义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病入膏肓的沉痛刺激,迫使智人哲人们潜心思索,检讨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良策,五四运动前后便发生了新文化运动。

一、“打到孔家店”的提出

新文化运动针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如何建构顺应世界大势的新文化,出现了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自由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三种态度成三足鼎立之势,激进主义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口号。

早在19世纪中期,同属东亚国家的日本也面临着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曾受儒学教育的日本人福泽谕吉,见腐朽中国不堪列强践踏,因赞同西方政治和科技文明,便厌恶和蔑视儒家文化,在其晚年著《福翁自传》中甚至说:“不管是什么,只要是中国的东西全部都要打倒”[1],这是最早对儒家思想要加以“打倒”的提法。福泽谕吉早期反对儒家思想的目的,是想让日本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学习西方文化,维新图强,后来根本就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找理论借口。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前,已有严复、梁启超等见中国之羸弱,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留学日本回国的新文化运动激进主义派吴虞,受福泽谕吉谬论之影响,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被陈伯达称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早年留学日本的陈独秀是福泽谕吉的崇拜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钱玄同一道反对旧文化甚至诋毁中国汉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2]此外,胡适、鲁迅、吴玉章等为反对旧文化“打倒孔家店”推波助澜。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激进主义派对文化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推动思想解放、追求科学与民主、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土壤等积极意义,勿需赘述。但是,“打倒孔家店”对孔孟是否公平、对儒家文化是否客观公正呢?

二、“打倒孔家店”的原因疏解

总体上说,在谋求救国真理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新思想竞放异彩,大家竞新求变,认为孔孟之道已陈腐落伍,便对孔孟思想感觉厌倦。所以,激进主义派高倡“打到孔家店”,即打倒为中华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的孔子,并全盘否定孔孟儒家文化。具体而言,略作如下疏解: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看,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孔孟时代,中国社会已进入阶级对立时期,通常来说,革命时期固守统治阶级立场,就是反队革命的反动派。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革命风气盛行,因孔孟身居统治阶级,便认为孔孟就是反对革命的反动派,加之历代帝王都尊孔崇儒,于是便直指孔子是帝王御用的镖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在激进主义派看来,当然必须打倒孔子,砸碎孔家店。

第二,众所周知,古语中讲“君子”、“小人”分别指的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孟子是继承和弘扬孔子儒学的卫道士,《孟子》书中的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今人皆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本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孟子为辩许行是开倒车的历史倒退主义,便述古《左传》、《国语》等记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意也”,此话并非孟子本人原创,孟子只不过借此肯定分工的必要性,且说远古中国人早就这样通达了。

我们且看孔孟关于治人学问之根本处:一看《论语》记载,孔子有曰:“修己以安百姓”、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再看《孟子》书载:“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可见,孔孟之治人之道,并不是向外发力之治,而是强调于内修己修身,由内圣而达治国平定天下。梁漱溟说“孔孟之道实不合于一般阶级社会内居于统治地位者之通例,这不外是其人自觉能动性之高强,不局限在一般阶级立场罢了。但孔孟之道既非孔孟二人之事,而是很大一学派,导源自古,流行很远,那么不能不说古中国人聪明太早了。”[3]可见,儒家学派只不过是强调安身立命、待人处事和治国安邦都要严以律己而已,而且它是孔子之前导源自古的中国优秀传统。因此,激进主义派“打倒孔家店”,大骂孔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于孔孟何其误解,何其冤枉!

第三,在批孔运动中,认为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是想复辟周礼,护卫奴隶制度,这恐怕是主观臆测。颜渊问“仁”时,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颜渊只不过就人生修养而问,孔子也不过就此作答,根本不涉及社会制度层面的问题,把“复礼”理解为要复辟周代之礼,岂不是离开语境而强解?诚然,孔子确实崇尚周公,春秋末年社会混乱,更是留念周时的礼乐,但“克己复礼”只不过是指明了成就仁的品格的修养方法,那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标准。

第四、把“三纲五常”(被罵为“吃人礼教”)归罪为导源于孔子。首先,“三纲五常”

本就不是孔子的思想,况且,其对稳定近2000年的传统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拓大疆域等,所起的莫大作用是历史已明正的。其能存在如此之长久,本就证明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其次,如果说它是“吃人礼教”,孔子难辞其咎的话,那么试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中,革命时期出现王明等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文化大革命”的闹剧,是不是也要归因于马克思主义不科学、归罪于马克思之过呢?显然是大错特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我们还熟知《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何以认定孔孟之道是要维护君、父、夫的绝对至上权威呢?

诚然,孔子是主张君臣、父子要行伦理之礼,对臣言忠、对子言孝,但同时也是强调对君言惠、对父言慈的,可见,孔子并不是要维护具体哪一部分人的特权和地位,而是要维持社会的全面秩序,这才是他立言立行的真实价值目标。孔子重仁,推行礼制,孟子贵义,推行仁政,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人生实践哲学特色。孔孟圣哲的精神在于,人生的安身立命,要在重视伦理道义的前提下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宗旨。孔孟构建的是形而上的内圣外王之道,后儒在实践中,将无论是伦理之“礼”还是政治之礼,形而下之运作途径僵化、教条化,可见,把“三纲五常”带来的弊端归罪于孔孟,孔孟何罪之有?

三、“打倒孔家店”的遗害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自不必说。但“打倒孔家店”对孔孟妄加恶意中伤和指责,这不仅是对孔孟的极端误解和污蔑,而且把文化发展之优劣归因于个人之功过,这本是唯心主义。将维系2000多年传统社会稳定的儒家文化一棍子打死,全盘、彻底、绝对地否定,对历史文化无疑是虚无主义的态度。

柳诒徵著《中国文化史》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4]张起钧、吴怡著《中国哲学史话》也说:“他(孔子)虽然生在二千五百年前,却承受了在他以前二千五百余年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支配了在他以后二千五百余年的文化开展。”[5]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致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创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传统文化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我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后,我国文化定马克思主义为一尊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毛主席在1956年提出了学术“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但经过“文化大革命”和“九一三”事件后“批林批孔”运动,儒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被“打倒孔家店”后又被踩上两脚,直到80年代中期,依然有人把传统与封建划等号,提及传统仍然心有余悸!可想而知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

今天文化建设坚持“以一统多”,以马克思主義为指导,统摄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和发展,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收外来文明成果、着眼时代和世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之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参考文献

[1][2]李运启.“打倒孔家店”的由来与后果,百度文库,2016.9.19

[3][4]李渊庭、阎秉华整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5]张起均、吴怡著《中国哲学史话》[M].新天地书局,1964.1

作者简介:

唐诗龙(1970.11—),男,汉族,重庆奉节人,哲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彭毅(1975.4—),男,汉族,重庆奉节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虚无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向历史虚无主义举旗亮剑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半截子马克思主义者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
“星座”的哲学探究
历史虚无主义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