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四重维度

2019-09-10蔡中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活动制度建设

[内容提要]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已深深熔铸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上,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眷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依托纪念活动、强化制度建设等维度,明确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夯实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创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构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维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爱国主义精神;党的领导;经济发展;纪念活动;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 蔡中华,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已深深熔铸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上,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眷注。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与改革开放相伴并成为其不断深化拓展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依托纪念活动、强化制度建设等维度,明确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夯实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创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构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维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实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传播者、积极弘扬者和模范践行者。

1.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丰富爱国主义理论内涵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精神旗帜,是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指导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自觉的彰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发展前进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跃升到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课题,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廓清了一系列大是大非,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些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系列理论观点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在党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并强调了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主题,阐明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属性和意义,明确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统一的理论旨趣,强化了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内在一致性,指明了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等等。这些伴随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我们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笃定的思想理论支撑,也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廓清爱国主义误区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的总体性概括,是我们党基于自身肩负的使命和面临的内外部挑战而提出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时代性课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体现了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自觉,凸显了党的建设的问题场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系我们党作用的发挥,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2]但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却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强调“爱国不等于爱党”“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错误论调曾批判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3]392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认识,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纪律松弛、组织涣散、腐败等问题。面对此种困境,我们党始终注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持续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改善了党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以强烈的实践逻辑回答了爱国与爱党的统一,明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廓清了割裂爱国与爱党的错误认识。

3.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晰爱国主义主体指向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不同时期党的关键领导人的核心地位,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扎紧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中国共产党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重要主体,无论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创新,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无不体现着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培育、弘扬和践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体作用。从主体的类型看,相较于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作为宏观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高度凝练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4]概括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倡导各类主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作为微观主体的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响应党的号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践行爱国价值观,把爱国融入日常工作中,使爱国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當然,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法治观念薄弱,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最终走向贪污腐化的不归路,成为爱国的反面典型。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主体。“人民虽然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但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个人。作为具体的个人,身处不同的行业与领域,需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铸就爱国主义信仰,实践爱国主义行为,作出爱国主义业绩。”[5]从主体的精神品格看,我们党非常注重人民精神的培育,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不同主体的精神主动性更加凸显,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学习借鉴的务实态度,推动了爱国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二、 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兴国立国强国的法宝,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夯实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爱国主义服务目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此后,经济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和强国之基,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是人民幸福安康和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而不能脱离这个中心和大局。正如邓小平所言:“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3]250爱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彼此相融。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是当代中国高扬的主旋律,受经济建设的制约并为其提供精神力量;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和大局,为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标注了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来谋划推进,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目标向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 利用经济发展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1],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8%上升到1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商品消费、外资流入居世界第二[1];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从7.7亿人减少到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7.5%减少到3.1%,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6];等等。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党、国家、民族、人民的面貌,奠定了“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荣誉感,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提振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在国际上的拓展,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走向世界的生动展现,凸显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包容性、国际性等鲜明特质。

3. 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强化爱国主义理性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市场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经历了一些艰难险阻,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些险阻和困境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使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展现出坚韧的精神品格。也正是在爱国主义的理性支撑下,我们才成功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破解了一系列困境,取得了经济发展的骄人成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与挑战。在内部,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存在,科技贡献率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利益交换原则渗透严重。克服这些内部性挑战,必然需要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撑。作为道德规范的爱国主义,它要求人们在市场经济过程中树立底线思维,恰当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倡导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于首位,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正当利益,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防止经济至上主义对爱国情感的侵蚀。作为法律规范的爱国主义,它要求人们树立法律至上精神,崇尚憲法和法律的权威,恪守市场经济的法治原则,积极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同时对那些损害国家安全、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在外部,世界处于发展赤字的状态,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比较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一些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对我国发展进行遏制干扰。这不但没有吓唬住我们,反而“极大地激发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和斗争意志,使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具有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7]。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占据全球发展的道义制高点,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防止关门主义和排外主义,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三、 依托纪念活动,创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开展纪念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一种仪式和象征,纪念活动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内蕴着明确的价值指向性,向国民传递爱国主义信息并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能够以其本身彰显的仪式感、符号化、程序性等品格调动参与者的情绪,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进而促使国民增强国家认同、坚定爱国主义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适时举办以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节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深挖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政治动员、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等功能,创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

1. 做好重要人物纪念活动,坚定爱国主义信仰

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一大批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这些志士仁人的光辉事迹、道德品格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党的历史上,这些志士仁人主要是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等重要历史人物。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使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诞辰纪念活动适量有度、富有实际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6年颁发了《关于举办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对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诞辰纪念活动,在逢十、逢五十、逢百周年时举办,或召开纪念大会,或举行纪念座谈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此外还有生平展览、学术研讨、图书出版、影视创作等活动与之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适时举办了对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叶剑英、胡耀邦、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纪念活动。老一辈革命家多从青年时期就树立报国志向,始终为祖国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而奋斗,提出了许多爱国主义的理论主张,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忧国报国的情怀,其整个人生都闪烁着崇高的爱国主义品质。通过对他们的纪念,有利于学习他们对党、人民和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国民坚定爱国主义信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重要历史人物发表的重要讲话看,对纪念对象的人生历程回顾,科学评价其历史贡献,概括其精神品格,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爱国主义。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举办了四次隆重的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虽然每次的评价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而与时俱进,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一脉相承,都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他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8]的伟大情怀,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信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9]

2. 利用重大事件纪念活动,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了诸如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有的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且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见证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虽然不同的历史事件具有不同的演变轨迹和精神内涵,但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并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五四运动纪念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对青年提出具体而真切的要求,号召青年们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与团结,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光辉。抗日战争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秩年,国家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甚至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自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国家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举行,使世人明白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壮举,体察爱国主义洪流的强大力量,珍视和平、正义的共同价值,牢记历史、铭记教训。此外,像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等重大活动,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 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标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内涵丰富、价值独特的节日,既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彰显人文情怀的传统节日,也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体现红色文化的革命节日,还包括妇女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元旦等国际通用的现代节日。这些类型多样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价值期盼,呈现着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明确指出:“各地党委和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要注意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组织节庆、紀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元旦、春节和‘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10]此后,节日纪念活动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1996年中共十四届六中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9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都明确规定要在重要节日、纪念日之际,开展纪念活动,以此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厚植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既表明党中央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自觉,也传递和强化着国民对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生活幸福的葆有。

四、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1]实践证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是否具有持久性、最终效果如何,制度建设是关键。这里所强调的制度不仅包括法律法规,还包括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政策,此外,还涵盖各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和各个地方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非强制性规范。这些制度的构建,能够从根本上形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制度合力,弥补带有临时性、说服性的爱国主义动员的不足,为人们合理抒发爱国情感和理性展现爱国言行提供规范性指导。

1. 加强法治建设,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制度保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爱国主义的保障。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我国的宪法结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以历史叙事的方式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释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基本路线、依靠力量、对外方针,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这些内容体现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阐明了国家提倡爱祖国的公德,在全体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强调了我国公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方面的基本义务,并指明“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個公民的神圣职责,还规定了体现我国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并反映我国历史传统、民族精神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国家象征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这些内容体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法治地位。如果说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证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法律效力,那么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等法律法规则从具体层面规定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遵循。例如,国旗、国歌、国徽等作为我国的象征,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重要标识。为了维护国旗、国徽、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旗、国徽、国歌的正确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并将能否正确使用国旗、国徽、国歌作为衡量国民爱国言行的重要标准。又如,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先进的爱国典型。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标注了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制定了英烈保护法,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我国的刑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反间谍法、保密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情报法,等等,直接体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现实诉求。爱国主义融入法治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只有把爱国主义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各环节,才能真正筑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制度根基。

2. 完善方针政策,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纲领指导

政策是党的生命,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12]。作为当代中国激昂的主旋律和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立时代潮头,全面客观地审视爱国主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的方针政策,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2],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在政策方面主要包括:《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1983年)、《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1991年)、《关于在幼儿园加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意见》(1992年)、《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1993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2004年)、《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2009年)、《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2016年),等等。这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性文件,详尽规定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要求、方法、保障等内容,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此外,爱国主义在其他文件中也有具体彰显,如《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意见》(1983年、1984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年)、《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4年),等等。这些文件把爱国主义纳入国家发展整体规划之中,融入相应的主题建设之内,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纲领遵循和实践指南。政策很重要,但执行政策更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爱国主义的方针政策,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得到有效执行,增强了不同主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自觉,拓展了爱国主义的时空界限,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的凝心聚力作用。

3. 注重制定规章,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实践遵循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除了要靠法治、政策等制度保证外,各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各个地方的市民公约和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各地方、各行业的规章制度所蕴含的爱国主义要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度更高,更能浸润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涵育人的爱国主义志向、影响人的爱国主义言行。不同行业和领域应把爱国主义融入自身的发展规划之中。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爱国主义融入的相异性。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领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3]旅游行业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彰显了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改革开放之初,当一些国外友人到我国旅游时,国内的一些人出现了卑躬屈节、违法乱纪、有损国格人格的行为,对此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同外宾接触中要维护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通知》,要求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0世纪90年代,旅游行业出台了《全国旅游行业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细则》,明确了旅游行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现实要求等。21世纪以来,红色旅游日渐发展,我们制定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各个地方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旅游是一种体验式、隐性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深受参与者的喜爱。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从很多地方公布的市民公约和乡规民约的内容来看,热爱祖国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往往被置于首位,对其他内容具有统摄作用。作为制度性的存在,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是人民群众共同信守的约定,其规定的爱国主义内容,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特质,但在厚植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人们恰当表达爱国情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把爱国主义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之中,既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实反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制度化探索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5] 蔡中华,潘静.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重要特征与实践向度[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5):85.

[6] 国家统计局.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 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EB/OL].(2018-09-03)[2019-01-20].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9/t20180903_1620407.html.

[7] 劉建军.论大国崛起对爱国主义的影响[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2):51.

[8]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1-13(4).

[9] 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2).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24.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1.

[1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86.

[13]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16-01-29)[2019-04-0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s7061/201601/t20160129_229131.html.

(编辑:杨增岽)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活动制度建设
我也来两圈
50岁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受邀者 安倍晋三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