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信息时代下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9-09-09王小妍

工业设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王小妍

摘要:悠久的历史长河促生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步入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为民间艺术“插上翅膀”。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之一,无疑是推进和实践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首选。基于“工作室”运转平台,对推动教改的实施,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学资源结构的优化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艺术;数字信息时代;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8-0119-02

悠久的历史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各地古朴的民风民俗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环境上的支持。古往今来,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而且也反映着一个时代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由于西方艺术思想及艺术品的涌入和熏陶,艺术工作者以及普通的受众,从审美情趣到设计思路上都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对于所谓时尚潮流的追求也近于夸张。不能源于生活、扎根生活、贴近生活的艺术,总是不能沉淀在艺术的长河中,从而导致创意构想和素材的匮乏。如何能够重新获得更贴近生活的创作素材,无疑民间艺术的介入和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给艺术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一条可塑之路。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推进给民间美术资源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开发空间。工作室制的开展在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转化、实训交流等方面使之得到保障。“微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有了划时代地改变,交流方式随之多元化。加之人工智能的多行业广泛应用及机器人感性思维认知探索,为民间艺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民间艺术发展的现状

民间艺术植根于普通生活,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民间艺术逐渐从繁盛走向了衰落,一些民间资源一度面临湮没。党的十七大以后,文化艺术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各地非遗工作申报及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如获甘霖。民间艺术从低谷走向繁荣并迎来了一个新的机会。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新,文化建设是“灵魂”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七大战略之一。在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不断更新迭代,创意和新技术产业新业态将成为未来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对艺术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方面,对推进民间艺术的传承找到了突破口,另一方面,民间艺术元素的深度开拓有了新生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紧抓这一机遇,在课程的安排上向民间艺术元素的开发和创意倾斜。此举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2民间艺术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民间艺术发展在非遗传承工作的大力推进过程中有了新的起色,艺术工作者也正在探索资源优化可行之路,意图在蕴合丰富的民间艺术中获取更有潜力的创作元素。

数字化之路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利用新媒介和新技术等手段对本土的民族元素进行再创造,将各种文化艺术资源与最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融汇重铸,建立新的产业群落,拓展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民间艺术的发展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数字化发展的契机,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艺术教育不再是一维历史的沉淀,而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综合体现,民间艺术要想继续传承与发展,数字化之路以呈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

3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民间艺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为以下三点:

3.1构建民间艺术“艺、工、数”多元融合特色教育

目前,高校的工作室运作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熟的运作模式,为各学科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项目引进教学、成熟作品创意等均对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一些的经验,很好地发挥“艺工”融合的作用;即使如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工作室运营不够开放、模式单一、不能对各工作室资源有效地整合,尤其是普通高校,工作室运营略显谨慎,单一课程的介入不能更大地发挥工作室的實践作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对于艺术相关领域,单一的“艺”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人才的要求已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要“艺”而且要“技”“工”,不仅要具敏锐的创意思维,而且要掌握相应的制作工艺,材料的应用以及数字虚拟技术等创意作品实现的过程。掌控了创意的过程,熟悉作品的输出流程,这样才能在创作之路上得心应手。

以深厚的地域文化为根基,深挖当地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素材,整合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进行视觉化转换。每位学生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开始多元化的创意,完成个性化设计,并以当地旅游产品进行研发,为民间艺术的发扬与发展活化生态环境。

3.2创设民间艺术数字化的市场运营平台

教育部的2016年《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简单讲就是动手创作、共享经验的场所;众创的发展更加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市场化,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高校工作室充分借助数字信息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将线上设计和线下实体空间设计的内容相结合,线上社交群、社交化与线下的沙龙、研讨、培训相结合,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机沟通。将个性化的民间艺术创意设计、创意作品输出、创新项目的学术性和社会化等线上化,通过先进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意见,落实市场反馈效应,切实推进“思想牵引”艺术市场的转变。对完成的作品,线上、线下拍卖相结合,通过市场销售,完成作品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换过程。在高校内,发动校方力量。一方面,积极发动学生会、社团、团委的力量,推进工作室的梯度式建立;另一方面,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各高校工作室经验交流。另外,积极推进工作室和社会、企业的合作,提升工作室课程实际效用性以及将创新、创艺、哲匠精神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民间艺术篇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