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人学视角

2019-09-09冯媛

关键词:目的人学思想政治教育

冯媛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学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从人学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相对较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研究:一是人的价值属性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目的;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三是人的解放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的。通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下,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深刻解读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并找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途径,从而培育新时代“四有”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17-04

习近平同志常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探讨人才培养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应当追溯本源,才能更好理解新时代下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的思考。人们最初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引导下所产生的对教育结果的设想和期望不断发展,演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涵盖着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等问题,因而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由此也就引出“如何正确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已有视角

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尚显不足,专家学者们正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从教育学角度来说,人们普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单纯理解为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还有部分学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分析,认为其旨在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政治认同感来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把控意识形态、加强政治统治,进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则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向社会化发展,从而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还有部分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管理活动,其本质是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管理。此外,还有学者从经济学、文化学等社会人文角度去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人学视角的出场

从本源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因此需要借助人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目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源关联所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学,其实是关于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是人学和人文思想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去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充分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拥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同时还具有丰富的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具体指导下,通过辩证法和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具有现实可能性,更具有針对性。

(一)人学

在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要深度挖掘蕴含在马克思主义里的人学思想,另一方面还需构建并完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又要在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人学学科。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回到马克思,一方面要走入当代实践尤其是当代中国实践,坚持“解读原典化——内容现代化——风格中国化——表述系统化”[1]的基本思路。因而,当代人学研究也可以说是以探寻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发展和解放的实现方式,关注现实中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为使命的研究。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人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我们所要构建的人学其实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体系,并把人学作为“2l世纪的新兴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的重要的生长点”[2]。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传统价值观念也饱含人学思想[3]。当代中国人学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人们在从各方面对人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开始对人学科学体系进行建设,从大学相关选修课的开设到研究生的培养,从学者理论兴趣的转移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的建立,人学显然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关于人学的概念,学术界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人学是指对完整的人、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以及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完整的人”不能理解为是个体的人的完整统一,也不应理解为是人的族类总体,应该是指人的个中存在形态的有机统一,包括族类存在形态、群体存在形态和个体存在形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学的密切关联

随着人学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也逐步展开了人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4]。逐渐开始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其实是与人学密切联系的,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人们从人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探究思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关联点,马克思主义人学在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做出了较为深刻和系统的研究分析,从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质是在构建“人”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可能脱离于人而独立存在的。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上的,要想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得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来具体实施,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共同关注构成了它们的融合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也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长期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实践性和批判性,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能够对我们在当前形势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考提供帮助指导,因此人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研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前,首先必须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与人密切相关的活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研究必然会追溯到“人是什么”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人学研究的问题

当前,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角度,从这些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或多或少会带有工具性性质,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管理、社会整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外在价值。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这些外在效用,并且也确实需要具备这方面的教育目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建设人的自身”这一根本属性,能够显示和确认人的本质力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本质其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然而,人们在现实中单纯地认为只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就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其实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误解,更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对于仅仅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生活的需求没有作区分,这是对核心价值问题的回避。另外,部分人错误地把思想教育的“以人为本”误以为是针对个体的人的“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这些都使“人是目的”的要义依然混沌、模糊。

因此,可以说,首先,基于人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研究其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和人本身的价值属性的一种探究,他所要凸显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引导人们适应社会,还需要培养人的质疑精神和对社会现状的审视能力,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天地,帮助人们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如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现实功利因素所羁绊,通过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现实功利的崇高价值追求,可以矫正人们的功利心和不平衡心理,从而对人在现实中的片面性以及病态和畸形保持一定的警觉。其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本体理解的基础上,从人学视角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进行分析研究,本质上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性和整体性进行深度探究。再次,从人学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研究,也是出于對人们过分宣扬个人而忽略人的社会性的警惕,纠正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个体的行为。因此,通过人学视角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能够推动人挖掘出自身更好的一面,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此外,基于人学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探究,一定会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本源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从而为现实中具体推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具体指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学科的构建。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阐释

人是个体、群体和族类有机统一的,也是本质属性、存在状态和历史发展相统一的。从人的存在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存在,从而协调人的存在形态,促进人的存在状态的改善,这是人的存在的重要方式。当前,要想引领人在信息化、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全面发展,就必须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存在状态紧密结合。

从人的本质这一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人之本质的生成和人性的完善。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在结合人的本质的生成现状的基础上,促进人类与自然在类主体性条件下的共同生长,存进国家民族与世界在群体主体性条件下的和谐发展,促进个人与社会在个体主体性条件下的协调并进。

从人的发展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旨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在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促进“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既要以“物的依赖”代替“人的依赖”,又要通过自由全面发展的引导机制解决“物的依赖”这一问题,这与我国当前强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现代化和培养“四有”新人相一致,要指导大学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自己,促进其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5]。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人之存在,目的是要推进对人的本质的占有,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促进对人的解放,其最终目的无疑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目的确实存在对外在的工具性目的的矫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目的排斥工具性,不然其自身也将成为虚无而失去意义。这一目的同样强调个体的人,但并不意味着其排斥人的社会性,否则“现实的个人”将无法实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强调其本真价值,但这不代表其排斥阶级性,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个体应有的个性。更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信仰的确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五)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几点声明

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教育性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研究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下,深度探索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通过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解读,从而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性、内在性、本源性和密切性的关联,最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内涵和底蕴。虽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研究是为了纠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中所出现的偏颇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完全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带有的阶级性、社会性和工具性。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研究并不意味着摒弃工具性。在政治成为社会权力中心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作上层建筑,从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品,并为政治服务。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此时会为经济服务,被当作社会生产力。当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思想政治教育又会被视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人,因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以达到某种目的,其最终目标还是应该回归到教育上来。人类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归根到底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发展自我,并不只是为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以及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延续。当我们在谈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解放时,不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因为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的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条件,还是人的发展结果的体现与确认。当涉及人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时,不能抽象地就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终极价值进行谈论,还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功利价值这一因素。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授予人生存的技能和手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引导传输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人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实现个人价值和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學研究并不意味着摒弃社会性。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目的价值,就必须要基于人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深化其建设人的本身的属性。然而,我们不能将“人”单纯地理解为是单个个体,并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误解为倡导个体本位而摒弃人的社会性。在我国,由于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导致突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却相对地忽略了人的个体性。传统观念经常会以社会本位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设定,即从社会利益出发,以社会为起点和归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进入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个体的发展逐渐成为较为重要的问题。人们对人之本质的问题随着对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解,开始将人理解为是“个体、群体和族类”的有机统一。但是,就现实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言,很自然地会对那些长期被忽视的个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考,从人学视角出发也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然而,强调个体并不是要倡导个人本位的思想,社会是人的发展空间,个体如果离开群体和社会,个体则是抽象的个体,那么其发展也就是作为抽象的人的发展,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执着于个体,而忽略社会与群体,那也将造成“单子式个体”的存在。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研究并不意味着摒弃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研究是基于人学角度对其本身内涵及存在意义的理解,但这并不代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超阶级性。诚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活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与人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相关联。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作为社会意识,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因而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具有阶级性。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是基于人学视角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共性中包含着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会存在有体现共同的人性力量的方面,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共同人性中,同样也蕴含着阶级性,这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质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阶级性并不会因为强调其人学属性而消失。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张洪春.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0.

〔2〕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

〔3〕侯莲梅,蒋家胜.习近平传统价值观人学导向思想要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34(06):134-139.

〔4〕张耀灿,曹清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2).

〔5〕董晓劼.人学视角下人的现代化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8,35(04):3.

(责任编辑 姜黎梅)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minology, but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discussion about the purpo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inology. As a social practice of human bei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researching the value attribute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purpose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ly, studying human beings' free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rdly, researching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development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hominology, and seeks for the way to realize the fre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by making a deep interpre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inology so that cultivate the new generation with "four qualifi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rpose; Hominology

猜你喜欢

目的人学思想政治教育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