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

2019-09-08陈卓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物馆

摘要:众所周知,博物馆藏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科学研究价值。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深远重大的教育意义,即通过较为固定态势的场地对相应文物进行馆藏征集、不定期进行定向探究、面对社会大众展示鉴赏,在宣传传播的同时,向社会公众进行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性循环过程。

关键词: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价值探究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随之日益提升,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新时代革新背景下的趋向变化,尤其在高考新一轮改革的语境下,博物馆应当适时作出相应的变化,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公共课堂,积极将相关理论文化知识与社会公共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以便在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工作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深远作用。

一、博物馆异同于传统院校教育的具体要素

当前时代,我国博物馆的教育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其直接目标受众是社会各层面的群体成员,同时,它具有自主独立性,并非受限于社会各方的压力而开展。另外,它的教育形式往往更直观高效的呈现,以一具体实际的物状真实的展现在受众群体的视野范围内,而非传统印刷文体书籍的表露方式。博物馆以弘扬传统文化、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为主旨,往往更多与文史学热爱者及院校学生群体交流实触,这与过往院校教育模式异同,具体教育差异性如下示:

(一)特性异同。传统的课程教学较为固定化,并且有不同时间段的学习目标分期,是一个漫长且有间断性的体系化过程,而博物馆作为一种教育的实际场地,它的教育是面向社会各阶层大众而开放的,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教育教学形式也不呆板固定,灵活情境教学,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固有院校教育教学的学识接纳维度。

(二)差异化功用。相较于传统院校的规律化、等级阶段化教育既定模式,博物馆的教育更倾向于激发受众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自愿自主接纳性学习或集纳知识,积极促使受众群体积极自主性学习和传扬优秀学识,从而更好的获得更有效的自我塑造和提升。

(三)价值影响异同。各大院校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授课教师们与受教学生们的双向互动过程,其中一方缺少,这种教育模式就无法正常完整的进行;而博物馆的教育往往更加宽泛,它常具有更深远层次的精神意味,即就是在基础的实物示鉴前提背景下,还促使受众自主自愿汲取学识的新形式。而实际馆体汇集了社会各历史阶段的文明发展产物,它作为一定开放性和不受限的教育实地,具有重大的价值。

二、博物馆公共文化教育功能具体的提升要措

(一)实际相关展览来源拓展。

博物馆的系列活动和具体工作都是以馆内实体馆藏为前提进行的。而实体的馆藏品往往更形象直观尽现在示鉴者面前,并时刻对社会不同阶层人群产生异同感触,常常比较直观高效的促进大众思索和理性科学研习等。

(二)应社会发展相关方向需求,不断塑造和提升对外服务的氛围及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在对外实物展示、文史学教育基础上还是文化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场所,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文娱休闲的重要场所。统一无偿性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之后,使得馆内工作人员认识到了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随之引发的系列问题都是围绕主體开展,譬如,博物馆如何构建和开展活动等,都需要社会大众的集思广益等。具体如下示:

1、提升自身相关服务体验,促进更广泛的人员准入。

博物馆不设限对社会公益性开放,很大程度上对大众统一文化认知有促进意义。而其为更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现状,就需要其自身不断拓展创新型服务形式,要构架服务大众的科学思维观点,保持以主体为基本开展系列活动,完善馆内相关服务管理体系等,从而促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馆内相关活动。

2、丰富及革新服务内涵,新型博物馆形式转变。

博物馆过往留给大众的记忆就是文物存管与相关文化传播的载体,工作重心往往聚焦于实体物件,而同时缺少对主体的关注及对具体城市发展的系列服务。博物馆无偿众示、文化教育共享,利用社会和谐稳定前进,而基于此,各实馆需要提升自身服务素养,才能更好应对多维度的社会教育文化需求。譬如,要不断求索创新新型服务形式,深入主体生活实践,更具体化文物精神产物,促使民众理解。另外,在馆内归置示鉴的服务宣传基础上,要更积极塑造精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背景,还应注重培育特色文化宣传交流的主人翁意识,以便更好的加强相关文化教育之间的碰撞与联系,促进文化思想维度等对外联动和传播,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城市的魅力特色影响力等。

3、固定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服务素养。

任何博物馆的公共性文化教育服务都是围绕主体社会公众而有序展开的,所以各博物馆要不断加强工作相关人员的文化服务意识等。博物馆要适时构建一定规则约束限定,以对博物馆的怎样具体管理实行为着力点,积极遵循相关管理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创新更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以更好地提升馆内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服务意识及整体服务素养。此外,适时提升相关馆内工作人员的实际业务技能培训并侧重于对培训实效的鉴定;合理科学的进行相关系列的指导与管理,具体施行过程中可构建适当鼓励政策或机制,以便更好的促进职员们自主积极服务进行和创新意识形成,从而更好的为主体服务。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实体存在的艺术凝固形式,是社会大众文史前源探究、底蕴中华文化汲取的是重要来源地标。所以在实际工作日常中,在充要发挥公众传播教育及社会性教育功效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探索、不断革新更多维度的馆藏文教功用,以更有效地提升和引导社会群体对各地厚重文化及故土乡情文化的关切和热情,从而逐渐培育起社会公众爱国的时代责任感等。

参考文献:

[1]胡静.微服务:拓展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文化服务功能的新契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 (8):108-109.

[2]徐倩.公共文化空间视阈下博物馆“人本化”旅游探析——以苏州园林博物馆为例[J].才智,2018 (21):229-230.

作者简介:陈卓(1980.09—)女,学历:硕士,所在省市:湖南省长沙市。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