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报到, 有家长陪是福气

2019-09-05聂寒非

南方周末 2019-09-05
关键词:入学儿女节点

聂寒非

二十年前,父母陪儿女去大学报到的不多,是因为彼时普遍的经济拮据,造成了亲情在重要人生节点的缺席。实属无奈

又到一年开学季。一个争议多年、仍无定论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大学新生报到,该不该让家长或家人陪着去?

先谈谈一个从小镇走出的青年我本人的两段经历。

二十年前,我收到入学通知书,爸妈喜忧参半。父亲是镇上的个体医生,母亲工作的工厂濒临倒闭,三个儿女读书,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在东拼西凑好我的学杂费之后,爸妈打消了陪我报到的念头,彼时往返北京和老家的费用就相当于他们在老家半个月的生活费了。

儿子考上理想的学校,让步入老态的父母有了春种秋收的满足感,如同操劳了半生的农民。然而,独自赴京开学的我总有一种缺失感。这种缺失感伴随了我整整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在做弥补这种缺失感的努力:在学校安顿好之后,我跟爸妈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描述这所学校的面貌,让他们知道儿子即将开始学习的环境;领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我给他们买好车票来广州,让他们看看我工作的单位、我生活的城市;我和妻子预备婚礼时,发出的第一份邀请,是给我的父母;儿子出生时,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报喜;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我在数个小时内奔波上千公里,只为赶到他的眼前,握着他的手,送他最后一程。

一个毫无背景、从小镇走出的青年,全凭一己之力在外求学、工作、成家,我的经历平淡无奇,却也不乏艰辛,可以算是这个阶层的一个缩影。我明白,当年那种缺失感是对亲人在人生某个节点缺席的遗憾。

二十年后,我在家乡参加了一场中学同学会,一些同学有孩子今年也上大学了。当年他们未能进入大学,早早步入社会、结婚生子,这些年的甘苦自知。如今,他们一如当年我的父母,脸上充满了春种秋收的喜悦。有的谈论如何送孩子去远方的大学,是坐高铁、乘飞机,还是提前自驾去、一路走一路玩。也有的同学这些年过得很不如意,同样因为一张车票,无法陪孩子去大学报到。在他们的脸上,我能找到当年的那种缺失感。

对于父母来说,在子女入学时,一家人在校园里多陪伴一会儿,是一种分享、一份亲情。

陪伴并非依赖。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了,不必带上家长。这个观点看似合理。但是,任何观点如果脱离亲情、脱离现实生活,就少了人情味、缺了人间烟火味。

说在大学入学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带上父母,就影响个人独立,是很偏颇的。

入学后,一个大学生就算步入社会了。除了要完成学业,还要学会应对日常生活的琐事,处理与室友关系,和各种人打交道,还可能要谈恋爱。总之,要具备作为一个成人的所有能力。这一切在大学四年里都要靠他自己一个人完成,谁也不可以替他来做。

二十年前,父母陪儿女去大学报到的不多,是因为彼时普遍的经济拮据,造成了亲情在重要人生节点的缺席,实属无奈。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具备远行的经济能力,自然开学时的校园里多了家长的身影,这在欧美国家其实是常态。不仅如此,国外父母参加孩子毕业典礼的传统,也逐渐扩散到国内。这同样是大多数中国家庭摆脱贫困、增加亲情陪伴的一个缩影。

前两天,在和一位担任某大学领导的学长谈起这个话题时,我提议:以后给新生发录取通知书时,不妨给家长发一份请柬(附上对学校文图并茂的介绍)。在感谢他们多年含辛茹苦培养儿女的同时,把他们当做学校的贵客,邀请他们来学校看看。如果对学校感到满意的话,请向亲友多多推介。

这位学长笑言,那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景:新生尚未报到,就对学校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暖心;家长有机会了解孩子即将开启四年学习的环境,放心;学校近乎免费招纳上万人为学校做推广,赢得口碑,开心!

既然如此,大学新生报到,带上家长,多好!(作者系媒体人)

社会把脉

猜你喜欢

入学儿女节点
入学通知书
匆匆太匆匆
基于移动汇聚节点和分簇的改进节能路由算法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48)
基于点权的混合K-shell关键节点识别方法
五行真经
家有儿女欢乐多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