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联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9-05张静刘艳华张素侠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压氧肢体脑梗死

张静,刘艳华,张素侠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枣庄 277000

急性脑梗死疾病指的是机体脑血供发生突然中断,造成脑组织相关坏死,通常为脑血液动脉相关粥样硬化形成,其管腔会出现狭窄或闭塞状态而发病,或因异常物体进脑动脉,导致血流阻断形成脑组织相关软化及坏死[1-2]。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耳鸣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3-4]。高压氧及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恢复具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疗效,该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诊治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其他神经相关疾病,心理精神病者,意识障碍者,高压氧禁忌者,严重的肝肾疾病,中途退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0~76岁,平均(59.14±9.57)岁;研究组男性 21 例,女性 14 例,年龄 49~75 岁,平均(58.68±8.3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及抗血小板、脱水、脑细胞保护等对症处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指导、训练指导、肢体摆放、物理治疗、肢体运动、作业干预等,指导患者早期每2 h翻身,进行针灸、经皮刺激治疗,2 d以后结合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起坐训练、床上移动,肩肘部、髋膝关节活动、桥式运动等,30 min/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干预,均佩戴相关吸氧面罩,压力水平为0.22 MPa,每天60 min吸氧,疗程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依据NIHSS评估,分越低则功能越好)及肢体运动功能(依据Fugl-Meyer评估,分越高则功能越高)[5-6];生活质量:结合健康调查相关简易表(SF-36评估),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一般健康等,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7];不良事件:鼻窦气压伤、氧中毒、肺气压伤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

治疗前,两组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神经(25.41±8.46)分比对照组低;及肢体运动相关功能(73.23±10.46)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神经及肢体运动相关功能情况[(±s),分]

表1 两组神经及肢体运动相关功能情况[(±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对照组(n=3 5)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研究组(n=3 5)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值 P值3 9.5 8±8.9 2 6 0.8 4±9.6 8 9.5 5 5 1<0.0 5 4 0.0 6±7.2 3 7 3.2 3±1 0.4 6 1 5.4 3 2 8<0.0 5 5.1 4 3 2<0.0 5 4 9.1 5±9.5 8 3 3.5 2±7.2 9 7.6 8 1 2<0.0 5 4 8.2 8±8.6 7 2 5.4 1±8.4 6 1 1.1 6 9 3<0.0 5 4.2 9 6 3<0.0 5

2.2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发生氧中毒、鼻窦气压伤等不良事件2.86%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n(%)]

2.3 两组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提升,且研究组精神健康(88.06±7.23)分、社会功能(89.23±8.56)分、躯体疼痛(88.03±8.51)分及一般健康(87.26±7.23)分等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内分布,为造成人类死亡第二病因,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大,脑梗死疾病发病、致残率逐年上升[8-9]。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为血液、血管等异常导致机体脑动脉狭窄、阻塞,危险因素比较多[10]。对急性脑梗死疾病,临床通常进行CT、磁共振等疾病诊断,采用溶栓、药物等治疗方案,其中高压氧、早期康复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恢复质量[11-12]。为提升患者疗效,该研究主要对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提供临床相关参考。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对照组(n=3 5)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研究组(n=3 5)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t值P值6 2.0 6±8.6 8 7 9.2 5±9.2 5 8.0 1 7 2<0.0 5 6 3.2 8±9.2 3 8 8.0 6±7.2 3 1 2.5 0 3 7<0.0 5 4.4 3 9 5<0.0 5 6 3.5 8±8.7 8 7 8.2 9±7.2 9 7.6 2 5 8<0.0 5 6 4.2 4±8.2 7 8 9.2 3±8.5 6 1 2.4 2 1 3<0.0 5 5.7 5 6 4<0.0 5 6 1.8 1±7.7 4 7 9.2 5±8.1 6 9.1 7 3 8<0.0 5 6 2.4 1±8.2 9 8 8.0 3±8.5 1 1 2.7 5 8 0<0.0 5 4.4 0 5 7<0.0 5 6 2.1 5±9.2 1 7 7.2 5±8.6 5 7.0 7 0 2<0.0 5 6 3.5 4±8.2 9 8 7.2 6±7.2 3 1 2.7 5 7 4<0.0 5 5.2 5 2 9<0.0 5

该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功能评分均改善,治疗后,研究组神经(25.41±8.46)分比对照组低;及肢体运动相关功能(73.23±10.46)分比对照组高;研究组发生氧中毒、鼻窦气压伤等不良事件2.86%比对照组少,结果与林璐璐[13]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3.92%低于对照组25.49%,存在统计差异相符合,表明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患者,更能显著改善其神经、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质量,并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原因分析考虑可能为,因脑梗死患者右神经元相关细胞炎症反应、坏死情况,会出现脑水肿等症状,研究组患者采用高压氧与早期康复干预联合方案,其中早期康复干预,通过训练指导、肢体摆放、物理治疗、肢体运动等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神经损伤恢复。而高压氧治疗干预,通过高压下吸氧,增加血氧溶解度,提高机体血压分压,调节患者氧代谢,还能有效改善机体脑微循环,对脑自由基抑制进行再灌注,从而有效恢复脑组织供养,调整患者脑缺血状态。并且,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氧干预,能有效保护脑缺血半暗受损神经元,促进缺血组织扩张,高压氧下患者脑血液速度提升,能有效减低红细胞相关集聚,有效形成侧支循环,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氧中毒、鼻窦气压伤等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该研究中,研究组精神健康(88.06±7.23)分、社会功能(89.23±8.56)分、躯体疼痛(88.03±8.51)分及一般健康等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患者,更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恢复质量。受样本、时间等影响,关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情况,有待再临床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高压氧与康复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高压氧肢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