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维脉与《周易》乾坤二卦关系之浅析

2019-09-04

广西中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胆经脾经主治

李 冲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200)

阴、阳维脉属于奇经八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唐代医家杨玄操注曰“此脉为诸脉之纲维”[1],点明其连接、联络全身诸阴阳经的生理功能,尔后明代李时珍更是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强调指出“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2]。此论从人体这个立体空间方位上将阳维主表喻为《周易》的乾卦(天),阴维主里譬为坤卦(地),一表一里,一天一地,维系人体一身之阴阳诸经,运营气血濡养表里,本身就是一种阴阳表里互相协调配合的关系。由此可见维脉之重要性,而文献资料记载表明,有关维脉的研究较少,笔者不揣陋昧,对阴、阳维脉与《周易》乾坤二卦的关系作一探讨,以期为阴、阳维脉的适应病症谱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1 阴、阳维脉的主治病症范围

阴、阳维脉本身并无专门穴位,且内无直接联系脏腑,故其具体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其所交会的手足太阳、手足少阳、足三阴经以及任督二脉等多条经脉的交会穴上,这些交会穴既能治疗各自所属经脉(脏腑)的病症,还能治疗与其相通的二维脉的病症,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

《难经·二十九难》曰:“阳维维于阳……阳维为病苦寒热。”[3]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三阳俱属于表,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大多分布在头肩部,故其所主治的病症主要以寒热、头痛为主,但由于这些交会穴的归经和部位的不同,因此寒热之症又各有偏重,主要以少阳为主,根据历代文献记载,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最多。2016年出版的针推专业教材沈雪勇教授主编之《经络腧穴学(新世纪第四版)》中,阳维脉的16个交会穴中足少阳胆经就占了10个,分别是阳交、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故说明其生理上主要与足少阳胆经联系最为密切,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阳维脉交会穴的主治病症与足少阳胆经病候及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的病症最为相关。

《难经·二十九难》载:“阴维维于阴……阴维为病苦心痛。”[3]阴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诸阴经之功能,三阴俱属于里,与阴维脉所交会之处主要位于胸腹,故其主治病症多以心胸腹疼痛为主,同理,因其交会穴之归经、部位不同,因此主治病症又各有偏重,主要以足太阴为主,根据历代文献记载,阴维脉与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最多。在《经络腧穴学(新世纪第四版)》中,阴维脉的9个交会穴中足太阴脾经就占了4个,分别是冲门、府舍、大横、腹哀,故其生理上主要与足太阴脾经的联系最为密切,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阴维脉交会穴的主治病症与足太阴脾经病候及足太阴脾经循行部位的疾患最为相关。

综上,阳维脉主治与胆经病候为主,阴维脉主治与脾经病候为主,而明代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阳维脉、阴维脉的顺序置于八脉之首,分别类比其为《周易》乾卦(天)、坤卦(地)而具统领八脉之义,故下文将从胆(经)与乾卦、脾(经)与坤卦两个角度进一步阐述二维脉与乾坤二卦的关系。

2 胆(经)与乾卦的联系

从乾卦的象征义来看,清代郑钦安所著《医理真传》曰:“乾为天,属金,纯阳也。称为老父、老阳、老子。又名曰‘龙’……乾之初爻,乘于坤之初爻,而生长男,震也。”[4]由此可见乾卦象征着纯阳、老阳,乾卦象由三条阳爻组成,阳气最为旺盛,能生震卦,而震卦和人体胆、肝相应[5],又胆为少阳,在经脉联系上属胆经,故乾卦能生震卦,即为乾卦(老阳)可生胆(少阳),据此可将乾卦与胆(经)联系起来。

从中医子午流注来看,十二时辰各有十二经当令,子时为胆经所流注,笔者根据《周易》后天八卦图及子午流注十二经纳支法绘出下图(见图1),可看到子时所处的八卦方位为坎位,坎卦为水,在人体与肾相应[5],肾为阴中之阴,此位置刚好走的是《周易》一日太极图中的正下方阴阳转换之处,至阴之处有属性为阳的鱼眼,阴中含阳,为阴极阳生,且胆经当令的子时为一天中阴气最重之时,也是一天中阳气开始生长之时,寓示着一阳初生,又胆为少阳,故可以将子时、胆(经)、坎卦三者联系起来,三者不但所处方位相同且寓意也相类,寓示着阴极阳生的少阳。坎卦的上一卦为乾卦,方位相邻,坎卦为水,乾为阳金[6],五行学说中金能生水,再联系前面所言乾卦为老阳、纯阳,阳气最盛旺,乾卦(老阳)能生胆(少阳),故可推断坎卦位同时也是胆经所当令的子时位,所生之一阳(少阳)乃由乾卦(纯阳)所推动化生,正如郑钦安《医理真传》所言“坎中之一阳也。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4]。又郑钦安《医理真传》曰:“坎中真阳,肇自乾元一也……子时一阳发动,起真水上交于心。”[4]

图1 子午流注循环图与《周易》后天八卦重合图

如果从《周易》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来看(见图1),乾卦所处的方位与巽卦的方位彼此相对,刚好在对角线上,这与子午对冲理论有类似之处。该理论源于《周易》,它在十二消息卦中得到一定诠释,十二个卦分别代表十二时辰,且子午、卯酉等时辰的每组卦分别处于同一层次上的两极,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认为时辰对冲的经脉间气血相互输注从而达到经脉阴阳气血平衡协调[7]。具有对冲关系的脏腑、经脉在生理上有互相调节作用,在病理上可互相影响[8]。虽然乾卦与巽卦并未配有相应的十二时辰,但它们方位上彼此相对的关系正类似于相互对冲的两条经脉,都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两极即对角线的两端,故据此可推断相对的卦象及其所代表的脏腑、经脉在生理和病理上也有联系,“乾为阳金应大肠……巽为阴木应胆”[6],故此处又可将乾卦(金)与胆(木)联系起来,且五行学说中金能克木,乾卦(金)与巽卦(木)各自所配属的五行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正说明乾卦象天而统八卦的重要地位,这与阳维脉(李时珍喻阳维脉为乾卦)总维一身阳经气血故而能调蓄少阳胆经气血的生理功能含义相符。

如果从八卦取象来看,《周易》曰“乾为天……巽为木,为风”[9],这是乾卦、巽卦所应自然之象,曾仕强在《易经的奥秘》中将巽卦解说为“天下面动就是风”[10],这也是对巽卦卦象之由来及其与乾卦关系的一个说法,故巽卦与乾卦互有联系,而巽为阴木应胆[6],胆联络胆经,再次印证了胆(经)与乾卦有关联。

从中医藏象学说来看,《素问》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11]王冰注曰:“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12]此为《黄帝内经》中关于胆主决断生理作用的记载,即胆具有判断事物及作出决定的功能,这一机能使得胆对于消除和防御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及确保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3],正如《素问》所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11]。王冰注曰:“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12]说明十一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各脏间的协调统一,都有赖于胆主决断生理机能的正常,这与乾卦统领万物并保持万物协调的象征意旨相符,正如《周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9],说明乾卦象天,统领万物,天道的运行变化使万物各有性命和禀赋并保持着万物的和谐,乃因守持正固而得利。此外,胆为少阳,主生发之气,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激发鼓动作用,胆气豪壮者能消除不良刺激的影响,作出合理的决断而不至于虚怯,故少阳胆之生发作用的正常对胆主决断机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前文所述胆之少阳由乾卦之老阳所生,乾之老阳又可推动万物的运化,进而辅助少阳的升发。乾元象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寓意着对人体气机的通运也有一定影响,故影响着胆气的生发运动,进而调节着胆主决断机能的稳定,这就将乾卦的象征易理与胆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了。

综上,胆(经)与乾卦有联系,李时珍将阳维类比乾卦,而阳维本身与胆经交会穴最多,据此可将阳维脉、胆(经)、乾卦三者在理论上联系起来(见图2),印证了阳维脉主治以胆经病候为主。

图2 阳维脉、胆(经)、乾卦关联图

3 脾(经)与坤卦的联系

从坤卦象征义来看,《医理真传》曰:“坤为地,属土,纯阴也。”[4]坤卦属土,而脾在五行应土。坤为纯阴,阴气最为旺盛。《素问》曰:“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14]故脾与坤卦在各自所应之五行、阴阳属性上相符,而脾在经脉上又联系脾经。

综上,脾(经)与坤卦有联系,李时珍以阴维譬坤卦,而阴维本身与脾经交会穴最多,据此可将阴维脉、脾(经)、坤卦三者在理论上联系起来(见图3),同时这也佐证了阴维脉起点为三阴交穴的观点,此说最先由隋代杨上善提出,若根据阴维脉、脾(经)、坤卦三者之联系,故推断阴维脉起于脾经穴位较为合理。

图3 阴维脉、脾(经)、坤卦关联图

4 结语

总之,通过分析《周易》乾坤二卦的取象、卦位及其所对应的阴阳五行属性等方面与胆(经)、脾(经)的联系,首先对阴、阳维脉主治的机理作了另一角度的阐释,说明阳维主治以胆经病候为主并非仅因阳维脉与胆经交会穴最多,阳维脉所象征之乾卦与胆(经)的关联也不失为一佐证,同理,阴维主治以脾经病候为主并非仅据阴维脉与脾经交会穴最多,阴维脉所象征之坤卦与脾(经)的联系也可作为依据;此外这也为李时珍喻阳维脉主表为乾卦(天)、阴维脉主里为坤卦(地)提供了另一理论依据,表明并非仅根据李时珍《奇经八脉考》[2]之“阳维……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的二维脉分属表里营卫之论。据此,在临床上运用二维脉治疗疾病时,或可从阴、阳维脉分别调治脾经、胆经相关病证这一思路出发。

猜你喜欢

胆经脾经主治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进补不如敲胆经
“大象腿”、“萝卜腿”常敲敲胆经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调好脾经身体棒
最方便的健身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