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9-09-04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黄疸型多烯胆碱

白 璐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科(锦州 121000)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炎类型,部分患者可发生胆汁淤积,对肝细胞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肝功能[1-2]。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会因为肝内胆管,肝脏细胞等的病理性改变,引起胆汁排泌困难的现象,临床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皮肤黄染等症状,同时各种胆红素、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显著增高。由于该病起病急,发展快,所以要及时予以临床处理,以防止肝炎的慢性化趋势而危及患者生命[3]。本研究4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并观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 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②患者须连续2次以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72 μmol/L ;③有黄疸症状和体征。排除标准:①药物性肝损害;②酒精性肝损害;③肝硬化;④糖尿病,梗阻,溶血性疾病;⑤自身免疫性肝炎;⑥治疗依从性差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就诊序列号,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34±11.2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7.56±10.3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国药准字:H20059010) 加入5% GS250 ml静脉滴注,1次/d; 甘草酸二铵150 mg(国药准字:H10940191)加入5%葡萄糖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 水飞蓟素胶囊140 mg,口服,3次/d(国药准字:H20160336)。疗程4周。

2.2 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150 mg(国药准字:H10940191)加入5% GS250 ml静脉滴注,1次/d,水飞蓟素胶囊140 mg,口服,3次/d(国药准字:H20160336),疗程4周。

3 观察指标 ①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重点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②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厌食、腹胀、乏力、肝区不适,根据严重程度以0~3分计,分数越高为症状越严重。

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降至治疗前的2/3;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以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率。

结 果

1 肝功能比较 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临床症状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腹胀、乏力、肝区不适、恶心纳差等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血清炎性因子 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3。

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 (μg/L)

4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例(%)]

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讨 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种类型,我国是乙肝大国,不止乙肝,甲、丙、丁、戊等肝炎病毒感染也很常见,其导致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4-5]。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由于胆汁分泌,可导致胆红素、各种肝脏代谢酶等不能够和胆汁一起从胆道排出,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皮肤黄染、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可显著增高。不仅可对患者肝细胞造成严重损伤,还可引起如肝硬化、肝衰竭等并发症或呈慢性肝炎改变。因此需要进行临床干预。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天然大豆中提取的一种混合物。经大量动物实验证明,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一种安全无毒的药物。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脏代谢活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6]。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和人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磷脂相似,其吸收入血后可发挥类似磷脂的功能。而磷脂是机体肝细胞合成脂蛋白,将脂质从肝细胞转运到外周储存该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7-9]。多烯磷脂酰胆碱进入肝细胞后,与肝细胞膜、细胞器膜相结合而发挥其生理功能[10]。首先,多烯磷脂酰胆碱直接影响肝细胞膜结构,恢复各类酶活力和改善肝功能;其次具有促进肝组织再生的功能;再次,多烯磷脂酰胆碱可转化胆固醇和中性脂肪成为机体易代谢的分子形式;最后还可分泌入胆汁,具有稳定胆汁的功能[11-14]。因此,肝炎治疗中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达到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器膜、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许多有关黄疸型肝炎的相关研究也证明了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被多部肝病治疗书籍列为抗炎保肝的有效治疗药物。本研究中,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黄疸消除,改善患者乏力、厌食等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进程,提升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很高。所以,将多烯磷脂酰胆碱广泛应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具有一定价值和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黄疸型多烯胆碱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与丹参注射液、氨甲环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复方氨基酸配伍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