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2019-09-03张俊忠莫祥怀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种属分布区植物区系

张俊忠 莫祥怀

摘要: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94科,596属,1060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5科,60属,90种;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4科,531属,964种;珍稀濒危植物21种。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保护区植物区系比较古老,科的组成中,属和种都是以单属科和单种科为主体。在属的水平上,属的组成中,单种属和寡种属是构成属的结构主体,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195属,占保护区种子植物非世界分布属的39.55%;中国特有属6属(占1.22%),说明该区存在特有现象,但不明显。

关键词: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区系特征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d sivein spection,there were totally 1060 species of wilds permatophyte,including subspecies,belonging to 596 generaand 194 families in Qimuzhang Nature Reserve. Among them,35 families,60 genera,90 species belonging to fern,5 families,5 genera,6 species belonging to gymnospermsand 154 families,531 genera,964 species belonging to angiosperms. 21 species arera reandendangered plants.Seed plants of the genus floracom position varies the tropical elements were dominant and the flora was remarkably characterized by tropical zone.For areal types of families,pantropical families contributed 57.03% of the total families.The plant composi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 is tics of there serveisancient. In the composition of families,both genera and species are dominated by single branch and unispecific families. At the genericlevel,single species and oligopoly species are the main structure of genus.tropical elements were the dominant components,19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ropical genera contributed 39.55% of the total.There were 6 generaendemic to China,in which contributed 1.22% of the total.

Key words:Qimuzhang Nature Reserve;Composition of plantspecies;Flora characteristic

植物區系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是在一定的地理、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1]。植物区系特征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对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及植被的系统研究非常有限,相关植物、植被的调查研究多侧重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等,而对其植被及区系究甚少[3-5]。为此,本研究依据近期科考补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评估与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东部,五华县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8′49?~115°23′37?,北纬23°46′11?~23°51′43?,总面积5880hm2,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保护区所在地属于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群峰矗立,相对高程多在500~1000m,其中最高峰七目嶂海拔1318m。由于雨量多,瀑流切割强烈,地势起伏大,沟谷纵横,溪流遍布,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格局;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发育着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为不同生境要求的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6]。

2 研究方法

采用“样线+样点”法,结合群落调查,对区内野生植物进行系统考察,通过标本采集、资料查阅,专家鉴定,整理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进行区系分析。生活型、生态型根据《中国植被》中生活型系统进行划分[7],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根据李锡文、吴征镒[8-10]的方法进行划分,科、属的等级划分参照何增丽[11]的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由表1可知: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94科,596属,1060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5科,60属,90种;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4科,531属,964种(单子叶植物23科95属142种;双子叶植物131科436属822种)。根据Drude氏生活型系统,将区内的种子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类,该区域草本植物包含草本植物378种,占总种数的38.97%;木本植物包括乔木296种、灌木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0.52%、0.82%;藤本植物95种,占总种数的9.79%。该数据反映出保护区种子植物生活型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植被特点,生活型多样,草本植物占优势。被子植物占区域种子植物总数的89.09%,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区内种子植物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科、属、种数的65.43%、27.92%、13.91%,说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种子植物区系中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3.2 保护区植物科的成分复杂

3.2.1 科的组成 将保护区159科划分为5个等级。含20种及以上的大科共有11科,分别为菊科(含39属57种)、禾本科(含29属35种)、蝶形花科(含22属38种)、茜草科(含20属34种)、兰科(含17属25种)、蔷薇科(含16属36种)、莎草科、大戟科(含15属27种)、莎草科(含12属24种)、山茶科(含9属28种)、樟科(含7属32种)以及壳斗科(含5属30种),共计191属366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6.92%、35.63%和37.73%。保护区内较大科(10~19种)有13科,共计75属177种,有中等科(5~9)和寡种科(2~4)85科,共计220属377种,仅1科1种的有50科50种,占总科数的31.45%(表2)。科的组成结果表明,区内单种科和单属科所占的比例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系的古老性该区生,说明物多样性较复杂;另外,单型科常表示该科物种在这一地区的演化终极,极有可能消亡,单型科越多,科的多样性就越不稳定。

3.2.2 科的分布区类型 根据吴征镒[9-10]的方法,对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128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4个变型(表3)。区内以泛热带分布的科所占比例最大,为73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北温带分布次之,共19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14.84%。区内植物热带分布型有94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73.44%,优势科(较大科以上)中泛热带分布的有15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40.16%。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质的科占优势,表现出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

3.3 保护区植物属的成分特征明显

3.3.1 保护区植物属的组成 在保护区种子植物属内种的组成中,种子植物属共计536属,按所含种数可划分为4个等级。由表4可知,区内以单种属和寡种属(2~4属)占优势,共计511属766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91.81%、72.28%;中等属(5~9)、较大属(10~19)共计25属204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66%、21.03%。单种属一般代表着植物的古老属终结与新属建立2个方向,该区单种属占的比例最大为64.93%,说明该区域有利于古老残遗植物类群的保存与新建类群的迁移定居。

3.3.2 属的分布区类型 属能较准确地反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进化分化情况和地区性特性。根据吴征镒等对中国种子植物划分的分布区类型对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的493属进行区系分析,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表5)。区内热带性属共计357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2.41%,温带性属共计130属,占26.37%;中国特有分布6属,占1.22%。整个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说明了本区系的热带、亚热带性质。保护区种子植物群落中的乔木层优势属有榕属Ficus、冬青属Ilex、山矾属Symplocos、安息香属Styrax、厚壳桂属Cryptocarya等都属于此类型,另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热带雨林下层和层间常见的粗叶木属Lasianthus、九节属Psychotria、巴戟天属Morinda等也属于此类型。本区系与世界各地植物区系的联系程度来看,在热带成分中,与泛热带(29.21%)和热带亚洲(13.79%)联系最密切;温带成分中,与北温带(6.90%)和东亚(5.48%)联系较密切;与泛地中海的联系最少(0.20%)。该区系的另一个特征是植物组成较分散,含单种的属和寡种的属较多,其属内种的组成与科内种的组成比较一致,即较少的属含较多的种,绝大多数属含有的种类较少,这是植物区系比较古老的一个原因。在该区的植物区系中,含种类多的科、属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区内中国特有分布6属,占中国特有属260属的2.3%,说明该区特有现象占有一定比例但不明显[11]。

4 结论与讨论

4.1 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 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94科,596属,1060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5科,60属,90种;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4科,531属,964种,其中,单子叶植物23科95属142种,双子叶植物131科436属822种;珍稀濒危植物21种。区内种子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科、属、种数65.43%、27.92%、13.91%,是广东省种子植物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区种子植物的生活型多样,主要以草本植物為主,种类丰富,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植被特点。

4.2 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性质 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另一个特征是植物组成较分散,在科级水平,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4个变型,在属级水平上,共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主要原因在于区内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分别占总属、种数的91.81%、72.28%,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地理成分方面,在科、属2个层次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性质,泛热带分布的科有73个,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03%,其表征科主要有山茶科、樟科、壳斗科、芸香科等优势科;区内热带性属共计357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2.41%,分布最广泛,与泛热带、热带亚洲分布,联系最密切,分别占该区总属数的29.21%、13.79%。

4.3 植物区系具古老及复杂性 在起源特点和特有现象方面,种子植物起源比较古老,分布有很多古老的类群,主要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壳斗科、木兰科、毛茛科的部分物种;区内单种属与寡种属,分别占总占总属、种数的95.32、78.97%,占绝对优势,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及复杂性。中国特有分布6属,占1.22%,特有现象存在,但不明显。

参考文献

[1]吴征镒,王菏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125.

[2]夏延国,宁宇,李景文,等.中国黑戈壁地区植物区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9):1906-1915.

[3]徐晓丽,李坤新,林锦森.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江西园艺,2004,20(4):35-36.

[4]朱报著,张东生,徐斌,等.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J].广东林业科技2007,23(2):24-27.

[5]王勇进,李秉滔,徐祥浩.广东五华七目嶂植物区系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3):102~109

[6]邓辅唐,徐颂军,徐祥浩.广东省七目嶂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类型[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J].2004,12(1):36-40.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94-96.

[8]李锡文.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9]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IV):1-139.

[10]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2-80.

[11]何增丽,王天鹏,胡爽,等.广东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5,31(6):8-15.

[12]应俊生,张玉龙.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4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种属分布区植物区系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区系形成原因
石斛碱在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的种属差异研究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平衡透析法考察豆腐果苷血浆蛋白结合率:种属差异研究
厚朴提取物HK-1在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
基于深层神经网络(DNN)的汉语方言种属语音识别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