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军长和他的恩师

2019-09-03黄朱清

铁军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四军部队

黄朱清

沈穆

战争年代的沈穆

赴东北“抢史”,社长王清葆出面联系原沈阳军区相关部队领导,获许采访军队高级干部。在三十九军大连干休所,寻访到了原副军长沈穆,他是新四军三师老兵。

沈穆,生在苏北农村,上完小学就在建阳县海南中学读初中,当时学校配有生活指导员,她叫田林,其实,田林是县委派出的地下党到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的。这位生活指导员经常找学生谈心,聊抗战局势;聊共产党是什么党;聊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是共产党,这个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她引导学生认识和相信共产党,努力成为这个党的一员。沈穆聆听过她多次教导,联想起日军占领了苏北城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心里企盼早日投身革命,抗日救国。有一天,田林把同一个班的沈穆、吴金城、刘兆龙叫到一户群众家里,悄然告诉说,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举行了入党宣誓,宣布3个学生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

沈穆入党,是1943年,在读初中二年级。

翌年,新四军三师来海南中学招兵,给两个名额,田林推荐沈穆、吴金城。年龄最小的刘兆龙急了,“我们是一个党小组的,不能唯独不让我去”。田林向部队请求增加名额,3人一起参加了新四军。这时候,抗日战争即将由战略相持转入局部反攻,为配合盟军未来作战,三师要在苏北办一个气象训练班,培养气象观察员,熟悉和掌握苏北沿海地区气象,为盟军飞机航行服务。这个班学员除了招一部分中学生,还从抗大五分校抽调了人,加起来20来个,沈穆等3人来到三师,就成了气象培训班的学员。培训班吃住借用老百姓房子,学员们动手盖起简易草棚教室。通过苏北地区抗日民主政府请来气象教员孙馥如,这位教员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学生,课讲得好。同时聘请了数学教员。教学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风向仪等等,是由上海地下党帮助买的。培训的内容坚持少而精,倡导互帮互学,培训花了大半年时间,完成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基本掌握了气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气象测量仪器的操作等基本技能。气象训练班结业时传来消息,日军投降了。原本苏北地区准备设立军事气象站的,国际局势一变,这个计划就撤销了,这批学员直接分到新四军三师所属部队,沈穆分在了八旅二十二团。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定从关内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挺进东北,发展东北。1945年9月,新四军三师挥师北上。沈穆跟着部队踏上了挺进东北的漫漫征程。

沈穆回忆,国民党部队是乘火车、坐军舰开往东北的,我们呢,靠的是两条腿,部队到达华北时,国民党军队已经把山海关占了。隆冬季节,天气特别冷,我们没有帽子,就拿出毛巾把冻得通红的耳朵包起来。衣服也单薄,每人发了几尺白布裹在身上,浩荡队伍,望过去白花花一片。部队天天行军,一天平均走七八十里路,背包、还有枪支弹药,身上负荷四五十斤重。到了宿营的地方,忙着烧水泡脚,把脚上的水泡挑破。从苏北出发,跑了两个半月,行程几千里,进驻辽西地区。部队来到东北之后,就深入农村发動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搞土改,建立根据地。

田林同志90 岁画作《国强民富连年有余》

田林夫妇晚年留影

沈穆回忆说,解放战争开始,我们与国民党部队作战,打过辽南战役,攻取了沈阳南部的辽阳、鞍山和营口,切断了敌人的海上运输线,又从南面孤立了沈阳之敌。之后,部队还参加了锦州战役。锦州,是山海关前的一个据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打锦州的时候,炮兵集中炮击城墙和主要防御工事,为部队城防突破打开通道。攻下锦州,完全封锁了国民党部队向关内撤退的陆上道路,为夺取辽沈战役全胜奠定了基础。沈穆所在的原新四军三师八旅,解放战争中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1949年二纵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又从东北转战广西,解放了桂林、南宁等城市。抗美援朝,沈穆在朝鲜战场两年零七个月。1953年5月,部队回国驻辽东地区。这时候沈穆已经从作训参谋、副团长等岗位成长为炮兵师的副师长。之后,沈穆又由三十九军副参谋长提升为这个军的副军长。

沈穆妻子张力珍,寻访时对我们说,老沈这辈子最忘不掉的人,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离休之后,沈穆总在努力打听田林的信息。

新世纪来临,沈穆终于获悉田林健在,居住在江苏南通市。他立即给她写信,介绍自己的军旅人生和幸福晚年,对方回了信。2010年,沈穆85岁,田林90岁。沈穆和老伴备了东北人参,写了喜气的条幅,由大女儿沈晓明陪同,特意赶到南通为田林祝寿。自离开中学参加新四军之后,相隔60多年没有见过田林,昔日师生,相隔一个甲子的重逢,甚感欣喜。

“现在我们3个人会互相通电话。吴金城在北京,小我一岁,当了铁道兵部队的师长离休的。刘兆龙小我两岁,在海口,他的部队当年参加解放海南岛,后来一直在海南,离休时是守备师的副师长。”沈穆把另外两个学生情况告诉了田林。

田林感慨地说,“介绍你们入党,那时候抗战还没有胜利哇,三个人在一个党小组,后来一起被新四军三师招去,三师黄克诚是师长,没想到你们现在都是军师职干部了,我真高兴。”

田林,1921年7月24日生,江苏建湖县人,1941年4月参加革命,抗战年代受县委的委派,来到中学里做党的工作,对外称“生活指导员”。1945年下半年,她被安排到党校学习,学习结束组织上又把她派到盐阜地区直属中学任党支部书记。抗战胜利后,田林当了县里的分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她做过省委党校教员,曾担任徐州市委党校副校长。1982年离休,时任中共镇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沈穆携妻子张力珍和田林(右二)及她丈夫吴明政(右一)在南通合影

2018年10月,田林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8岁。

2019年2月下旬,受沈穆夫妇委托,我去了南通,特地看望田林的丈夫、原南通市委顾问吴明政。吴明政比妻子小3岁,今年96岁。他和田林在抗日烽火中相识、相爱,夫妻相濡以沫72年。吴明政找出田林留下的离休证,对我说,“田林对党、对国家的感情很深。战争年代做政治工作,做党的工作,根据党的需要培养干部。后来就一直做党的教育、宣传工作。我们5个子女,4个中共党员,孙字辈里已经有了3个党员。”田林九十大寿,她开怀作画,取名《国强民富、连年有余》,真挚抒发对党、对祖国的爱。祝寿之日,沈穆亲临感受到了田林一家的和谐温馨。这一天,吴明政同样见证了一个从新四军成长起来的军职干部位高权重不忘恩师的高尚情操。

记者感言 这篇日记,是格外走心记录的。浓墨写了副军长沈穆,其实说了一个恩师和三个新四军老兵的大故事。在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日子里,许多老人总会提起当年参加革命的由来,总要说到那时候叫他们加入新四军的人是谁。田林,普普通通的中共地下党员,在艰难困苦的抗日岁月,深入学校开展党的工作,又把她亲手发展的3个学生党员送到新四军部队,继而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领导干部。革命人没有淡忘领路人。沈穆从农民之子锻炼为军职领导,他感恩田林的启蒙开导、引导,学生时代就入了党,有幸沐浴我党基础理论的滋润,由此开阔了心胸,坚定了革命信念,风雨不动安如山,致使军旅人生光彩夺目。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语重心长地说,“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中国有句俗话“饮水思源”。沈穆自离休后,总在寻找恩师田林。田林九十大寿之际,她意外收获一份“大礼”:沈穆,这位60多年没见面的学生,暮年携妻带女,千里迢迢从大连赶到南通来为她祝寿。人的进步成长,是离不开恩师指点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正是田林同志向3个学生党员深入浅出灌输革命理论,播撒党的阳光,促进他们秉持初心,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建功立业。在海口187医院干部病房,刘兆龙在病床上曾对我们说,我有今天,忘不掉中学里那位生活指导员。去年临终前,他还叮嘱妻子张翠英,如果我走了,要想办法告诉田林同志。今年元宵节过后,按照沈穆提供的号码,我拨通了北京吴金城的家庭电话,他今年92岁,他在电话里说,参加了新四军就没有见过田林。我告诉他田林已经走了,老人格外的懷念他。他说,田林介绍我们入党,是把我们叫到老百姓家里办的手续,我现在还记得。

(责任编辑 姚定范)

猜你喜欢

新四军部队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白菜心·新四军·人民江山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红色李巷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