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树植红山根脉永相连

2019-09-03

铁军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南市淮南新四军

淮南市与新四军,是血脉相连的关系。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用青山、绿树、红碑,将血脉相连的关系生动固化,成为精神的高地,追思的平台,纪念的载体,让人看得见,触得着,走得近,感得深。

16年来,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知名度越来越广,成为安徽省、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基地”,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还是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有数十位新四军老首长、老将军不顾年老体弱,挥毫为淮南新四军纪念林题词。他们中有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原总后政委、时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原副总参谋长胡炜,原北京军区司令员周衣冰,安徽省人大原主任王光宇等。

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张云逸、邓子恢、谭震林、罗炳辉、高敬亭等新四军将领的二代以及安徽省级领导黄岩、李世农、王光宇、郑抱真、杨效椿的子女到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为父辈的纪念树培土、浇水,鞠躬致敬,拍照留念。

正是因为有新四军纪念林,才让新四军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代记住了淮南市;也正是因为成为以新四军为主题的红色纪念地,才让淮南市的名片上多了一抹红色,让四面八方的人因为新四军情缘而认识这座城市。

几十年的奋战和奋斗是“因”,新四军纪念林是“果”,有因才有缘,有因才有果。

抗日的血流曾在这里奔涌

今天的淮南市以及周边地区是新四军曾经战斗的地方。淮南煤矿是重要的煤炭产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窑山,在1938年流淌着无数中国军民的热血,是中日军队反复争夺的阵地,65年之后,这里兴建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

1938年6月4日,日军占领淮南。此前,共产党人早已聚集到了淮南地区。1939年,蔡效唐被任命为新四军淮上支队支队长,到八公山、蔡家岗等地开展抗日活动。1939年6月和1940年7月,彭雪枫部先后两次进军淮上,打击日伪军,开辟根据地。 1940年7月后,凤台抗日根据地创建,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今天淮南市所属的凤台、寿县地区,包括淮南煤矿,就在新四军淮北、淮南两块抗日根据地之中。

曾担任过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的聂皖辉撰文说:“1943年,淮南矿区先后有400多名矿工,参加了新四军淮西独立团,仅大通矿一次就有樊传银等100多名矿工冲出牢笼,连夜奔上舜耕山,加入新四军,汇入抗日的铁流。他们中有许胜传营长等39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其英名永载淮南市烈士史册。至今,在沿淮地区还仍然流传着抗日英雄丁文山,带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二区队,抗击日伪的故事;流传着新四军四支队夜袭九龙岗,解救出100多名被关押的老百姓的故事。”(《丰碑颂》)新四军二师淮西独立团,还曾一举攻克了杨公伪军据点。

1950年,这块汇聚了抗日血流的地方建市时以“淮南”命名,在名字上承袭了新四军淮南抗日根据地的血脉,因这座城市和人民已经与新四军融为一体。

新四军的精华曾在这里集聚

1947年1月21日,新四軍番号撤销,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战斗仍在继续。“1946年新四军二师主力北撤后,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全境,实行白色恐怖。定(远)凤(阳)怀(远)县总队总队长孙传家、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衣冰奉命率领一支地方武装,余健、吴涛、马骞、宋乃冰、姚文玲、张剑鸣等组织的敌后武工队,以及留守在寿县、全椒县的赵凯、王光前等同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47年秋至1948年4月,郑锐、韩融、苏桦、罗平、陈振亚、杨效春、艾明山、王善甫等一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陆续回到津浦路西,与在此坚持的孙传家、周衣冰等汇合,加强了各级领导,经历了立足、站稳、巩固、发展等阶段,最终夺取了胜利。”(《林涛军魂》)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各级党组织对淮南煤矿尤为关注。“淮南矿区周边党组织,通过不同渠道,在淮南矿区上中层知名人士中大力宣传党的政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淮南地方史》一书中,罗列出开展此项工作的就有三个地方的党组织:以王钊为代表的豫皖苏军区六分区情报总站,以张剑鸣为代表的淮南路西工委,以朱怀明为代表的寿县中共组织。他们分别从凤台县、凤阳山和寿县,通过各种关系,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张剑鸣同志,深入虎穴,对大通地区上层人士倪荣仙和煤矿实力派人物胡卫中做教育争取工作,要他们认清形势,寻机立功。1948年底为煤矿免遭国民党反动派炸毁,倪、胡是有功的。同时,中共淮南矿区党支部也积极开展工作,成立了护矿队,日夜守卫煤矿、电厂和工人居住区。

1949年元月17日,豫皖苏军区六分区十二团,在政委霍大儒、团长蒋翰卿的率领下,渡过淮河,宣告淮南矿区和淮南三镇和平解放,淮南煤矿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无论是在凤阳山坚持游击战争的共产党各级领导,还是做淮南煤矿统战工作的共产党人,他们都曾是新四军队伍中的一员将士。他们用新四军精神,用新四军意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的斗争,保卫着淮南煤矿。

在全国解放的新形势下,大批曾经的新四军将士被党派到地方上工作。淮南建市之后的各级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也大都来自这支铁军,如:张恺帆、李任之、赵凯、段金波、封必琉、潘效安、丁继哲、陈希、朱杨、王乐平、高曙等。

这批新四军老战士,把余生的精力、智慧和情感都献给了淮南这块热土,把建设淮南当成和平年代新的征程,把铁军精神和作风带到地方工作中并发扬光大,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呕心沥血地为城市谋发展,使淮南成为安徽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他们忘我的工作,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被当今的人们深深怀念。

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

正因为淮南市与新四军有如此深厚的情缘,1992年淮南市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这是一个学习、研究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弘扬、传承新四军精神的社团组织。一批新四军老战士、老党员本着“研究军史,服务现实”的宗旨,发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优良传统,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好事。

2002年10月15日,为纪念新四军成立65周年,市新四军研究会倡议兴建新四军纪念林。一位参与建林的老同志说:“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是那场民族战争的直接参战者又是幸存者。对于当年艰苦岁月军民鱼水般的关系,团结对敌的爱国热情和不畏强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深深怀念……我们理所当然地担负弘扬新四军精神的光荣任务。兴建新四军纪念林,既是永恒的纪念,又是以史教育后人。这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丰碑颂》)

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刘兆福、苏长运两位年事已高、重病在身,一定让家属代自己捐款,说是新四军老战士的心意。遗憾的是,这两位老人未能见到纪念林建成,但他们的赤诚之心,“化作了纪念林中的一块无形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今人和后人的心中!”(《丰碑颂》)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就是由这样一颗颗赤诚之心发起、兴建的。而今前来参观纪念林的人,也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队队的青少年学生和机关干部,列队站在“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主碑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那是赤诚之心的相见和承诺,那是民族精神的传递和交接! (本栏目责任编辑 魏 冉)

猜你喜欢

淮南市淮南新四军
成长相册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侯超作品
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高钙植物肉
淮南王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