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柱

2019-09-03傅宁军

铁军 2019年4期
关键词:老庄人民军队伪军

傅宁军

“刘老庄连”纪念雕塑

刘老庄,苏北淮阴一个普通的村庄。四周树木环绕,一到初春,高高的槐树冒出绿芽,吐露着勃勃的生机。然而,我和友人并非踏春而来,因为76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惨烈而悲壮的血战,新四军82位抗日勇士长眠于此,刘老庄也成为一个不再普通的红色地标。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分兵11路合堵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奉命阻击,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与日伪军激战于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激战至黄昏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当他们的掩护任务完成后,全连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四连在抗战中敢打硬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名,让当地百姓非常钦佩。连长白思才,江西老表,16岁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在顽敌面前从来不皱眉头。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21岁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过。这是一个战争年代常见的组合,一个出身贫寒,文化有限,但骁勇善战;另一个识文断字,喜欢读书,因军旅生涯而脱胎换骨。连队两个军政主官,久经战火考验,也就三十出头的年龄,他们因共同的志向走到一起,性格互补,相得益彰,把连队带得虎虎而有生气。

强将手下无弱兵。四连的班排长和普通战士,大多数是抗战爆发后参军的身强力壮的贫苦农民。当山河破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自己家园的时候,他们不再四处逃难,而是辞别家人,用干惯农活的手拿起了武器。跟共产党走,跟新四军走,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打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是他们舍生忘死的坚定信念。而经历一次又一次战斗,他们从自由散漫的老百姓,成长为合格的新四军战士,纪律严明,冲锋陷阵,这些渴望与日本侵略者殊死作战的中国热血青年,形成了一个坚强而坚韧的英雄集体。

刘老庄之战,是一场装备与实力的较量,也是一场意志与精神的较量。四连82勇士凭借村前纵横交错的交通沟,打退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连长白思才和政治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多次突围,可惜未能成功,然而,四连并没有散,仍然是一个打不碎、嚼不烂的硬核桃,所有的成员没有一个后退,没有一个畏惧,他们以必死的决心坦然面对,如钉子一般固守在阵地上。日伪军集中猛烈的炮火,对四连的阵地展开了地毯式炮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被夷为平地。随后,日军大队骑兵实施冲击,试图以强大的声势压迫,彻底摧毁新四军指战员的意志力,从而彻底摧毁这个连队的抵抗力。血火相搏的战斗越来越残酷,日军指挥官的失望感也越来越重。不难想象,在炮火覆盖之下的新四军阵地千疮百孔,新四军官兵伤亡惨重,可是,新四军就是不投降,只要有一口气,仍在浴血顽抗,连续打退日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苦战至黄昏。

如血的残阳染透了半边天。在浓浓翻卷的刺鼻的硝烟里,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咬紧牙关,手握着手相互鼓励。他们清点全连,仅剩下伤残士兵20多人。他们掩埋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的枪支,他们搀扶着,挺直腰杆站立起来。他们把刺刀架上枪管,被硝烟熏黑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尽管弹尽粮绝,随着一声声男人的怒吼,最后的勇士端起刺刀,迎向扑来的敌群。勇士们就这样怒视着,展开了最后的拼杀。这是一场昏天黑地的白刃战,短兵相接,血肉横飞。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四连82位勇士面朝冲锋的方向,破碎的军装沾满了鲜血,全部壮烈牺牲在阵地前沿。他们并不自怜,只有对侵略者的蔑视,身为中国军人战死疆场,死而无憾。

刘老庄82烈士不畏强敌、以身殉国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斗到底、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江苏各解放区的抗日军民。四连用生命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利,书写了新四军的无上光荣。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说,刘老庄之战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朱德总司令在《论解放区战场》一文中,盛赞刘老庄82烈士是人民军队“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当新四军部队重新回到刘老庄后,当地群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将82位勇士的遗骨安葬于他们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这支82烈士的年轻连队,战士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很多人没有结婚,他们没能看到胜利的一天,但他们英名长存,与日月同在。他们永远30岁,用年轻的生命讲述新四军的传奇,讲述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

此后,多位军事专家研究刘老庄之战,认为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刘老庄身处苏北平原,村边虽有稀疏树林,基本属于“三无”:无高山丘陵,无森林沼泽,无高大建筑物遮挡,自己的兵力武器装备与日伪军比更是相差甚大,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四连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成功地掩护了刘老庄群众的安全转移,并为新四军领导机关、主力部队及当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机动,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值得研究的战例。

也许,有些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无法用武器装备解释。四连82位勇士的视死如归的钢铁决心,是一支人民军队无法被打败的精神之魂。82位勇士阵亡了,四连没有消失,新四军三师颁布命令,重新组建了第四连,命名它为“刘老庄连”,刘老庄选送了82名子弟补入这个重建的连队。而今,人民军队的装备已有了根本的改观,与许多英雄连队一样,“刘老庄连”的火红的旗帜,仍在走向未来的人民军队的序列中高高飄扬。

公祭82烈士后,当地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1947年5月,烈士陵园被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拆毁。1955年,中共淮阴县委、县政府又重建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南面大理石雕刻着黄克诚题词:“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模范、民族光荣”;北面大理石雕刻着张爱萍题词:“八二烈士,抗敌三千,以少胜众,美名万古传”。

如今,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村,2010年由资深设计大师齐康院士领衔设计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落成,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迹。宛如利剑般高耸的纪念碑下方,是原新四军副师长张爱萍将军所题“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中央青铜新四军雕塑,镌刻有周恩来手书的字迹“砥柱”。是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新四军是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刘老庄82位勇士身上,就折射着这种甘于牺牲的“砥柱”意志,他们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的绝不屈服的英雄故事,必将在岁月长河里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老庄人民军队伪军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廉政建设研究述要
抗战时期人民军队英模的作用及其启示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迷棋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