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金的浮沉往事

2019-09-03赵千懿沈阳东经

中国钱币 2019年1期
关键词:成色金条交易

赵千懿 (沈阳东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上海已逐渐发展成中国的金融中心。自三十年代起,全国各地的黄金市场金价均以上海为标价,上海金业交易所的每日金价,不仅在当地当期的各大报刊上登出,还要分电全国,甚至还要分电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孟买等国外金融市场。当时上海金市的黄金交易量巨大,交易的黄金来源分为国内、国外两方面,国内主要是北方和四川等地的砂金;国外主要是印度赤金和日本的金币。

上海金业交易所的交易物分为四种:

一、国内矿金,又称砂金,为国内天然的矿金,成色不定。

二、各国金块或金币,因日本距离上海较近且成色份量足,从日本进口占大部分。

三、赤金,亦称足赤,为外埠及上海金店、银楼需要的金条,买卖以一“平”为最小单位,每“平”为五条,计重漕平50两,价格则以一条10两计算。

四、标金,也做“骠金”,顾名思义规定成色重量的标准金条。上海通行标金每条计重漕平10两,其成色为“九七八”,每条标金除打有金号名称外,还有熔制的年份及“标金”两字。(标金分三种:北京985成色,重量360.118g;天津980成色,重量361.325g;上海978成色,重量366.71g)

上海的金货交易以“标金”为主,故有“标金市场”之称,其交易额仅次于伦敦和纽约,超过法国、日本和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交易市场,奠定了上海在世界金融史上的重要地位。

据耿爱德1927年出版的《中国货币论》,上海金业交易所中用于国内的标金交易,以“平”为最小单位,每平为五条,计重漕平50两;出口外国的标金因交易量大,规定每平为七条,计重漕平70两,价格均以每条10两计算,出口地有日本、德国、法国、印度、英国、美国等①。

专供出口的70两标金大条,至今未见实物,仅在195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外业务部编著的《金银银元白金参考资料》中,谈及其样式:“上海标金(专装至国外用),标金重70两左右,长四寸许,面上阔一寸一分,地阔九分许。”但透过一些留存下来的银楼老订单,依然可以看出当时交易量的巨大。

图1 美豊银行标金订单

图1 为三张美丰银行标金订单,正面:同一银楼一天内购买骠金数量分别是210两、350两、700两,每单交易额均为70的倍数,即:以每平按照漕平70两计重作为基础单位,符合出口骠金买卖单位标准。由此可得,该订单中订购的标金是用做出口交易。1929年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度量衡法》,统一全国度量衡,于1930年1月1日由工商部正式实施,其中规定1市斤等于500g,即为16两,1两为31.25g。而此三张订单时间为民国二二年六月十八日,即1933年6月18日,在民国《度量衡法》颁布后3年,说明上海黄金交易市场交易使用的骠金,并未采用新规标准,而是延续了原有漕平计重标准与国外进行交易。1934年实业部颁发训令《全国银楼业彻底改用市用制案》,此后的上海黄金交易市场交易是否采用新度量衡,有待进一步考证。

背面:带有明确的上海黄金同业公订买卖规则,其中第三条:兑换买卖成立后,均应互立公共规定之成单,投请上海金业公所附设之监查交换所验明注册、盖戳,方认为凭证。第四条:定期交易成立后,除本埠金业公所注册之同行各店或买或卖,均须缴存款定价值担保金于同行承受交易之店,当由该店书立收据付与买主或卖主为证。第五条:预订定期交易成立后,设有市价涨落,逾至原定价格五两时,得请买主、卖主照涨价之市价,结核补价,转立定单为凭。第八条:是如欲将他项金货或非同行之标金备抵交解上海通行标金者,以视该金色高次若干面议另订。第十条:定期交易如至期限末日,货未交清者,结核买主若干,照是日汇丰银行初次挂出之日洋电汇价目,以日本金币480元结核上海通行标金十两之价格,所卖主买回,每金十两,另贴前买主运费银三两。(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华的金融势力极大,当时标金买卖价格的计算,以伦敦电汇为依据。一战后,日本对华贸易聚增,在上海金融势力大增,标金价格逐渐转以日汇结算。交易所交制规则明确规定,以英商汇丰银行当天初次挂牌的日本电汇价格,并以日本金币480元合标金一条为标准。)第十一条:上海标金以金业规章包足九七八成色。交货时须由该号出立补色凭证单(即名曰啧头单)一纸,倘金色不足九七八,须依外国栋金厂凭单注明缺少成色若干,得向卖主补足,如无补色凭证,概不收受。

10两标金条目前存世仅见10余根,其外形呈长条状,长约4寸,宽厚约5分,酷似小砖。标(骠)金字样的戳记呈葫芦型或长方形,有的单一戳记打在金条正面的中间位置,有的成对戳记左右对称的分打在条正面的两端;有个别标金戳记打在金条侧面;而金条底部常记打银楼字号或也打“骠金”戳记(图2)。

现有的可查资料中,仅提到标金有70两和10两两个品种。但根据留存实物证实,标金还有第三种规格,即5两标金条(图3)。由于外埠及上海金店、银楼各店实力大小不等,因此推测,为分化提炼简单,运输方便,特设了5两的标金条,便于国内银楼间现货实物交易。该5两标金条的出现,弥补了现有资料对标金规格记载的缺失,更是对中国金锭品类认识的完善。

图2 十两标金(骠金) 铭文:公顺、赤金、骠金

此5两规格标金金条为该品类首见。成色实测为978,实称重量为180.38g。其外形和10两标金外形描述基本一致同为长条,仅尺寸有别。正面:长50、宽20mm,底面:长44、宽14、厚12mm,呈倒梯形体。标金戳记位于正面两侧,底部戳记尤为特殊,并未按常规打有银楼字号或者标金戳记,而是打有“足色”字样的葫芦型戳记。足色,多用于清代银锭成色的标注,这种采用足色标注标金的方式用于早期标金条,后期由于交易所内赤金条的交易非常少,索性选将成色达到九七八以上的赤金条加盖标金戳记后,充当标金用于交易。

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拟议改低货币重量成色,贬低货币价值政策。随后,美国正式宣布法定金价每盎斯35美元,每美元贬值为五角九分另六毫,并不断提高银价。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投机大增。1934年9月9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下令取缔标金及外汇的投机,上海金业交易所随即暂停标金交易,与财政部商妥以“关金"为结价标准(关金是海关金单位简称,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1934年9月11日起,中央银行每日早晨将标金标准价格及“关金”价格正式挂牌,外汇汇兑业务,由汇丰银行转移到中央银行。自1934年11月15日起,上海金业交易所标金买卖结价,以中央银行挂牌的标准价为依据。1935年11月4日,因白银外流严重,国民政府废除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银元一律归国有,英汇固定在一先令二便士,导致外汇、银价对标金行市的支配消失,金业交易所的标金交易由盛至衰。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大半个中国沦陷,沦陷区的银楼金店关张歇业,标金交易额数量极少。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金业交易所停止营业,标金交易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抗战结束后,上海也出现所谓的标准黄金,简称标金,成色为99以上,此标金非彼标金。

标金,曾为当时巨大黄金交易量的主要交易实物,如今却遗世寥寥,仅见的实物金条见证了其辉煌的曾经,注定了其收藏价值与历史存在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图3 罕见五两标金(骠金)

参考文献与注释:

①耿爱德(Eduard Kann)《中国货币论》1927年出版;

②《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③金德平:《寻找民国时期上海十两标金金锭》,《中国钱币》2017年,6月。

猜你喜欢

成色金条交易
金条失窃案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金砖“成色”依旧十足
经济不景气,黄金“成色”足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应飞雄的“金条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