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9-09-02董淦功

中外医疗 2019年17期

董淦功

[摘要]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高膽红素血症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方便抽取50例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该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其中,A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低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6.00%(χ2=4.153,P=0.042);对比两组治疗前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评分发现,相较于A组,B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4.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5)。 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其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状态,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6(b)-01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staglandin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hepatitis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0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hyperbilirubinemia who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as used as the study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double-blind method, 25 cases in each group. Among them, group A was given clinical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alprostadil in the treatment of group A,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prothrombin ti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otal Bilirubin,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6.00% in group A,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00% in group B,(χ2=4.153, P=0.042). The prothrombin tim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gallbladder befor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 of erythropoietin was found to be(P>0.05), and the comparis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prothrombin tim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irubin 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ore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A was 16.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B of 4.0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χ2=2.000, P>0.05). Conclusi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alprostadil in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hyperbilirubinemi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thrombin tim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total bilirubin status. It can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has a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Viral hepatitis hyperbilirubinemia; Alprostadil injecti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study

根据相关医学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机体肝脏炎症以及肝细胞坏死症状持续存在,进而导致其肝细胞胆红素排泄、转化以及摄取等功能出现衰退所导致[1]。当患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之后,会诱导其机体内Th1与Th2的表达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肝脏器官等发生弥漫性纤维化。根据相关医学临床研究资料表明[2],当患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之后,对其给予促进肝细胞恢复与积极退黄等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其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便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前列地尔注射液具备稳定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以及扩张血管等作用,现已成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重点药物之一[4]。但目前有关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文献资料仍然较少,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该次研究回顾性方便抽取50例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该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使用双盲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展开研究分析,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方便抽取50例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其中,A组收治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该组患者年龄为41~76岁,平均年龄为(59.49±7.44)岁。B组收治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该组患者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9.77±7.45)岁。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确诊为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②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对该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工作。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肾脏器官疾病者;②对该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③存在重度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临床工作展开者。通过观察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进一步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使用维生素K1(国药准字:H32026409)、门冬氨酸钾镁(国药准字:H20065112)等药物对该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

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与A组相同;使用10~20 μ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4565)与50 mL生理盐水混合,并以微泵注射的方式给药,1次/d。上述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治疗28 d[5]。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注射部位发红、瘙痒、头痛)。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①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且并未出现不良反应;②治疗有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有效控制;③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且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低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

对比两组治疗前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评分发现,相较于A组,B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25例患者中,存在1例注射部位发红、2例瘙痒、1例头痛,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B组25例患者中,存在0例注射部位发红、1例瘙痒、0例头痛,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157 P>0.05)。

3  讨论

现阶段,医学临床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了解,有研究学者认为大多数病毒性肝炎均与机体免疫絮乱以及病毒感染有着密切关系[6-7]。病毒性肝炎在急性加重阶段会导致患者肝胆细胞出现缺氧与缺血的情况,进而损伤其毛血胆管,从而形成高胆红素血症[8]。由此,应将改善肝细胞功能与加速黄疸消退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核心关键[9]。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为前列腺素e1,该成分能顾起到良好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效果,当进入人体后,能在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同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以此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以及增加脑血流量等效果,从而实现对患者机体微循环的有效改善[10]。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11],将76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展开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低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使用前列地尔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而该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低于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6.00%;对比两组治疗前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发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评分发现,相较于A组,B组各项指标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4.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在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与保障患者身体安全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其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状态,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佳,宫航宇,崔祖丽.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7):7-8.

[2]  杨利兵.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10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4):137-138.

[3]  再吐娜·买买提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3):114.

[4]  吕建萌,郭晓敏,杨谦,等.思美泰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5):623-624.

[5]  陈秀清,曹海芳.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8,40(9):2110-2112.

[6]  王汉,邹文爽,熊壮,等.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4):128-129.

[7]  孟庆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57-58.

[8]  古哈尔·司马义,赵金龍.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152-153.

[9]  陈安凤,谈勇,袁林杰,等.肝病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6):214-217.

[10]  张宁,陶晨,杜建霞,等.苦黄注射液不同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6):91-93.

[11]  王小坤,王运清.解毒化瘀方加减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肝纤维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6, 2(8):222-223.

(收稿日期: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