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扶贫推动农村落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2019-09-01刘圆荣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村

刘圆荣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国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渐成熟,具备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建設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比较落后,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只有实施生态扶贫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扶贫;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1 生态扶贫促进农村落后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经济方面主要是经济的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使环保产业成为新型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农村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分不开,而农村生态文明要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形成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次比例适中,合理分配。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污产业的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社会。

我国农村的生态扶贫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战略性思路。农村生态扶贫催生了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各地农村依据本地本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休闲产业;开发生态经济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生态扶贫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扶贫是科学的扶贫开发模式,克服了以往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扶贫模式,在扶贫的过程中保护了自然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生态扶贫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降低了农村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了第一第三产业的比例,第一产业中林地,果园地面积大增,有利于防止水土的流失,减少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二产业的比例下降,使得工业企业废弃物排放减少,从而减少水污染的发生,保护水资源;第三产业的发展如生态旅游业绿化了农村的整体风貌,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生态产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 生态扶贫促进了和谐社会,美丽乡村的发展

生态扶贫不仅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生产生态产品,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使人们吃的放心,从而增加人们的信任感,促进社会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发展,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依赖感;农村生态扶贫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农村容貌,规划村庄的房屋建设,增加农村绿化带的建设,大力清洁农村卫生,改造旱厕所建立清洁卫生的厕所,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形象,树立优美、整洁、划一的形象,给人带来一种舒适的环境,带来良好的心情,增加邻里的亲近感,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俗。生态扶贫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减少人民因为生活而产生的焦虑感,减少对社会的不满,从根源上杜绝报复社会的行为,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减少阻力和不确定的因素。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员的观赏,既可以让外来人员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同时外来人员又给当地带来外界的文化,使当地居民了解外面的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埋下伏笔。

3 生态扶贫使人们树立生态价值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后,与农民的生态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农民在社会的最底层,受教育程度低,生存能力较弱,没去考虑有关生态环境的问题。而转变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利于生态文明在农村的建设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农民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才能有力的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农民还没有完全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于生态文明观念处于萌芽状态,这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急需解决的难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态扶贫是一种社会实践,是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地缘资源情况的扶贫方针并实施的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生态扶贫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工业,使农民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接触生态概念,亲身体会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也可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村容的美化,河流的治理,道路的修建,给农民以美的享受和体验,在无形之中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民认识到农村自然风光,田园风光,不仅会带来收入,也是子子孙孙的永久性财富。

4 生态扶贫促进相关生态法律法规的健全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逼迫执行。2016年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知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3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生追究”。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划定生态红线,对于越过生态红线,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决不能手软。

生态扶贫使人民在脱贫的过程中,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使得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民众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检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

5 生态扶贫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在西方国家取得较好的成绩,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一些,同时我国还面临着经济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巨大压力,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也是举步维艰。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反过来金山银山未必就是绿水青山,在面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相互矛盾的时候,人人都会选择金山银山,在利益面前没有多少人顾忌中国的生态环境。同时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要求一个都不能少,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时间紧任务重,这给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压力,那么如何既要生态文明建设又要完成精准扶贫的任务,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无疑生态扶贫是一种良好的选择。生态扶贫顾名思义就是要从生态的角度来解决贫困问题,从贫困视角来思考生态问题,是生态和扶贫的结合,不仅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同时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扶贫主要是通过生态产业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使人民获得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生态扶贫在使得农村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村民越来越认可生态文明建设,使得村民看到生态资源也能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更加拥护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生态扶贫在促进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净化村风,收入的提高解决了村民的经济问题,也使得村民之间更加友好。

[参考文献]

[1]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8.

[2]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03):75-78.

[3] 崔久敏.当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4.

[4] 张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 戴圣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183-187.

[6]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