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及其实践困境研究

2019-09-01张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现实困境精准扶贫

张华

[摘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施策”、“三位一体”等。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获得重大实践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脱贫主体缺失、内生动力不足、考核机制过于指标化的困境。针对具体的困境,提出了培育脱贫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完善考核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实践意义;现实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的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把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阐明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困境以及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顺利完成2020年如期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如今,精准扶贫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要打好攻坚战,就要好好把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施策”、“三位一体”。

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困境

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脱贫主体缺失;二是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考核机制过于指标化。

2.1 脱贫主体缺失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了城镇,家中只剩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严重。尽管国家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以及信息网络设施,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产业,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更认识不到政策带来的巨大好处。在年轻人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导致脱贫实践主体缺失,由于留守老人们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落后、保守,不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或者对国家政策方针认识存在偏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落实政策的难度,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与信心,更影响了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2.2 内生动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从思想观念、信心毅力、志气勇气、文化水平、知识素养、智慧能力方面帮助被帮扶者。但是,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为了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国家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但是,这些扶贫措施相对见效较慢,周期长,内生动力不容易生成,而且培养的“造血”功能太弱,依旧难以产生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人口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难度更是极大。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产生对政策过于依赖的“政策懒汉”,群众参与性不强,脱贫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有些人盲目与他人攀比,对自己没有被评为贫困户心生不满,甚至到处诋毁基层政府人员,降低了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还有些人对政策的认知仅仅限于给钱给物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造血”功能的养成,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2.3 考核机制过于指标化

考核是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效果的衡量,也是检验各级部门是否将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的体现。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在实践中考核过于指标化。减贫人数与减贫率是考核脱贫效果的主要指标,由户到村、由村到乡、由乡到镇、由镇到县,考核资料繁杂,审核程序繁琐。建档立卡实践中的过度强调制度责任、忽视伦理责任的倾向, 不仅造成了考核上的唯数字论, 也造成了扶贫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能否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还关乎到地方政府官员的仕途考核,因此,上级部门为了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给下级部门施加压力,重压之下,容易产生“数字脱贫”的现象,甚至会虚报脱贫信息,严重影响脱贫质量和效果。

3 解决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对策

3.1 培育脱贫主体

在农村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精准扶贫脱贫主体严重缺失,为了摆脱这一实践困境,要培育脱贫主体,增加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最大程度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在整个脱贫过程中,驻村干部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做好本村的各项产业扶贫项目的同时,动员鼓励本村年轻人回乡创业,对积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二,利用好农村内部的农民人才。鼓励本村内部比较富裕的群体、粮食种植大户或者养殖大户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鼓励他们相互帮扶,先富带动后富。第三,培育当地新型农民。把当地思想觉悟高的农民组建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成为新型农民。

3.2 激发内生动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贫困家庭自身能够正确认识贫困,理解贫困的根源何在,淡化“贫困意识”,才能真正根治贫困。为了增強贫困人口的精神力量,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必须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及扶贫战略,积极投身于脱贫工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地区人口劳动技能相对缺乏,加上信息封闭,知识更新速度慢,因此,针对贫困地区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必须要把提高贫困人群的知识水平、提高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还应鼓励高校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高校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教育优势助力贫困地区,缩小城乡、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中西部的教育资源差距。

3.3 完善考核机制

针对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降低脱贫人数和脱贫率在指标考核中的比重,将脱贫人数和脱贫率这些数字化指标与当地百姓的满意程度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考核,简化数据表格资料和审核程序,减轻基层工作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从而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将精力投入到各项政策的落实上。第二,引入数据管理专业人才。可以引入精通计算机、数据化处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精准扶贫成效数据库,由专人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更新,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建立长效性的考核机制。在一定考核周期内出现脱贫再返贫或者捏造虚假信息者,要根据情节对其进行惩罚。

总之,为了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对策,以提高工作成效,保证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脱真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10-17(002).

[3] 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5).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现实困境精准扶贫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