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思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9-08-31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想象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陈 璐

一、为什么?——“思动课堂”的提出缘由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其中既有外显的操作活动,更离不开内隐的思维活动。但在日常教学中常见以下现象:只见“活动”不见“数学”,学生“动而不思”,课堂上如走马观花,学习的过程浮于表面;只见“数学”不见“儿童”,为完成教学任务压缩活动时间,学生“思动脱离”,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如何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值得思考并尝试。为此,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眼学生的思维发展,致力于小学数学“思动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二、是什么?——“思动课堂”的内涵解释

“思动课堂”包含着“思”与“动”两个方面。其一,“思”。“思”是内在的、是隐性的,指思考、思想、思维等。数学教学要驱动思考、融入思想、发展思维。教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感悟数学思想,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其二,“动”。“动”是外在的,是显性的,包括“五动”:口动(善于表达,学会对话)、手动(善于操作,学会合作)、耳动(善于倾听,学会辨别)、脑动(善于思考,学会思维)、情动(善于理解,学会欣赏)。手动、口动、耳动即学生行为上要参与;脑动即学生思维上要参与;情动即学生情感上要参与。这里的“动”是多维的,是立体的,是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活动”的状态。

综上可见,“思”遵循认知心理的规律,是“动”的本质和目标;“动”遵循儿童心理的规律,“动”是“思”的形式和载体。“思动课堂”是关注生命情怀的课堂,是促进思维发展的课堂,体现了“三个突出”:突出学习的过程性。鼓励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独立探究,从不同角度的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建构知识;突出学习的开放性。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尽可能伸长“学习的触角”,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三、怎么做?——“思动课堂”的教学实践

“思动课堂”不只是理念,更应是实践。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具体的实践中,现以《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为例,提出几点思考。

1.“动”中启“思”——在操作与反思中学会认知的方法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但反映在教材中时常是隐蔽不明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模拟,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课教学中,先提供7 个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类、交流。基于现实生活中三角形不计其数,怎样让学生从“窥一斑”而“见全豹”呢?教学中,笔者组织了以下两个活动:①让每位学生各自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对照明晰它属于哪一类,撬动学生的直接经验;②启发思考:所有的三角形按角分,就只有这三类吗?并提供相关“反例”(如两个直角、一个钝角等)让学生聚焦思考。这一数学问题直接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学生循思而动,通过画图验证、推理排除等方法,主动自解心中的疑惑。这样,学生不但经历了分类的全过程,积累了分类的经验:“标准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更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丰厚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动”中明“思”——在分析与比较中建立清晰的表象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多,怎样把它们统整起来、系列化起来,并且深刻化理解?教学中,笔者创设了有趣而有效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开动思维的马达,在互动中交流,在思辨中深入,在分析、比较中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让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在学生将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分类,认识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三者的异同,从而发现这三类三角形的名称与其中最大的角相对应,帮助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发现等数学活动,思潮起伏、思绪激动:原来数学家们是利用“特征命名法”给三角形命名的!动中明思,感悟数学知识的“趣”与“妙”。此外,在将三角形按边的特点分类,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之后,及时让学生动手比划出“腰”在哪?学生边动眼观察、边动手比划,以思促动,直观形象地感知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并且在比划中自然而然地体会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明晰两者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3.“动”中深“思”——在观察与想象中获得思维的发展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在于想象。立足于眼前,构建于脑中,自由地转化、推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建立不同种类三角形的表象,笔者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的活动:①观察判断:图1 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②引导想象:A点向右移动,会变成什么三角形?向左移动呢?③交流思考:你是怎么想的?④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定格成图2,继续引导想象:如果A点向下移,又会变成什么三角形?

图1

图2

学生在此过程中需动眼观察(三角形中A点的变化方向),动脑想象(A点移动变化后形成的三角形),动口表达(描述想象中的三角形,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是什么种类的三角形),动耳倾听(同伴的想法与自己所思是否一致)。因思而动,动中深思,让知识的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数学思考,从静态走向动态,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处拔节。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想象
快乐的想象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三角形,不扭腰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