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有个男子汉》中的“意识流”手法

2019-08-30沈允育

求知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內心意识流技巧

摘 要:《我家有个男子汉》这部小说在创作时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虽然作者不属于“意识流”文学家,但该作品中的“意识流”风格十分明显。作者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由联想、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各种描写,在阿拉伯文坛,算是手法新颖和独特。

关键词:“意识流”;內心;技巧

一、关于作品和作者

1.作品背景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爆发了一九一九革命,终于迫使英国于一九二二年承认埃及为独立的王国,但是应该以保护通向东方殖民地的交通要道为由,继续在埃及保留一支军队,并赋予它在埃及境内绝对自由行动的特权。英国高级专员俨然以太上皇自居,肆无忌惮地干涉埃及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一九三五年,大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自由、独立。埃及各行各业纷纷举行罢工、罢市、罢业,声援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一九五二年七·二三革命,埃及终于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埃及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作品主要内容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爱国志士易卜拉欣·哈姆迪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埃及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易卜拉欣趁狱外就医的机会,逃出了敌人的魔掌,受到毛希丁一家的保护,并与毛希丁的妹妹娜瓦勒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在残酷的环境下,毛希丁一家虽然有时感到胆怯与不安,但从未有丝毫的退却。他们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经历了搜查等严峻考验,成功地履行了自己的爱国主义职责。娜瓦勒更是从敬佩到爱慕,与易卜拉欣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甚至大街上素不相识的人们,也在敌人追捕易卜拉欣时,通过各种方法拖住敌人,使易卜拉欣脱身。最后,易卜拉欣虽然在一次袭击英国兵营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更多的人奋起。

3.关于作者

小说作者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埃及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母亲是著名的新闻家。在家庭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下,伊赫桑从小就喜爱文学,一九四二年从开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先后做过律师和记者。一九四五年起历任《鲁兹·尤素福》周刊主编、《今日消息报》主编和董事长、《金字塔报》董事长等职。一九五二年七·二三革命前,他在报刊上抨击时政,暴露社会黑暗面,揭露政府官员营私舞弊、贪污腐败的现象。他曾因政治原因三次被捕,多次险遭暗害。革命后,他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关于政治、艺术方面的杂文,出版了十余本杂文集,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文艺创作方面,至今已出版了四十余部小说。除《我家有个男子汉》之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爱情制造者》等,中、长篇小说《我是自由人》《绝路》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文笔生动,而且敢于针砭时弊,涉及宗教、女性、犹太人等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受到世界文坛的重视。

《我家有个男子汉》这部小说一经问世,立即受到阿拉伯文坛的关注。一些评论家认为,它是阿拉伯爱国主义和抵抗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细腻的文笔,感人肺腑的描写,更使这部作品具有相当大的魅力,至今吸引着广大读者,二十余年来再版了十几次。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感触颇深,埃及独立革命与我国的革命道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从中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歌颂埃及人民勇于斗争的精神。另外,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我认为其中很突出的就是“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下面我将从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二、“意识流”的理论主张及其在《我家有个男子汉》中的体现

1.“意识流”的概念

“意识流”一词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二十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意识流”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但是由于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识流”文学当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看待。

2.“意识流”的理论主张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这个主张最初是由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提出的,后来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我家有个男子汉》中对这一理论有很明显的体现,作品中的人物出场时,并没有花费笔墨对人物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他人物对其看法等方式对人物进行介绍,做到了作者“退出小说”。最明显的就是,小说开头主人公易卜拉欣出场时,作者并没有对其进行主观描写,而是通过其大段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能“客观”地感受到易卜拉欣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再比如,在描写另外一个人物阿卜杜·哈米德时,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阿卜杜·哈米德在毛希丁一家人心中的印象对其进行间接描写,使读者更客观地体会到该人物的特点。

三、小说中运用的“意识流”艺术技巧—内心独白

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成为“直接内心独白”。

在小说中,当英雄易卜拉欣将要离开毛希丁家时,他与毛希丁的妹妹娜瓦勒之间已经产生了爱情,在分别之际,易卜拉欣进行了一段内心独白。

“他扪心自问道:‘我为什么要离开她?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家?为什么不留在这里?为什么我不是那些过着平静、舒适、安稳生活的千百万人中的一员?不是这个家庭成员之一呢?她不知道,她将会失去我,我也将失去她……”

这段直接的内心独白形象地表达出易卜拉欣对娜瓦勒的不舍和对前途的渺茫。

此外,還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也比较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在小说中,“间接内心独白”也有表现,在小说收尾之际,在写到毛希丁在易卜拉欣牺牲以后的转变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

“每当看到一位新成长的英雄,便觉得自己和他相识已久,仿佛在他的身上有着自己的心血,仿佛塑造这位英雄也有自己的一番功劳。那位英雄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和他的心贴得很紧,息息相关。”

随后,作者又对毛希丁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是啊!他曾经参加造就一位英雄,说得更确切些,他曾亲自培育了英雄主义。英雄主义不像一个人会死去,而是一种力量,它在人们身上可以代代相传。这种力量不是个人能培育的,而是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它体现在某个人的身上……”

四、小说中运用的“意识流”艺术技巧—内心分析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小说中,当毛希丁的堂兄阿卜杜·哈米德发现了易卜拉欣置身于毛希丁家时,用“内心分析的方式”进行了易卜拉欣的一段心理描写:

“他竭力想拨开迷雾,找到正确的答案。他像在解一道数学题那样,自己盘算着:假如阿卜杜·哈米德已经决定向警察告密,那么,他会不会现在就去告?!……不!阿卜杜·哈米德绝不会把警察带到他伯伯家里来抓我。不管他卑鄙、堕落到何种地步,还不至于向警察出卖自己的伯伯和堂兄妹。再说,他爱萨米娅,他还想娶她。因此,他绝不会在萨米娅面前表现得如此下流。但是……”

这段描写,易卜拉欣面对自己心里的疑问时,分析阿卜杜·哈米德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推理,并做出解答。

五、小说中运用的“意识流”艺术技巧—自由联想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做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

小说开头的场景就是易卜拉欣躺在医院,看到报纸后,开始心绪不宁,产生了联想,从该联想中我们知道了易卜拉欣被捕前的生活,了解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

另外,小说中,易卜拉欣在听说政府发布的对他的悬赏令时,他产生了一连串的想象:

“他又想到这个自己闯进来求助的家庭。这一家人会去告密吗?一想到这里,他不觉感到一阵羞愧,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不,这个家庭中绝不会有人出卖他。这一点,他完全可以肯定。”

“他应该走……离开这个家……明天……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离开……绝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决不能连累这些无辜的人们……”

然后,他看到了躺在自己身边的毛希丁,然后又产生了新的联想,他感到自己已站在一个陌生世界的门前,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可怕:

“四周火光冲天,到处是一片恐怖的声音……尖叫声、呐喊声和子弹的呼啸声混杂在一起。他放眼望去,之间到处是粗大的铁栅栏,栅栏后监押着许多青年学生,他们都穿着囚衣。而自己,也仿佛穿着囚衣,挤在其中……”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是他看到周围的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

六、小说中运用的“意识流”艺术技巧—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

本小说中,在描写阿卜杜·哈米德的性格特征时,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作者并没有直接对阿卜杜·哈米德进行描写,而是用“多视角”的方式,通过毛希丁一家对阿卜杜·哈米德进行描写,当易卜拉欣问毛希丁阿卜杜·哈米德的道德时,毛希丁说道:

“听着,易卜拉欣!虽说阿卜杜·哈米德是我的堂兄,可是我们没人信得过他。我们早已看透他,放荡成性,没有一点道德观念!”

“这家伙,只需半个里亚尔就足以出卖我们全家!”

当他要求以易卜拉欣的秘密要挟,来娶堂妹萨米娅时,他伯父认为他是一个“下贱卑鄙的流氓”,他伯母说“连那位医生的求婚我们都拒绝了,难道还能把她送给阿卜杜·哈米德这败家子吗?”作者用多视角的方式,让读者知道小说人物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体会到该人物的特征,并且让读者意识到该人物的出现必然会使故事出现转折。

七、结语

《我家有个男子汉》这部小说是阿拉伯爱国主义和抵抗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运用了许多艺术手法,虽然作者不属于“意识流”文学家,但该作品中的“意识流”风格十分明显。作者运用内心独白、内心分析、自由联想、蒙太奇等艺术手法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各种描写,在阿拉伯文坛,算是手法新颖和独特。

参考文献:

[1](埃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我家有个男子汉[M].仲跻昆,刘光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王晓煜.论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技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作者简介:沈允育(1986—),女,江苏宜兴人,讲师,硕士,从事阿拉伯语语言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內心意识流技巧
谐图趣语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内心独白
开在心底的记忆之花
指正要有技巧
对三角形外心和内心的向量表示的探究
提问的技巧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与莫言《欢乐》意识流技巧比较研究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