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关系个案探究

2019-08-30雍祺煊

青年时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父母心理危机

雍祺煊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的培养密不可分,家庭的环境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主要从家庭环境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结合个人工作案例,探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关键词: 心理危机;家庭环境;父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最需要精心指导和栽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追根溯源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应该联系家庭环境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的凶器伤人事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坠楼等通报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浪潮。每次事件发生之后,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心理健康卫生排查,开展生命安全类讲座,但此类事件依旧此起彼伏的呈现,对于家庭学校以及在校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同时,据卫生部统计,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各各种心理问题约占疾病(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总负担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4。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家庭环境的关联

李国强在《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一文中写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主要家庭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结构性家庭背影因素,含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等。第二类为过程性家庭背景因素,主要包含父母教育态度与价值观念、家庭关系(含父母关系与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家庭氛围较为和谐愉快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较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较为自信积极。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对家庭教养方式分类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专制型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多为强制性且不可反抗的,在教养方式上较为单一不会顾虑孩子的感受。权威型方式被鲍姆林德推荐为最为有效的教养方式,宽容型的教养方式容易造成溺爱,对于孩子无要求,一味迁就。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学生心理成长的阶段,一个部分的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研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二、心理危机案例分析,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危机案例分析

案例一:A同学,潮汕人,大一,因抑郁症休学。在交谈中A说到, A叙述说自己一直想做纹身师,父母不同意并进行阻挠,哭诉说他们自己没有机会学习,要求他一定要大学顺利毕业。在父母的叙述中了解A在高中前属于留守状态,成绩很好,高中时父母接他到身边为他找了一所寄宿高中,学生成绩一落千丈,母亲开始日常的责备。大学之后,A一直想做纹身师,每次回家都会为了此事产生争执,在多方面的工作下,父母意识到了自己对A的一些错误做饭,决定办理休学手续让A休养。

案例二: B同学,广州人,大一,心理普查显示有做过心理咨询治疗。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反馈B只较为独行,未发现特殊情况。B初中时学习名列前茅,中考成绩考入广州知名高中,家人对他期待很高,但怕辜负家人期望的他开始封闭自己。父母发现之后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大学阶段,其母叙述说每周回家,B都会主动和父母讲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B的父母也会在日常交谈中鼓励他多参加学校活动,参加志愿者,尝试和陌生人接触。在多次复诊时,医生诊断无异常,只需注意调节。

在笔者案例中的A同学,家庭经济主要靠父母务工支撑,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父母关爱的缺失让他开始寻找精神支撑。在出现心理危机情况的状态下,父母未重视其状况且未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B同学家庭情况較好,童年和青春期有父母足够的关爱,在较为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下,学生愿意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学生治疗过程中,家长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事情,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学生的自我认同得到了满足,因此心理危机的情况得以治愈。

(二)家庭环境对与心理危机关联性分析

笔者从事学生工作以来,接触过一些心理危机的学生和家长,对于部分情况可做一下总结。

1.孩子是人中龙凤的心理。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千百年来的真理,很多的父母都觉得只要对子女严加管教,就能让孩子有好的前程。人的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是一条水平线上的,如果孩子有好的天赋,加以教养一定可以有所成就。如果孩子本就天资平平,使用这种教育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2.未完成的理想,孩子必须完成。很多父母出于各种原因,儿时的梦想不能得以实现,遂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为一名教师,希望孩子成为一位医生,希望孩子成为一位工程师…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面对面》里董卿谈到自己的儿子,她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自己成为一个那样的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抵得过无数的责骂和说教。A同学在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之后,父母不会去为其考虑,想着孩子可以完成他们未能读大学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梦想对他而言是把枷锁无法释怀。

3.错误理解:道是无情胜有情。A学生说到,父母不会和自己交流,久而久之自己也不愿倾诉自己的想法,也许他的父母认为对孩子严厉的要求,才是对他最好的关爱。在他青少年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有的只是苛责与要求。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的需要主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生长型需要,在最重要的缺失性需要部分中生理需要是需求金字塔最基础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温饱和住所。在温饱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没有了安全与爱的满足何谈更加上层需要的满足。一些出现问题的学生必定是在童年时期缺失性需要部分有所欠缺的。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效提高策略

(一)积极引导,正确导向

在校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接纳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展专业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对心理危机有明显的意识,引导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悦纳自己,配合相应的危机干预和治疗。很多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是缺少自我认同感,自我效能感的,要引导此类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强化自我交际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

(二)家校联合,多重影响

高校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多,生活学习几乎都在学校,出现心理危机时,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确保学生的心理危机原因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知晓。此外,可以提供家长一些专业性的心理危机知识, 矫正以往过于偏执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从根源上排除会造成心理危机的元素,同时又可以在危机干预中和家庭进行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日常跟踪,排除隐患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应该有定期的心理普查,筛选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细化到各位学生应该有跟踪记录,有专门的咨询记录,定期进行回访。确保在心理危机呈现前,做好预防工作。

四、结语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也要求高校的思想工作要因人而异。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自然教育法,《爱弥儿》主张教育应归于自然,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人,这也是符合我们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作为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引导思想的过程中,应该秉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来进行。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父母,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让孩子悦纳自己,需要父母充分考量孩子的各方面。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74-80.

[2]李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1):82-83.

[3]谭凤娥,杨元花.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88-89.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父母心理危机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