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方式的探讨

2019-08-30江苏省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刘维莉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思维力小棒探究性

江苏省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 刘维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起关键作用。有效的提问,既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反馈信息,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问,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话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注重“巧”问,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动态

所谓“巧问”,就是要“问得巧”,也就是通过提问,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巧问”,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动态,巧妙地提问,应兼具下面几个特点:

其次,巧问也指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有答案,但不完整、不全面,这类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可以有效促学生积极互动。如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出问题: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显然,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答案,但是多数的答案只限于一个可能。而这个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这样的问题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全面解决。

二、注重“快”问,抓住问的时机和节奏

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快”问,不是表面上的提问的语速快,也不是对问题的思考、回答要快,而是指抓住追问的实际,把握问的节奏,巧妙设计“问题串”,以问题串不断引发学生思维,走进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讨中。

提问的节奏的把握,应从多个元素入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把握、教学内容实际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等,只有全面照顾这些元素,问题的提出才有意义。

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塑胶棒摆三角形,学生边摆教师边提问: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几根小棒?学生回答“3根”;教师继续问:摆两个三角形,至少要几根小棒?学生回答“3+3=6根”;学生继续摆三角形,教师设疑:如果摆三个三角形,至少要几根?学生回答“3+3+3=9根”。于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摆100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100个3相加”,教师追问:100个3相加,是多少?100个3相加,写起来、算起来都很麻烦,你能有简单的写法和算法吗?这样,教师的提问在学生的操作、思维中,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也让学生一步步跟教师的思维方向走,让学生在不断的被问和思考中学习新知识,体验思维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注重“精”问,抓住问题的难度和效度

问题教学中的“精”问,主要是指提问的难度和效度,也就是力避过于简单的问题,力避问题的无效性。从这个角度而言,“精”问就是把握问题的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具备这三个特点,问题才是有效的。

首先,应注重基础性。基础性的问题也就是难度不大的问题,为每一个学生所设计,让多数学生对问题感兴趣,并不会感到有难度,容易引发每一个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如《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教师给出“x-17=12.8”等的方程,让学生求解,并引发学生思考运用等式的什么性质;提出问题:小明买帽子,一顶15元,找回5元,问付了多少元?这些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都不是难事,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收获成功的感受。

其次,问题应注重拓展性和探究性,注意问题的难度,让优秀生“吃饱”。如《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提出基础性的问题,兼顾全体学生,而拓展性、探究性的问题则适合优秀生,也体现问题教学的层次性,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如梯形面积是48 cm2,上底和下底的和是16 cm,求梯形的高。显然,这个问题较之于前两个更有灵活性、探究性、层次性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力,发展综合素养。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适时、适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从问题的“巧”“精”和“快”,提高问的效度,力求问到点上,引导学生思到实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数学课堂因问题而有效,因问题而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思维力小棒探究性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