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8-29朱琳超俞颖汪浙炯

浙江医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细菌性中性粒细胞

朱琳超 俞颖 汪浙炯

肺炎是指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以及放射线、药物过敏、免疫损伤等因素导致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引起的炎症,其中最常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肺炎[1]。老年人肺部细菌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而且大部分患者WBC并不升高,易误诊、漏诊,影响及时治疗[3]。因此,早期、及时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至关重要。VCS激光散射技术是血细胞分析仪对WBC进行分类的方法,以电阻抗原理检测容量(volume,V)反映细胞体积,以高频探针检测电导(conductivity,C)反映细胞核内部结构,以激光检测光散射(scatter,S)反映细胞质内颗粒特性,对WBC在接近原始状态下进行分析,除了检测常规血细胞参数外,还能提供定量的WBC体积、传导率、激光散射率等VCS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WBC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4-5],这些参数是直接测得的电子信号,没有单位[6]。有报道在感染性疾病中VCS参数能反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7-8]。本研究通过观察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变化,找出对疾病诊断有帮助的参数,旨在发现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有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老年患者300例(平均年龄>60岁),男140 例,女 160 例,年龄 61~84(73.5±8.7)岁,其中年龄70岁以上的患者占85%。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及胸部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于入院24h内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根据WBC水平分为 WBC≥10×109/L肺炎组134例和WBC<10×109/L肺炎组166例;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00例,女 120 例,年龄 60~75(68.3±7.9)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晚期肿瘤、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因素,WBC和分类在正常范围内。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非可替真空采血管于早上9:00前空腹采集2ml静脉血,采用Beckman-Coulter Gen.S LH78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WBC VCS参数,于2h内完成检测,收集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neutrophils volume,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neutrophils conductivity,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neutrophils light scatter,NS)、淋巴细胞平均体积(lymphocyte volume,LV)、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lymphocyte conductivity,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lymphocyte light scatter,LS),以及各自平均分布宽度(NV-SD、NC-SD、NS-SD、LV-SD、LC-SD、LS-S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方差不齐性时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法。VCS参数与CRP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绘制ROC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比较 WBC≥10×109/L肺炎组和WBC<10×109/L肺炎组NV、NV-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10×109/L肺炎组NV、NV-SD高于WBC<10×109/L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组间 NS、NC-SD、NS-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2.2 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VCS参数的比较WBC≥10×109/L肺炎组和WBC<10×109/L肺炎组LV、LV-SD、LS-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LS、LC-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BC≥10×109/L肺炎组与WBC<10×109/L肺炎组淋巴细胞各项VCS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 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与CRP的相关性 肺炎患者NV-SD、LV-SD与CRP均呈正相关(r=0.319、0.350,均P<0.05),其余均无相关性,见表3。

表1 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结果的比较

表2 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淋巴细胞VCS参数结果的比较

表3 肺炎患者VCS参数与CRP之间的相关性

2.4 肺炎患者VCS参数的ROC曲线分析 绘制肺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VCS参数(NV、NC、NV-SD、LV、LC、LV-SD) 的 ROC 曲线。根据AUC可以得出NV、NV-SD、LV、LV-SD对于肺炎的诊断效能较好,其中NV-SD诊断价值最好。见图1和表4。

图1 肺炎患者NV、NC、NV-SD、LV、LC、LV-SD诊断的ROC曲线

表4 肺炎患者NV、NV-SD、LV、LV-SD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cut-off值

3 讨论

细菌感染机体后,WBC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道重要防线,除数量发生变化外,其形态也伴随着改变,如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包涵体,淋巴细胞体积变化、核染色质疏松等,均有助于诊断细菌感染[9-10]。血常规WBC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判断细菌性感染的常用指标之一,但易受患者年龄、时间、运动、情绪、月经、妊娠等生理因素影响[11]。因此寻找一种或几种在细菌性肺炎时能反应WBC形态学改变的指标,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VCS技术与传统手工形态学检查相比,具有快速、准确、客观等优点。

研究显示典型的细菌性肺炎患者常有WBC升高[12],但有一部分细菌性肺炎患者WBC并不升高,这与本次实验结果一致,46%细菌性肺炎患者WBC增高,而54%的患者WBC无明显变化。此外,血液病、恶性肿瘤、酒精中毒、服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或某些抗生素等,均可影响炎症反应时WBC的变化。因此,影响WBC的因素较多,以它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VCS参数能具体反映细胞内部的变化,比细胞计数更加敏感和特异。张灵玲等[13]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差异不受性别的影响。本研究分析30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发现NV、NV-SD、LV、LV-SD显著升高,说明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体积增大,体积差异性大。因为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运动和吞噬杀伤作用,出现核左移、吞噬细菌、空泡变性、包涵体、中毒颗粒等,引起中性粒细胞体积变化,VCS参数中的NV、NV-SD可以定量地检测细胞体积的变化;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细菌感染时一般会受到抑制,但影响因素较多,VCS参数中的LV、LV-SD可以较直观的反应细胞体积的变化。通过比较WBC≥10×109/L肺炎组和WBC<10×109/L肺炎组,可以发现细菌性肺炎患者WBC不一定升高,但NV、NV-SD、LV、LV-SD有显著性升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体积的变化比数量变化更加灵敏,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VCS与CRP相关性分析,发现NV-SD和LV-SD与CRP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可以看出,用于指示细菌性肺炎最佳的指标是NV-SD,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839和0.882;其次是 LV-SD,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 0.857 和0.676;再次是NV和LV,因此提示NV-SD和LV-SD与CRP联合观察可以更好的提示细菌性肺炎。Zhou等[14]研究细菌感染的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发现NV、MS、LV、LS和NV-SD联合诊断价值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 0.758 和 0.6472。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能较好的反应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而且VCS参数来源于血常规分析,不需要额外检测,具有快速、经济、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新的诊断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指标。

猜你喜欢

细菌性中性粒细胞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