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CA1区自噬的影响

2019-08-28焦继超马玉德李小亮付爱军孙林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神经细胞造模

焦继超 马玉德 李小亮 付爱军 孙林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指脑表面或脑组织内血管破裂,血液及其成分流入蛛网膜下腔,多发生于颅内动脉瘤、外伤、药物或其他原因[1-2]。SAH后的早期脑损伤影响着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变化。最近研究发现,神经细胞自噬可能发生于早期脑损伤且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3-4]。自噬是自身对受损的细胞蛋白和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适度的自噬对维持细胞内微环境的稳定和细胞再生起着重要作用。自噬的表达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经常被标记自噬的水平,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常作为自噬研究的特异性抑制剂。尼莫地平是一种二羟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对SAH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改变细胞通透性,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改变[5],然而,SAH中尼莫地平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自噬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颈内动脉刺破法制备SAH模型,探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海马CA1区自噬的影响,为SAH的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与分组

成年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质量:360±5 g,购于解放军军事医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军)2014-0001]。饲养条件:温湿度适宜,自由摄食饮水。对大鼠编码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SAH组、SAH+尼莫地平组(NMDP组)、SAH+尼莫地平+3-MA(3-MA组),每组各12只。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剂与仪器

尼莫地平注射液:德国Bayer Pharma AG 。免疫组化二抗: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一抗: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MA:美国Sigma公司。苏木素-伊红(HE):南京荣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鼠抓力测定仪器:北京冀诺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M2245半自动轮转式切片机、手术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DYY-7C型电泳仪电源、电转仪电源:北京市六一仪器厂。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 公司。

1.3 SAH模型制作

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6-7]制备SAH模型。大鼠称体质量,10%水合氯醛 (4.0 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于鼠板仰卧位固定,颈前区备皮,颈前区纵行切口,分离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和枕动脉等血管,分离结扎枕动脉并离断,分离结扎颈外动脉并离断,牵拉离断的颈外动脉近心端使其与颈内动脉呈一条直线,纤芯从颈外动脉刺入,进入约18 mm后感阻力,此为颈内动脉颅内段(取材时可看到刺破口),刺破血管,停留15 s后拔出线栓并结扎颈外动脉,逐层缝合,消毒并无菌辅料包扎。保温复苏后送动物饲养房继续饲养。造模成功的衡量标准:(1)血管刺破感明显;(2)血管刺破后短暂的瞳孔散大;(3)剥离脑组织时肉眼可见明显的血液散布在脑底、环池等部位。

Sham组:只进行血管分离并不刺破血管。NMDP组:造模成功后30 min 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3-M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且造模成功后30 min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Sham组与SAH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模型制作过程中无大鼠死亡。

1.4 穿梭箱试验

ZH-CSC系统(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记录并分析动物的动物行为学能力,随机选取各组大鼠6只于干预后24 h放置于穿梭箱中,先给予5 s声光刺激培养条件反射,随后给予20 s交流电刺激,间隔10 s后进入下一轮训练。训练中大鼠逃离危险区至安全区的次数记录为躲避反应次数;大鼠逃离危险区至安全区的时间记录为躲避反应时间。躲避反应次数越多,躲避反应时间越少表明动物学习能力越强。

1.5 HE染色

在大鼠穿梭箱实验后,每只大鼠给予10%水合氯醛4.0 ml/kg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固定,剪开胸廓,经左心室依次给予0.9%等渗盐水500 ml及4%多聚甲醛200 ml灌注,断头取脑,4%多聚甲醛浸泡固定,切取带有海马CA1区脑组织,常规进行石蜡包埋,以5 μm厚度冠状位切片。进行脱蜡、水化、HE染色、封片等实验步骤。400倍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随机选取6个视野拍照,Image-Pro Plus 6.0软件 (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分析图片,记录正常形态神经细胞并计算均值。

1.6 免疫组化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同HE染色。各组随机选取6张大鼠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脱蜡水化,柠檬酸钠溶液修复80 s,过氧化氢去离子水室温孵育8 min,滴加兔抗体(LC3 1∶100,Beclin-1 1∶100),置湿盒4 ℃过夜,磷酸盐缓冲溶液冲洗,滴加组化羊抗兔二抗,恒温箱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400倍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并采集视野。Image-Pro Plus 6.0分析图片,记录阳性神经细胞并计算均值,结果半定量分析。

1.7 Western blotting实验

每组剩余6只大鼠给予10%水合氯醛4.0 ml/kg麻醉,断头取脑,在冰上用神经剥离子剥离出海马,沿海马远端1/3切取海马CA1区脑组织,放置于EP管中剪碎,加入RIPA裂解缓冲液,加入苯甲基磺酰氟及磷酸酶抑制剂,匀浆,离心(12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4 ℃,2 min),提取海马CA1区组织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测定蛋白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偏二氟乙烯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 转膜,于PVDF上滴加Beclin-1一抗(1∶1 000)、LC3-Ⅱ一抗(1∶1 000) 4 ℃过夜,TBST缓冲液(含Tris-Hcl、NaCl、Tween20)洗膜3次,每次15 min,羊抗兔IgG(1∶5 000)室温孵育1 h,TBST洗膜3次,每次15 min,滴加电化学发光液,化学发光显影保存条带,Image J 软件分析目的条带灰度值。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LC3-Ⅰ为内参对照。阳性条带与内参的灰度值比值为相对表达量。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穿梭箱实验

与Sham组比较,SAH组大鼠学习能力较差,躲避反应次数减少,躲避反应时间增多(均P<0.05)。与SAH组比较,NMDP组大鼠躲避反应次数增多,躲避反应时间减少(均P<0.05),而3-MA组差异躲避反应次数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干预后24 h穿梭箱实验结果比较

注:Sham组为假手术组,只进行血管分离并不刺破血管;SAH组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NMDP组为SAH+尼莫地平组,造模成功后30 min 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3-MA组为SAH+尼莫地平+3-甲基腺嘌呤(3-M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且造模成功后30 min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与Sham组比较,aP<0.05;与SAH组比较,bP<0.05,cP>0.05

2.2 HE染色结果

Sham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多正常形态,胞质红色均匀,胞核清晰;SA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等。见图1。4组大鼠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5,P<0.01)。与Sham组比较,SAH组正常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72±28)个比(118±27)个,P<0.05];与SAH组比较,NMDP组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增多[(86±20)个,P<0.05],3-MA组正常形态神经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4)个,P>0.05]。

2.3 免疫组化结果

Beclin-1及LC3-Ⅱ阳性蛋白表现在细胞质中呈浅棕色颗粒,Sham组可见少数细胞质中浅棕色颗粒,SAH组可见多数细胞质中表达棕色颗粒。见图2,3。与Sham组比较,SAH组Beclin-1及LC3-Ⅱ阳性细胞增多(均P<0.05)。NMDP组Beclin-1及LC3-Ⅱ阳性细胞较SAH组增多(均P<0.05),3-MA组Beclin-1及LC3-Ⅱ阳性细胞与SA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 Western blotting结果

Sham组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LC3-Ⅱ/LC3-Ⅰ 值较小;与Sham组比较,SAH组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LC3-Ⅱ/LC3-Ⅰ值上升(均P<0.05);与SAH组比较,NMDP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LC3-Ⅱ/LC3-Ⅰ值上升(均P<0.05),而3-MA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图4,表3。

表2 各组大鼠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比较

注:Sham组为假手术组,只进行血管分离并不刺破血管;SAH组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NMDP组为SAH+尼莫地平组,造模成功后30 min 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3-MA组为SAH+尼莫地平+3-甲基腺嘌呤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10 mg/kg),且造模成功后30 min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Beclin-1为自噬的表达相关蛋白;LC3-Ⅱ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与Sham组比较,aP<0.05;与SAH组比较,bP<0.05,cP>0.05

表3 各组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比较

组别鼠数(只)Beclin-1/GAPDHLC3-Ⅱ/LC3-ⅠSham组60.36±0.03a0.20±0.05aSAH组60.59±0.12a0.51±0.13aNMDP组60.97±0.24b0.87±0.12b3-MA组60.62±0.17c0.49±0.08cF值15.26043.666P值<0.0100<0.0100

注:各组别注同图4;Beclin-1为自噬的表达相关蛋白;GAPDH 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LC3-Ⅱ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LC3-Ⅰ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Ⅰ;与Sham组比较,aP<0.05;与SAH组比较,bP<0.05,cP>0.05

3 讨论

尼莫地平是一种经典的钙离子抑制剂,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改善血管痉挛及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从而改善神经细胞损伤[8-9]。研究结果表明,SAH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改变了蛛网膜下腔腔隙,导致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发生迁移,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SAH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改变,损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大鼠的学习能力减弱,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

适度自噬在真核细胞中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其利用溶酶体酶对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进行降解,维持组织及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减弱外界刺激对机体产生损伤[12-13]。Beclin-1是自噬的守护蛋白且是自噬激活的干预靶点,LC3是细胞膜表面参与自噬小体形成的蛋白。自噬过程中,LC3-Ⅰ 经过泛素化在自噬小泡膜表面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转变成LC3-Ⅱ[14]。 Beclin-1和LC3-Ⅱ 是自噬研究的标志性蛋白。有研究结果表明,自噬的激活对多种脑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7]。Lee等[15]研究结果表明,大鼠SAH模型中自噬水平明显升高,在SAH后24 h自噬达到高峰,且对神经细胞起到了保护性作用。另有研究结果表明,SAH模型中大脑皮质中自噬的表达增加,且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干预后可进一步增加自噬的表达,早期脑损伤如脑水肿、神经细胞凋亡、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神经功能等明显改善[16-17]。本研究应用尼莫地平对SAH大鼠进行体内实验观察其影响,结果表明,SAH组海马CA1区自噬水平升高,NMDP组自噬水平较SAH组进一步升高,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一致,表明SAH后应用尼莫地平进行干预,自噬被激活,从而改善神经细胞损伤。尼莫地平对自噬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钙离子相关通路发挥作用,其涉及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增强了海马CA1区自噬的激活,减少了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神经细胞造模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新神经细胞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肠纤维化模型小鼠结肠中的动态表达特点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不同载体材料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性质研究*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