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光荣感,扣好人生第一粒组织扣子

2019-08-27邱孝感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光荣感创新形式少先队

【摘 要】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粒组织扣子,是少先队员入队入团入党的第一个组织阶梯。强化少先队员的光荣感是深化少先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童入队的背景下,强化少先队员的光荣感需社会、学校、个人共同发力,创新开展少先队活动,释放少先队组织的魅力,发挥少先队独特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少先队 光荣感 创新形式

一、少先队员光荣感去哪儿了

全童入队,是让有入队意愿的儿童全部加入少先队。全童入队是少先队组织发展的重要方针。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少先队组织是否依然能让队员产生无限光荣?我们团队在覆盖福建全省的邱孝感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基地校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050份。此次我们在福建就少先队员光荣感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两个维度展开。少先队员层面收回有效问卷共2937份,辅导员层面收回的有效问卷共计113份。经整理统计后,发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削弱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弱化,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大,少先队组织的民主力度不够,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不大。

(一)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弱化

一个人对组织的认同首先体现在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也即对自我角色认知的敏感性。调查显示,有部分已经成为少先队员的学生认为少先队员与普通学生并没有区别,这说明少先队员缺乏身份认识。针对问卷中“入队时是否提交申请书”的问题,有31.15%的学生没有写入队申请书,13.38%的学生甚至表示不知道有提交申请书这一流程。显而易见,少先队员入队流程的管理尚不够严密,程序的“省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少先队组织的严肃性和崇高感,从而削弱队员的光荣感。

(二)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大

此次针对少先队辅导员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和专业成长的支持力度不大。在经费方面,一半以上的辅导员反映未享受任何辅导员津贴,有46.02%的辅导员反映学校无专门安排少先队活动经费。在工作开展方面,绝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开设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系统培训与专业指导。更为迫切的是少先队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绝大部分少先队辅导员表示较难平衡教学工作与少先队工作,这客观上削弱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少先队组织事务有应付之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不足很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少先队员的光荣感。

(三)少先队组织的民主力度不够

少先队组织建设,队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少先队工作的核心之一。調查发现,15.56%的少先队员指出中队委是由辅导员直接指定的。这一数据表明相当数量的少先队员认识到自己没有机会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队干部,有一部分队员想要成为队干部的“被选举权”也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民主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队员的参与程度,削弱了少先队员展现自我、融入组织的动力,导致队员们对组织产生疏离和冷漠。

(四)少先队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不大

开展多样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融入组织,无疑有利于增强队员对组织的认同。但调查发现部分少先队员不愿积极参加少先队活动,还有部分少先队员抱着依情况参加少先队活动或参加与否无所谓的态度,还有的少先队员表示对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不太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反映了少先队组织活动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二、强化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创新形式

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历程。基于当下少先队员光荣感不强,积极性不高、对组织的归属感淡化等问题,本文将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尝试提出可行性策略。

(一)社会层面

社会属于宏观层面,发挥着调节性的作用。在社会层面强化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可从四个方面发力。首先是从理论入手加强党中央纲领性文件的学习,其次是发挥好共青团和少工委的领导作用,再次是发挥好地方慈善的力量举办公益性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最后是发挥家长的力量,引导家长发掘少先队的育人功能。

第一,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的独特功能,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积极投身校内外实践,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学好理论是必要前提。第二,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少先队事业就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为了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当地的少工委应携手共青团对少先队进行领导。第三,发挥当地慈善机构的力量,聘请社会志愿辅导员,这个群体可以是企业人员、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家长等。为了丰富少先队群体,应该大力欢迎社会力量的注入,不管是在财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能为队的事业奉献一份力量。第四,还可以发挥家校联动的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发掘和创造少先队的育人功能。可由德育处主任、年段长、各班班主任领导建立校级、年段级、班级“三级家委会”。要选好家委会的主任,作为家委会的灵魂人物,既要有爱心与热情,又要有时间与精力,领导全体家委会成员参与少先队活动,使家委会成为强化光荣感的载体之一。

(二)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可采取入队前、入队时、入队后分阶段模式培育光荣感。入队前,儿童处于懵懂的状态,有效的队前教育能提高儿童对少先队的认知。入队时,儿童处于过渡与衔接的状态,入队时所开展的仪式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画面,我们要做好入队仪式,帮助学生从仪式中感受教化。入队后,我们要利用学校的特色,开展多样的活动,让队员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增加对组织的归属感,增强对组织的认同,促进少先队员的光荣感。

1. 入队前。队前教育是适龄儿童认识少先队这个群众性组织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从入队小知识的了解、标识物的认识、优秀作品展示、情景模拟学习等四个方面开展队前教育。

第一,可以通过广播媒介进行少先队的历史、文化、领导等知识宣传。比如,组织儿童们观看《入队第一课》,了解习近平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感受英雄小伙伴大义凛然的精神。让学生学习队知识,做到“六知”“六会”“一做”。(六知:知队名、队旗、队标志、队礼的意义、队的领导、队的作风。六会:会读入队誓词,会唱队歌、国歌,会戴红领巾,会敬队礼,会呼号。一做:做一件好事。)第二,标识物的认识,在入队前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方式,如高年级带着少先队标识的实物向低年级的儿童走班宣传,让队员接触少先队标识或礼仪,让儿童感受组织的特殊性与吸引力。还可以发挥少先队阵地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放大少先队的文化符号元素,让它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扇橱窗、每一个园地,感染每一名少年儿童。第三,可以给少年儿童展示队报、队刊、少先队书籍、少先队文艺作品,更要积极探索和利用新媒体、新手段,来充分宣传少先队特殊的组织文化,从而让少年儿童感知少先队组织生活的多姿多彩,提升入队的意愿与主动性。第四,情景模拟,在队前教育主题队课上,可以模拟一遍入队宣誓,红领巾的戴法,正确认识队干部标识等情景,这些都可以让同学们采用情景剧的形式开展。

2. 入队时。少先队入队仪式是一种政治性仪式。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庄重的仪式感使人的崇敬感油然而生,学校要做好入队仪式,发挥仪式的感化作用。

儿童经历入队仪式后,真正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此时是进行光荣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参与入队仪式的群体大部分是低年级儿童,可以通过场景、对象的实物安排和行动,音乐、舞蹈等表演活动,建构出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情境,增强仪式的神圣感、庄重感和队员的参与感,让即将成为少先队员的少年儿童从情境中感受少先队符号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3. 入队后。入队后随着新鲜感的消退,队员对组织的感知会逐渐淡化,因此入队后的光荣感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应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在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增强队员的身份认同感。

第一,可以从理论学习入手——“习爷爷教导记心中”。发动中小学少先队大队、中队辅导员,特别是调动队员们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广播、校园宣传栏、教室黑板报、中队宣传园地和队报、刊、网、微信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先队员的特点,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爷爷的希望和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小道理,把习近平总书记工作和成长的点滴转化为启发孩子们心灵的生动小故事。

第二,举办“我是小小追梦人”实践体验。发动每一名队员在学校少先队组织带领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践计划,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参加红色基因充沛、正能量盎然、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少先队员和少先队集体寻找一个岗位、体验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开阔眼界,在实践中成长。暑假期间,可发动各地少先队组织开展各族少年手拉手、情暖童心等夏令營,通过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实地体验、交流分享等活动,使广大少先队员接受生动的国情教育和组织教育。

第三,集中举行主题队日。在6月1日和10月13日,全国各地中小学少先队要集中开展各种红领巾实践体验活动。在校内,请进来。广泛聘请优秀校友、家长和不同职业先进人物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开展榜样教育和模拟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学习榜样和职业体验中了解社会,感恩师长,为实现自己的小小梦想不断努力,立下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与祖国发展同心同向的理想和志向。在校外,走出去。通过红领巾寻访、研学、参观、实践体验等形式,组织队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创造企业、科研单位、工厂、农村、军队、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大题目,发动队员们通过观察、聆听、寻找、讲述、分享,走进党史、近现代史、新中国历史,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

第四,积极开展红领巾争章。鼓励中小学少先队组织以大、中队为单位,设置各具特色的红领巾奖章、展示屏、活动册等,记录队员在学习感悟、岗位实践中的每一次成长进步,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同伴教育作用,发动队员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比一比志气、晒一晒行动、说一说收获,引导队员探索梦想、坚持梦想,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虚心接受批评帮助,共同建设自主、平等、友爱、向上的大、中、小队集体。

此外,入队后可按年龄大小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级阶段,由于儿童的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借助形象的媒介,所以可以通过播放红色电影,开展榜样示范、红领巾争章等活动来激发少先队员的光荣感。中年级的少先队员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自控力逐渐提高,在少先队活动当中不仅能独立承担相应岗位的职务,而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自己的小追求,在活动当中能表现出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鲜明的能动性,对少先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可以采取队员自主管理、干部轮换、重温誓词、最美队礼评比等方式来增加队员的责任感。高年级的少先队员自主性高,活动能力较强,已经可以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可以将一些活动策划组织权交给他们,还可以对动感中队进行设计,让他们带领中低年级的队员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自动化”的过程中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这样有利于发挥好“因龄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个人层面

在个人层面,首先必须让队员对少先队身份有一个自我认知,他才会产生使命感和荣誉感,可以通过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来增加队员的认识。其次,在队务工作的管理和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该让队员们互相督促,共同成长。最后,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对表现好的队员进行表扬,不光是辅导员教师对队员的奖励,而且队员之间也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来相互奖励。

三、结语

新时代对少先队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那就是竭诚尽力地推动少先队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心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少先队组织自身的积极探索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不断督促,逐渐强化。如今,改变的时刻到了,改善少先队组织氛围,树立大格局的光荣感,改变少先队员的教室风景,加大少先队户外的体验活动,组织少先队高举队旗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社会,都会激励出更多火花、创造更多的生命成长契机,都将带来新的心灵冲击与光荣启迪,相信人生这第一粒组织扣子一定能扣紧扣好。

(感谢叶佐温、黄颖、曾令阳、陈炜、江林、赖菊香、洪良清、陈辉、叶耀国等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和撰写工作!)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光荣感创新形式少先队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让光荣感与少先队同行
不老的少先队
聚焦改革促体验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几点做法
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几点做法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