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2019-08-27顾明远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教育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有许多优秀的传统。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从远古开始就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有许多创新。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下面这些重要的内容。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拿今天的思想来解读,就是要实施教育公平,使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我们要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人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道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 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例如,从小让孩子养成洒扫庭院的习惯,强调自律,自我修养,知行结合,等等。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中国古代很重视因材施教,历代进步教育家都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倡导教育公平,只有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才是最公平的。

今天我国教育要改革创新,走向教育现代化,切不能忘记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摘自《绿叶集——顾明远教育随笔(三)》,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道德教育因材施教
身边的传统美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