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2019-08-27王贵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艄公个性化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根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拓展体验”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可以这么说,没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中就有思维的培养,就有感情的熏陶,就有创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语感的积淀。比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这课的时候,我抓住“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这个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读文探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艄公的形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各抒己见,有的说“艄公勇敢,因为他在惊涛骇浪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有的说“艄公沉着,因为他面对艰险,大胆而又小心”;有的说“环境造就人,因为艄公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艄公的形象就这样立体地站在学生的面前了。

二、合作交流,愉悦成长

初中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对文本的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所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平等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就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成果共享、取长补短、完善提升的平台,学生能于其中感受到交流的必要,合作的快乐。在阅读实践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合作:(一)生生合作,即同桌发挥各自优势,互相研讨交流;(二)小组合作,4--6人为宜,思维互补,每个成员分享和承担交流的权利和义务;(三)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论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全班学生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采用合作形式,在教学中往往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精彩。如我组某位教师在上《木兰诗》时,针对“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为什么?”这组问题,经由小组讨论后,答案丰富多采,而且大多能从文本出发自圆其说:有的学生从木兰幸存归来中看出了她的英勇善战,有的学生从木兰的辞赏还乡中看出了她的淳朴淡泊,有的学生从她的忙换女装中看出了她的活泼可爱……

三、联系生活,拓展体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文本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个性化的阅读离不开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让阅读亲近生活,阅读和生活相接,学生的阅读体验、感悟就越多,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会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其结合文本,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积累,去体验、去探究。如某位老师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在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诵读全文,营造了一定的情感氛围后,适时提问:“读了全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谈出切实的感受和体会。”經过一番静思回味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双手。

学生1:对“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一片断深有感触,因为它勾起了自己对小学毕业时情景的回忆。

学生2:对文中父亲对英子教育的一番话——“闯练、闯练”感受最深,使他也想起了第一次去取钱的经历,回味了第一次取到钱后无法形容的喜悦,从中感悟到了人生处处有第一次,要好好把握第一次,用自己的本事与勇气来取得成功。

学生3:对文中的一句话产生了共鸣——“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害怕呢。”他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确有这种矛盾心情,一方面是渴望长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接触社会,接触新鲜事物,另一方面,长大了意味着要承担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工作劳累,为生计奔波……

个性化阅读教学好比是一股活水,激活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波澜不惊、了无生气的湖面,在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中,学生个性得到解放与张扬,理解和体验得到加深,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须预防矫枉过正,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个性化阅读也要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并非随意无序的臆说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题材范围和体裁形式如何,都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也总是反映着作者特定的对人生、社会、自然、自我的某种认识,体现着作者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因而,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而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及时捕捉,巧妙引导,对学生正确而又独到的观点,能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褒奖,对那些有失偏颇的看法,能够适时巧妙地指点、修正。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时候,有位同学说:“彭德怀在红军断粮的情况下,不应该把战功赫赫的大黑骡子与六匹牲口相提并论,一块儿杀掉。彭总杀掉他心爱的大黑骡子来给战士们充饥是一种错误的举动,是忘恩负义,是对大黑骡子的不公平待遇。”教师听了之后,还大加赞赏“你的见解很有一番见底!”这种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怎能不令人诧异?个性化阅读,应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勿忘正确地理解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勿忘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体验,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交流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照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经常需要学生分组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王贵文,甘肃省民勤县蔡旗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艄公个性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渡口的歌声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