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作用探讨

2019-08-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合并症肠梗阻结肠癌

高 悦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117000)

作为一种结肠癌晚期并发症,肠梗阻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主要于中老年人群中多见。为了使得患者的生命期限获得延长,临床主要选择手术方法加以治疗,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表现出较低抵抗力以及较低免疫力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得显著效果,在此种形势下需要研究合理方式加以护理配合[1]。本次研究将明确有效方式对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加以手术护理,以此说明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推广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0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9~77岁,平均年龄为(65.95±4.13)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4个月,平均病程为(3.02±0.25)个月;观察组(75例):男35例,女4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5.99±4.15)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5个月,平均病程为(3.09±0.26)个月;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以及家属全部同意签署;对两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进行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临床总结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一般基础护理方式加以疾病护理;观察组:选择一般基础护理+人性化护理方式加以疾病护理;对于对照组,主要就观察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合并症表现以及遵循医嘱展开合并症常规护理等完成;对于观察组:

1.2.1 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对于入院后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加以动态监测的条件下,对应完成心电监护工作,以对患者的腹部症状变化加以了解,对液体出入总量进行准确记录,对输液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此外,在患者术后表现为清醒后,需要做好血压监测工作,观察表现平稳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体位转变。对于患者后续系列运动加以充分引导,以将患者的肠道功能显著恢复,防止呈现出下肢静脉血栓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2]。

表1 两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对比(例)

1.2.2 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针对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针对性分析,之后配合加以针对性干预,最终确保患者在保持良好的状态下接受合并症的治疗以及护理[3]。

1.2.3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就合并症临床治疗相关要点以及采用的具体治疗方法着重讲解,以确保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并且对于人文关怀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充分感受,最终使得患者对于结肠癌伴有肠梗阻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显著提高[4]。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护理结果加以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组间比较以%形式完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同对照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减少优势明显(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对比:同对照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对比,观察组满意率提升优势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临床对比(n)

3 讨 论

对于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在进行护理期间,能够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症表现以及个人需求等诸多方面加以针对性干预,可以确保老年患者对于结肠癌伴有肠梗阻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获得明显提高,从而对于自身心态的积极调整做出保证,使得生命期限有所延长[5]。

综上所述,对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合理选择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展开合并症护理,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改善方面加以显著促进,从而证明对老年结肠癌伴有肠梗阻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合并症肠梗阻结肠癌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